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英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杨家将背后的史实与阴谋(关于杨家将值得讨论的几个问题之二穆桂英是历史人物还是虚构人物)(1)

现在提起穆桂英大家习惯性地依据《宋史》,《宋史》记录了便是历史,《宋史)》没有记录穆桂英,便是演义,胡扯。那么《宋史》是一个什么东东呢?

《宋史》由元朝未年丞相脱脱主持修编,从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下令诏修篡宋金辽三史开始,到至正五月十年,别儿怯不花和阿鲁图献史为止,满打满算两年半的时间。全书共计有本记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世家255卷合计496卷,五百多万字。

历代史学家对《宋史》的评价为:卷帙浩繁,内容庞杂,其中疏漏讹误之处甚多,既不流传,甚质量也堪忧。因此《宋史》是二十四史中最烂作品。有以下三个客观原因:

一阿鲁图虽贵为都总裁。但不谙汉文。

二修篡《宋史》己处元朝未期,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各地起义此起彼伏,国家财政匮乏,因此经费严重不足。

三时间紧,任务重,没有实地考查,对历史时件了解不准确,不符合事实。

宋朝从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历经北宋南宋一共十八帝,到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南宋灭亡共计三百一十九年,编史仅仅两年半。而明朝历经十三帝共计276年,编史耗费九十六年。由此可以看出《宋史》多么粗糙。

穆桂英在《宋史》中没有记载,在《保德州志》中记载[文广娶慕容氏,善战]辽国兵将都惧怕她。但《保德州志》只说出了慕容这个姓,没有她的名字。后人一般学者认为:它记载的这个慕容氏就是后来演变成的穆桂英了,是杨文广的妻子。从《保德州志》我们可以得出杨门女将确确实实上过战场,骁勇善战。如果说慕容氏就是穆桂英,这是后来人臆造的

杨家将背后的史实与阴谋(关于杨家将值得讨论的几个问题之二穆桂英是历史人物还是虚构人物)(2)

现在有主流学者认为:穆桂英在明代的历史没有出现过,认为穆桂英是由明代纪振伦的《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和明代熊大木《杨家将传》塑造的人物,那么我们先看一下纪振伦和熊大木两位老先生。

纪振伦明代戏曲作家,字春华,号秦淮墨客,生卒年、生平事迹均不详,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曾编校通俗小说《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现存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卧松阁刻本;为《续英烈传》作序,现存旧刻大字本。编辑戏曲选集《陶真选粹乐府红珊》,现存明万历三十年(1602)唐振吾刻本。

熊大木(约1506一1578年)号钟谷、鳌峰后人,福建建阳人,著有《杨家将》(又名《北宋志传》、《杨家将传》、《杨家将演义》)描写杨家将抗辽事迹。作者广泛搜集了宋元时期民间流传的杨家将的故事、宋元话本和元杂剧中的有关剧目为基础加工整理而成。作品从北汉主刘钧摒逐忠臣,呼延赞出世写起,到杨业归宋,杨宗保大破天门阵,十二寡妇征西夏为止。通过杨业一门世代抵抗契丹侵扰的事迹,贯串了反抗外族入侵,歌颂抗敌英雄,谴责奸佞卖国的主题。

说明穆桂英的故事在宋元时期己经在民间深入民心,广为流传。同时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有和穆桂英有关系的村名地名得到证明。因为河南河北山东的许多村名起源于明朝大移民时期(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即1470年)比熊大木和纪振纪出生年月要早一些。张村、王村、李村就是那时间啥姓人从山西迁移来此的,这个地方就命名什么村。也有一些村,比如朱屯不知什么原因现在村里面没有一家姓朱,都是后来从山西迁来的移民,说明这个村更古老,姓朱的肯定曾经是这个村的大姓。更有对穆桂英世代传唱千年古村古镇。因此,和穆桂英相联系的村名早于《杨家将传》作者出生年代也不足为奇。更甚者穆桂英的庙宇出现的年代远远早于《杨家将传》作者的出生年代。只能说明纪振伦和熊大木是对穆桂英的故事的收集整理以及艺术升华者。怎么能说穆桂英是纪振伦和熊大木杜撰的虚构文学人物呢?

