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镇
石塘镇位于江西省铅山县,一条铅山河穿镇而过汇入信江。青山秀水间,小镇走过了1000多年的时光。早在五代时期,这片区域就有人居住,由于周边有十口池塘,故而得名“十塘”,后改称“石塘”。元代起,当地的手工造纸业逐渐兴起,成为中国南方地区纸张生产和销售的集散中心,被誉为“江南纸都”。又因古镇处于武夷山北麓,所以也有“武夷山下小苏州”之称。
如今,石塘古镇依旧保留着明清时期三纵十横的街道布局,200多栋古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其中。修建于明嘉靖年间的水渠清澈见底,宛如蜿蜒的玉带穿街过户。人们在渠中洗衣、洗菜,提水劳作。孩童的嬉闹,邻里间的闲聊,伴随着木杵捶衣的清脆声荡入远山,成为千年古镇的生命律动……
《记住乡愁》
暖心小贴士
1. 气候与游季
石塘镇属中亚热带温湿型气候,距海洋较近,受亚洲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季风交叉影响,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8.7℃-17.9℃。
2.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3. 交通信息
从上饶市三江客运站乘坐至永平方向的班车,再从永平镇乘坐班车前往石塘古镇。
古镇景点
▲▲▲
1. 东祝宗祠
祝家是石塘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在东祝宗祠中,依然珍藏着祝氏族谱,宗祠内有太原堂、风雨亭、戏台等建筑,至今仍有盛装巡游,宗族祭祀,串堂表演,传统家宴等一系列民俗活动在其中举行。
古朴的祝氏宗祠,在向来往的游人诉说着这个家族曾经的过往。也正是在这段往事中,藏着石塘延续千年而不衰的奥秘所在。
南宋年间,祝可久正任贵州刺史。他探望重病的哥哥时,预感到大限将至的哥哥跟他说,要是自己不在了,一定要照顾好嫂子跟两个侄儿。祝可久郑重地答应了。半年后,当他的哥哥不幸去世,嫂子也随之而去的时候,他毅然作出了一个许多人都不理解的决定:放弃自己前程似锦的仕途,带着两个侄儿回到家乡。
面对众说纷纭,他只有一句话:做人一定要信守承诺。
此后,为了培养侄子,他又拿出全部积蓄,在石塘建起了一座占地八亩的隆教学院。学院内设六个书斋,凡是贫苦家庭的孩子都能免费入学,他做的这一切,不仅让两个孩子受益,也让整个石塘成为当时皖浙赣一带的文化中心。
当年,一代理学大家朱熹年少时就曾就读于隆教学院,学业有成之后,又多次回到这里开坛讲学。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也因仰慕祝可久信守承诺的高尚品格,专门赴石塘为祝氏家族的族谱撰写了谱序,称颂祝可久“使愚不肖而为贤智矣,可久之有功于斯”。在此后的数百年间,无数文人墨客循着先贤的足迹,纷纷来到石塘,为这座千年古镇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祝可久的一诺千金,将“以信立世”的为人之道种进了一代代古镇人的心中。在如今的石塘镇,依旧流传着“人分三等”的标准:
一等人说话就算数
二等人立下字据才算数
三等人说话、写字都不算数
在石塘,人人以做“一等人”为追求。当你行走在古镇的巷弄街道间,定能体会到这种“诚信为本”的深厚历史积淀,也会对“诚信”二字有更深刻的认知。
2. “裕康号”
作为历史上的文化商贸重镇,石塘曾经会聚了天南地北的文人和客商,很多人在这里安家落户,开设商号。有着百年历史的“裕康号”就是这些建筑中颇具风格的一栋,在《记住乡愁》第四季《石塘镇——江南纸都 重信守诺》中,就曾为我们讲述过这座古老商号里发生的一件往事。
20世纪40年代,“裕康号”接到了一个杭州书商的订单,要购买两船连四纸。当货船开走的第二天,“裕康号”的老板程秀文却发现,由于伙计的疏忽,成捆的连四纸还在仓库,发给客商的是价格低廉的土纸。
