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章 难忘的军旅生活(7)

军校毕业 走马上任司务长

本人的职业生涯(我的职业生涯)(1)

这是我所在的连队——公山所在地

本人的职业生涯(我的职业生涯)(2)

这是我们当年乘坐的十分相似的登陆艇

本人的职业生涯(我的职业生涯)(3)

原大洋山岛码头

本人的职业生涯(我的职业生涯)(4)

东海水域

本人的职业生涯(我的职业生涯)(5)

现大洋山岛码头

本人的职业生涯(我的职业生涯)(6)

这是大洋山岛大岙

“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儿小,远离大陆在前哨所”,这首战士第二故乡的歌词是对洋山岛最真实的写照。从南京陆军学校毕业后,1982年7月,我被分配至原来的老部队大洋山岛——守备十团守备三连任司务长。从战士到司务长,可以说是我个人人生命运的重大转折和飞跃。

司务长在部队是个最小的“芝麻官”,准确地说是个排级干部。司务长这差事可不好干,每天要安排百来号人的一日三餐伙食,定期向上级请领伙食费、干部工资、战士津贴,管理连队军需供给,负责干部与战士探亲、外出差旅费报销,建议和组织连队业余生产等等,其责任相当大。尤其是连队伙食,搞得好坏与否,事关战士身体健康、事关连队稳定、事关部队战斗力。

把伙食搞好是我这位当司务长的首要职责和最上心的事。在基层连队伙食管理方面,三连有着优良的传统、扎实的基础。我到任后,一方面是运用军校学习的书本知识,指导实践;另一方面是结合连队实际,因地制宜,从计划、采购、烹饪等3个环节,积极摸索与探路。第一个环节是充分发挥连队伙食管理委员会作用。战士们喜欢吃啥?对伙食有何意见?伙食管理委员会最有发言权。这也是战士民主管理伙食的最有效形式。在连首长的支持下,在伙食管理委员会全体战友的积极参与下,我持之以恒地坚持每周研究、制定菜谱,且尽量做到当周菜谱不重样,并考虑荤素搭配、营养结构均衡合理。第二个环节把好采购关。搞好伙食,给养员是关键。其任务与众不同。每日按照菜谱外出买菜,定期采购米、面、粮油以及酱油、醋、糖、盐等主副食材料、领取和采购燃料、炊事用具,及时结清账务。实践证明,连队伙食的好坏,与采购关系重大,给养员非连队佼佼者难以胜任。连队在选拔给养员时,反复斟酌,再三比较,十分慎重。注重选拔作风正派、秉公办事、严于律己的优秀战士到这个岗位上。因此,在政治待遇上,给养员与班长级别是一样的。第三个环节抓好烹饪关。炊事班长是“灵魂”人物,一方面要带领炊事班烹饪出香甜可口的饭菜,另一方面还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量入而出,确保有限的食材资源不浪费。

在部队,战士供给的伙食费是有限的。伙食费是由上级依据连队在编干部战士按不同地区标准,据实定期核批,由司务长请领的。为了改善基层战士生活,连队想方设法,广开路径,增加供给渠道。比如我所在的三连,配备了专职的饲养员,养殖仔猪;组织干部战士利用业余时间,开垦荒地,依山、填海,见缝插针,种植各类应季蔬菜。在连队的统一安排下,每个排都有自己的“自留地”,战士们根据不同季节,在同一块菜地上,全年茬口安排各种蔬菜的茬次,日常隔三差五,自觉主动地到各自的“自留地”,及时培土、施肥、浇水。连队还定期组织开展生产竞赛和评比活动,调动大家主动生产的积极性,确保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国家负担。遇到重大节日和春节,改善伙食是规定动作,连队及时组织宰杀饲养的肥猪,然后组织战士集体包包子和饺子或者美美地吃上一顿红烧肉。

海岛淡水资源是有限的。三连位于公山,地势较高。最头疼的是枯水季节,缺水断炊现象时常困扰着我。遇到旱季,水井水位下降,水泵抽不上来水,炊事班长就向我告急。我迅速向连首长汇报,及时组织全连的力量轮流到近百米的坑道内抬水吃。有时候,连队向团里发出求援报告,团里及时组织送水车上山,送水救急。

司务长这个角色不好干,战友们来自五湖四海,口味和要求“五花八门”,且一日三餐都要接受其检验,要想大家都对伙食满意,这是一门大学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