现在也有一些人认为,历史上根本没有穆桂英,穆桂英是以秦良玉原型艺术加工出来的,那幺我们看看秦良玉生平。

杨家将背后的史实与阴谋(关于杨家将值得讨论的几个问题之二穆桂英是历史人物还是虚构人物)(3)

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将。官至明朝的光禄大夫、忠贞侯、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提督、一品诰命夫人。,擅长骑射,又擅长作文章,姿态风度娴静文雅。行军治兵,号令严明,所领军队号称“白杆兵”,远近闻名。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杨应龙在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作乱,秦良玉的丈夫石柱宣抚使马千乘率领三千人随李化龙前往征讨,秦良玉率领五百精兵押运粮草,与副将周国柱扼守邓坎(今贵州凤冈县南)。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杨应龙军趁李化龙大军在营中大摆筵席发动袭击,秦良玉与丈夫当先将其击败,而后乘胜追击,接连攻破金筑关等七个营寨。而后又协助酉阳各路官军攻取桑木关,大破杨应龙军,秦良玉为南川路战功第一,但杨应龙兵败身死之后,秦良玉却不自报军功。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马千乘被太监邱乘云诬告,病死于云阳的监狱。秦良玉于是代领马千乘的职位。

不难看出,熊大木1578去世时,秦良玉才是年仅四岁的小姑娘,硬说熊大木依据秦良玉的形象塑造了穆桂英,是否能把人笑的肚子疼呢?虽然纪振伦生死年月不详,但是有1602的卧松阁刻本《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说明此书写成早于16o2年,而秦良玉1599才参加战斗,至于秦良玉真正率兵打仗,建立军功那是1613年丈夫死后的事了,因此说把秦良玉说是穆桂英的原型。这种说法太奇帕了。

那么穆桂英究竟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还是文学虚构的艺术形象呢?

杨家将背后的史实与阴谋(关于杨家将值得讨论的几个问题之二穆桂英是历史人物还是虚构人物)(4)

现在也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有玉皇大帝庙人世间并没有玉皇大帝,各地有穆桂英庙,并不一定说明历史上有穆桂英。

人们修玉皇大帝庙,是由于对风雨雷电等自然科学没有科学的解释,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显得实在太渺小了,无能为为。人们为了祈求平安,于是出现玉皇大帝庙。封建统治者为了自身的利益,宣扬仁义礼智信,于是关羽一封再封,成了关帝。民间纷纷修了关帝庙。然而穆桂英是抵御外族侵略保家卫国的杰出代表。从南宋到元朝,祖国北方始终是外族统治,在民间传唱不哀。人们歌颂她、赞美她、怀念她。为她修了庙宇。说明人们修建玉皇大帝庙、关帝庙、穆桂英庙的出发点有本质区别,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说穆桂英是历史不存在文学戏曲人物,那么,《西游记》文学地位能甩《杨家将传》何止于八条街?孙悟空的名气也远远超过穆桂英,然而,孙悟空始终没有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中,穆桂英在民间的待遇也不是甩孙悟空八条街的事了。如果大的反差,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杨家将背后的史实与阴谋(关于杨家将值得讨论的几个问题之二穆桂英是历史人物还是虚构人物)(5)

杨家将背后的史实与阴谋(关于杨家将值得讨论的几个问题之二穆桂英是历史人物还是虚构人物)(6)

杨家将背后的史实与阴谋(关于杨家将值得讨论的几个问题之二穆桂英是历史人物还是虚构人物)(7)

穆桂英庙宇、点将台、练兵场等遗址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甘肃宁夏等地数不胜数,尤其是居庸关穆桂英点将台为国家二级文物。

宗族家谱和各地州志、县志,经查询北宋初期中原及附近数省的杨氏宗谱和州志,还真有杨宗保、杨文广此人,湖北省黄梅县的某《杨氏宗谱》居然原文记载有:宗保妻穆氏,生文广、同信二子。如果此杨宗保和杨家将的彼杨宗保,与杨家将小说故事就基本上都吻合。

一个傻闷年轻孩梁山伯,死时当时族人不一定让他进祖坟,死后几百年编成戏曲《梁山伯与朱英台》也能找到祖籍,位于汝南梁祝镇。故里遗址现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马庄、红罗山书院、鸳鸯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桥(草桥)及梁祝师父葬地邹佟墓等。

大春节去老丈人借粮的穷小子王金豆,能找到籍贯,河南大康县杨庙集。

有多个出生地的董咏,孟姜女我们从未否认过事情的真实性。象戏曲,著名的民间故事,都能找到它的出处,是真实存在的历史简直太多了。

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否定一个在中国人民存活近千年的穆桂英的真实性呢?穆桂英的故事流传时间之久,范围之广,人物形象之生动,性格之丰满。随着考古学技术发展,一定能够证明出穆桂英是历史真实存在过的女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