一直以来我都有随医院的义诊队伍,多次下乡开展义诊活动。经常出入的地方都是一些很偏距离市区很远的小村落,甚至于还有一次曾经上到了一座深山里面,乘车2个小时之久。道路崎岖,悠远且长,但是每次到了目的地,看到那些村民那么热切的期盼,心里还是觉得挺值得的。

眼球红血丝翼状胬肉(长眼睛上的息肉)(1)

我原来以为像胬肉这种很简单问题,是不需要怎么去再花精力去介绍的。但是上次我深入深山里义诊才发现,原来真的还有很多人,是真的不知道这原来是有问题,而且有一些是必须要处理的。

眼球红血丝翼状胬肉(长眼睛上的息肉)(2)

言归正传,翼状胬肉(pterygium)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因形状似昆虫翅膀而得名,俗称“攀睛”或“胬肉攀睛”,方言亦有称之为“息肉”。多在睑裂斑的基础上发展而成。近地球赤道部和户外工作的人群(如渔夫、农民)发病率高,地理纬度与翼状胬肉有较大的关系,Cameron发现翼状胬肉发病最高的地区为纬度30°-35°。具体的病因暂不明确,可能与紫外线的照射、烟尘、风沙刺激等有一定的关系。局部角膜缘干细胞受损,失去屏障作用也是发病的基础。

眼球红血丝翼状胬肉(长眼睛上的息肉)(3)

近年用免疫荧光法发现翼状胬肉组织内存在IgE、IgG,而IgE得存在可能与I型过敏性反应有关,组织学检查在翼状胬肉基质中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也有人认为是结膜组织的增值变性弹力纤维发育异常而产生的弹力纤维变性所致。

眼球红血丝翼状胬肉(长眼睛上的息肉)(4)

临床表现:多双眼发病,以鼻侧多见。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异物感,当病变接近角膜瞳孔区时,因 角膜散光或直接遮蔽瞳孔区而引起视力下降或者视物不见。睑裂区肥厚的球结膜及其下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向角膜侵入,但胬肉较大时,可妨碍眼球运动。

分型:按其发展与否,分为进行性和静止性两种型。进行性翼状胬肉头部隆起、其前端有浸润,有时可见色素性铁线(Stocker线),体部充血、肥厚,向角膜内逐渐生长。静止性翼状胬肉头部平坦,体部菲薄,静止不发展。

鉴别诊断:需与睑裂斑和假性胬肉相鉴别。睑裂斑通常不充血,形态与胬肉不同,底部方向相反,且不向角膜方向发展。假性胬肉通常有角膜溃疡或创伤病史,与附近结膜组织粘连,可在任何方位形成。

眼球红血丝翼状胬肉(长眼睛上的息肉)(5)

睑裂斑

眼球红血丝翼状胬肉(长眼睛上的息肉)(6)

假性胬肉

治疗:减少外界环境的刺激因素对于预防翼状胬肉的发生有一定作用,流行病学发现,在长期佩戴眼镜的人群中,翼状胬肉的发生率较低,因此,佩戴防护镜应该是预防翼状胬肉发生的简便易行的方法。胬肉小而静止时一般不需要治疗,但应尽可能减少风沙、阳光等刺激。胬肉进行性发展,侵及瞳孔区,需进行手术治疗,但是有一定的复发率。

翼状胬肉是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但是需要大家提高对它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