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家乡三河之名人轶事-廉吏彭鹏

廉吏彭鹏2010.10

​彭鹏,史称彭公,清康熙年间在三河任知县六年(公元1684-1690年)。他勤政爱民,廉洁律己,不畏豪强,秉公断案的品格,深受三河民众的拥戴。调离三河后,时人为他建生祠一座来纪念他。后来彭公官至广东巡抚,建树颇多,被誉为清初四大廉吏之一而载入《清史稿》中。后人以其事迹编成的小说《彭公案》更是世人皆知,而且被译成外文传到国外。就三河历代封建官吏而言,彭公的建树最多,声望最大,影响最广,知名度最高。


​​彭鹏,字奋斯、兼山,号九峰、无山、古愚。明崇祯八年(公元1636年)农历正月廿一日亥时生于福建省莆田县小横塘村(今莆田市黄石镇横塘村,后迁居莆田县城)一个没落的小官官之家。其曾祖父彭文质,曾任广东揭阳县令;祖父彭宪安曾任广东阳山县令;其父彭汝柏平生淡素朴诚,不谈人过,不喜逢迎,不以得失而忧喜,不愿仕途,性与禅近,善做诗画,青壮时持家躬耕,晚年削发为僧,所生三子,彭鹏为长。


安岳县有哪些历史人物生活在这里(可爱的家乡三河之名人轶事-廉吏彭鹏)(1)

三河知县 彭鹏



​彭鹏自幼聪慧,六岁能诗,童试屡为郡首,20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时为八闽名士。虽未出仕为官,但经常辅政勤民。史载,木兰溪水由蒲田城南经过,汛时经常为患,城中百姓苦不堪言。彭鹏挺身治水,亲自设计并率众筑起了有名的木兰坡,从此水患尽除,人们无不称道彭鹏德能。

​清朝初年,发生了有名的“三藩之乱”,靖南王耿精忠追随吴三桂、尚之信于康熙十二年三月拥兵福建,扯旗反清,很快占据了福建全省和江浙一带。为巩固打下的地盘,耿精忠下令征召举人以上的人士出仕为官,顺者委以重任,逆者当即处死。彭鹏自然也在征召之列,为了逃避征召,不为耿所用,彭鹏就装病拒征,卧床绝食,每天只饮绿豆汁一盅,并在家中置棺一口,以待己死。耿精忠恐其装病,多次派人明察暗访,彭鹏都以锥刺破牙龈,咯血满地,先后九次骗过耿精忠所派官员,直至康熙十五年正月,耿变被平,彭鹏才厥然而起,这就是有名的彭鹏“卧床千日,拒伪绝粒”的故事。

​彭鹏“拒伪绝粒,不受伪召”的表现深受康熙皇帝赏识,康熙二十三年春,康熙亲授49岁的彭鹏为京羲重地三河知县。相传,彭鹏上任头天晚上康熙设宴为其送行,席宴上君臣以对助饮,留下了千古绝对,即康熙出对上联:半醒半醉到半夜,彭鹏答对下联:三更三点去三河。

​彭鹏从康熙二十三年三月至二十九年五月在三河县任知县六年,其人品官品所作所为均得到当时三河县广大民众的拥戴和称道,亲切地称他为“彭公”。以致调离三河后,人们为其建生祠以表爱戴和怀念之情。从史书的记载和民间流传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彭公的如下品格和作为。

​廉洁清正,严于律己。在三河期间,彭公布衣蔬食,反对奢华,寒不坐乘,暑不张盖,经常与民众近距离接触。公私外出,从不乘轿,远道骑驴,近路步行。随邑从简,不喜迎送。饮食方面,更为俭朴,当时,三河百姓食俗是一日两餐,彭公也入乡随俗,废止朝食,改三餐为两餐,且均为粗粝。他拒绝出席乡绅商贾的宴请,上司来三河,彭公都是个人掏银子在衙署伙房备餐,而且饭菜从简,从不用公款接待来客。对于必要的宴请,他认为也应适可而止,不应大吃大喝,做到“示情、尽礼”就可以了。他认为大吃大喝不仅“浪费钱财”,而且“累德”,应把钱财用到大处。彭公不仅不吃请,而且从不收礼。

​彭公来三河的第二年正月廿一日,是彭公五十寿诞,一些乡绅商贾及左右人等都准备大礼为其祝寿,而且“制锦幛”祝贺。彭公得知此信,立即找到几位发起之人予以制止,并正色说道:“我性不喜誉,亦不喜祝,必相强,俟持幛至,即焚诸堂”。见彭公要“焚幛拒祝”,态度如此坚决,祝寿的人们只好作罢,此事在三河传为佳话。

​秉公执法,为民做主。三河地处京东要冲,当时满汉杂处,外人犯案者甚多,加之上几任治理不力,因此命案、盗案不断,彭公接任时积案就有30多个。彭公办案不畏强暴,执法如山,顶住多方压力,明察暗访,调查取证,很快就了断了所有积案。如有名的“黄狗告状案”、“水井双尸案”、“左青龙霸产杀人案”等,并依法做出了判决,从而惩罚了罪犯,伸张了正义,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为了维护治安,彭公严饬(chi整顿)保甲,建“守望楼”,使三河数年内盗贼潜踪,夜不闭户,人民安居乐业。