程秀文接连发出十几封电报,却始终没有回信。如果客户发现收到的货物不对,不仅“裕康号”的信誉毁于一旦,也会让整个石塘纸业的名声蒙羞。心急如焚的程秀文马上装了两船连四纸,让手下的伙计随船一起赶到杭州,当面说明事情的原委,并且把发错的两船土纸作为礼物送给书商。
事情过后,程秀文亲手写下了家训,“以诚为利、以信为赢、以善为德、以真为答”。现如今,当你走进古镇,依然能感受到这句家训对众多商铺的深远影响。
古镇文化习俗
▲▲▲
1. 纸业文化
在石塘的造纸作坊里,你依旧可以看到最传统的连四纸生产工艺……
依山傍水的石塘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从元代开始,人们利用漫山遍野的毛竹来制作纸张,发展到明清时期,石塘逐渐成为江南地区最重要的造纸中心。尤其是这里出产的连四纸,以柔软坚韧,不易变色而名扬天下,当时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很多古籍,都是选用连四纸印刷。
繁盛时期,小小的古镇密布着500多家造纸作坊,几千名手工艺人。码头上每天有上百艘满载纸张的货船进进出出,江南地区也就有了 “药不过樟树不灵,纸不过石塘不齐”的说法。
一张连四纸是否合格,有着严格的标准,多一毫则厚,少一毫则无法成型,精细而严谨的制作工艺成就了连四纸“寿纸千年”的美名。数百年来,这些手艺人如同他们的先辈一般,踏实做事,本份做人,尽心尽力地守护着自家的金字招牌。
2. 石塘桥灯
石塘桥灯是一项包含了灯、戏、舞等传统民间艺术的表演活动,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石塘百姓为求来年风调雨顺、安居乐业,每到正月初六,就举行灯会。
石塘桥灯工艺独特、制作精巧、式样繁多,经过千百年的锤炼,各类灯具已成为融手工、书、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传统灯艺品。
石塘桥灯盛会是由当地民间组织自发倡议举办的,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方案。桥灯会共分为五组灯,分别是桥灯、龙灯、生肖灯、花灯、财神爷灯。参与表演人员约六百人,其中桥灯规模为193板,每板长1.6米,加上龙头和龙尾共约长320米。如今,石塘桥灯表演主要分布在石塘街道、港背村、彭村,以石塘街道为主要集中点。
3. 中秋烧塔祈福
据说,很久以前,山里出了魑魅,时常到山下胡作非为,祸害百姓。后来,石塘百姓得到一个攘除魑魅的办法,那就是中秋月圆之夜,用瓦片搭起一个宝塔,每家每户拿来柴火,放进宝塔里烧。干柴烈火把宝塔烧得通红,魑魅见了吓得逃之夭夭,从此,绝了祸患。
究竟有没有魑魅已经无从考证,但农历八月十五晚上烧宝塔祈福的民俗活动还是被石塘人保存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历经数百年而塔火不绝。
烧宝塔寓意是用塔来避邪镇妖,祈祷六畜兴旺,安居乐业,保一方平安。“宝塔”底部用砖头砌成“品”字形,顶部用碎瓦砌成,塔内部放入木材烧火,把整个“宝塔”烧红。
古镇美食
▲▲▲
1.烫粉
《记住乡愁》第四季《石塘镇——江南纸都 重信守诺》中,曾为大家介绍了石塘烫粉。烫粉是米粉经煨烫后加入汤料而成的米粉,具有熟而脆,香而不腻的特点,集鲜、香、辣于一身,深受民众喜爱。
烫粉的主要制作原料是优质晚米,要经过浸米、磨浆、滤干、采浆等多道工序。吃法也方便简洁,可以凉拌米粉、炒煮米粉,放入姜沫、蒜沫、麻油、酱油、猪油、葱花、咸菜沫,最不可少的是当地人喜欢的辣椒和胡椒粉。所以来石塘不妨尝一下美味可口的烫粉,一定会让游客回味无穷。
2. 米酒
每到初夏时节,石塘古镇里的人家就开始酿制米酒。压水、洗米,烧柴、上屉,对于酿酒人来说,米酒是否美味全靠这段时间的辛劳。一斤糯米经过洗、蒸、晾、堆等十几道工序,能酿造出两斤上好的米酒。几百年来,醇厚甘甜的米酒,陪伴了一代代石塘人,成为最难忘的家乡味道。
石塘居民坐在自家门前品尝刚刚酿好的美酒,畅谈往事。(图片出自《记住乡愁》第四季《石塘镇——江南纸都 重信守诺》)
《记住乡愁》与您温情相约
倾听古镇的传奇故事;
见证乡情民愿的文化根基;
感受那份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