​不畏权势,惩恶除霸。彭公上任之初,三河村匪市霸横行,而且都有宫廷皇室大人物作后台,无人敢惹,百姓被欺负得苦不堪言。彭公上任后,首先结交和利用三河境内的正义力量,起用了侠肝义胆、武艺高强的“白马李七侯”作帮手,很快制服了李旗庄的村霸李八侯;判斩了欺压百姓、残害人命的市霸——牙行头头左青龙左奎;惩治了为非作歹、助约为虐的康熙皇帝的八弟索亲王的干儿子武举武文华等等,狠狠打击了邪恶势力,使正气得以伸张,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革除陋习,净化民风。因三河为京畿之地,各色人等都麇(qun成群)集于此,当时人们管这些外来人叫“土番”。其中有一些人不务正业,竟在段甲岭、夏垫等地开起了暗娼妓院,人称“水番”,一时浊风骤起,污水横流,毒化了社会风气。彭公对此果断采取措施,惩治和打击了挟妓卖淫的老板,查封了娼门,解散了无辜少女,并下了一道“禁娼令”。很快,三河境内“水番”尽除,还人民一片净土,人们无不拍手称快。还有破除迷信一例,也在三河民间广为传颂。鲍邱河畔,一女装神弄鬼,号称“神瞧”,靠此骗钱,不仅贻误人命,而且扰得社会不安。彭公亲自带人予以揭穿,使其改邪归正,众人也受到教育,一时靠迷信行骗者尽绝。

​尊师重教,创办义学。三河县衙西南,有座文昌庙,因地震而壁裂墙断,左右两庑(wu古代堂下周围的屋子)学宫也颓墙败苇,一片狼藉,因财力不足无人修缮。彭公上任后亲往察看,带头捐银并号召乡绅商贾捐资恢复文庙学宫。很快学宫得以恢复,而且扩大了规模。为了赶快开学,彭公又亲自备礼聘请贾官营村廪(Iin)生肖英出山为师,做“舌耕之士”。开学时,学生由原来的20人增加到40人,并增聘教书先生一名。为发展教育,在彭公的主持下,于康熙二十七年又倡建了南关、夏垫、马坊、西关、皇庄、段甲岭六所义学。从此,学校在全县有了分布,学生可以就近入学,父兄送子弟读书者逐渐多了起来,三年科的学童已达200多人,从而为三河的教育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为解决教育经费问题,彭公还在芮家营、果各庄等处购置膳田二顷五十五亩五分,使教育经费有了保障。

​疏浚码头,修路架桥。在陆路不发达的清代,水运尤为重要。泃河、潮白二水就成了三河与外界交往的主要通道。为了发展水运,彭公在任期间,对泃河沿岸的五个码头和潮白河燕郊码头进行了整修和疏浚,使三河的水上运输得到了空前发展。康熙二十六年,彭公借清孝庄皇太后病逝暂厝(cuo停枢)东陵之机,带领三河民众修筑了贯穿三河东西的南北两条道路,并建桥数座。为修好这两条路,他亲自踏勘线路,在工地搭棚设案指挥,并脱去官服,便装与民工一起推土垫道。为节约民夫来往回家吃饭时间,加快筑路进度,彭公命人在沿路架锅十口,粗粝清汤,彭公与民夫同餐两月有余。因劳累过度,一日将午,彭公眼前一黑,栽倒在地,民工将其抬进工棚,急呼救醒,并备酒肉劝食,彭公面带温色,说:“民苦如此,豚①肉琼浆焉能下咽,待工竣与民共享吧!”说罢,吩咐将酒肉送给伤病民夫。此举被三河民众传为佳话,并得到上司褒奖。现今的102国道和燕灵路,虽非彭公所筑故道,但也是在彭公所筑故道的基础之上逐渐演变成今日之盛的。

​扶植农商,发展经济。当时三河域内经济主要是农业,百姓过的是自产自用的生活,经济模式单一。为了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彭公鼓励人们经商,搞多种经营。他根据三河毗邻京都的优势,在回民集居的夏垫(今属大厂县)广辟牛羊市场,从口外购进牛羊,屠宰后供应北京市场。在粮食产区新集扩大了粮食市场,通过泃河遭运销往天津军粮城等地。此外,还鼓励农户发展家庭副业,如豆片、豆腐、榨油等等。相传,他还亲自为“京东肉饼”挥毫题匾,从此,“京东肉饼”遍布京东各地,成了京东特色名牌食品。

​彭公在三河期间,建树还有很多,如减苛税、振灾民、倡植树、建木局等等。特别是廉洁清正,为民办实事、好事等方面更是有口皆碑。因彭公为官清廉,康熙二十七年,康熙皇帝巡视京畿来到三河亲自召见彭鹏,耳闻目睹彭鹏清廉,一时龙颜大悦,当场奖赐库银300两,并说“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康熙二十九年正月,康熙命举天下廉能官吏四人,彭公擢(zhuo提拔)为第一。

​康熙二十九年五月,彭鹏调离三河,擢升科道;三十年起任工部给事中;三十六年五月授刑部给事中;三十七年二月任贵州按察使;三十八年四月任广西巡抚;三十九年调任广东巡抚;四十三年正月卒于广东任所,享年六十八岁。康熙皇帝悼惜,赐祭葬,列广东名宦。在京都和两广为官之时,彭公做了很多省刑布德,减税轻徭之事。特别是对贪官污吏,他疾恶如仇,敢于强项进谏,弹劾无私,当时传有“彭鹏郭绣,劾人无救”之语。

​为纪念彭公的功德,三河民众在彭公调离三河后,集资在衙署东侧为彭公建生祠一座,可见彭公在三河人民心目中影响之深。

​彭公不仅政绩卓然,文才也很出众,一生著有《古愚心言》八卷、《中藏集》一卷、《两粤疏抄》若干卷和《万寿敷福集》等著作。

​以彭公出巡查案为主线,清光绪年间贪梦道人所著的长篇侠义小说《彭公案》更是名闻国内外,影响极为深远。因为此书写彭公在三河的内容占有相当比重,故而,三河的名声也就在很多读者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