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纪实
资兴东江湾城市公园。
2018年郴州国际休闲旅游文化节开幕式。
长鹿花海,浪漫银都。
飞天山穿坦。
郴州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6.30%、绿地率41.88%,城市各城区绿地率最低值38.24%,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55平方米/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0.62%。
2017年,郴州全年接待各类游客5885万多人次,旅游总收入4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达20%、39%,增幅排全省第一名。
郴州市各类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约39万人,各类文化经营单位7500家,文化产业总产值占GDP比重突破6%。
宝山国家矿山公园
汝城热水温泉风光。
(本版图片由郴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 白培生 廖振华 姚铮铮
锦绣潇湘,别样郴州!
翻开郴州旅游发展成绩单,一组数据令人振奋:1995年撤地建市以来,全市接待游客由70万人次提升到去年底的5885.5万人次,平均每年增长3.78倍;旅游综合收入由3亿元增加到去年的458亿元,平均每年增长6.89倍;旅行社由2家增长到34家,星级饭店由2家增长到25家,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由全省第9位上升到第一名。
从打造粤港澳后花园到“林中之城·休闲之都”,再到“锦绣潇湘·别样郴州”,郴州市运用“跨界”思维推进旅游全域化,强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牢牢占据了全省旅游发展第一方阵。
文化强市
产业蓬勃发展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她让城市具有吸引力和创造力。“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再美也是空壳!”
郴州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郴”字独属郴州,由篆书“林”与“邑”二字组合,意思为“林中之城”。
郴州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炎帝神农氏发现“嘉谷”、教民耕种、开创中国原始农耕文化的神奇地方。唐宋文人杜甫、韩愈、刘禹锡、秦少游等,均在此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市内苏仙岭上宋代的“三绝碑”、市内的“义帝陵”、北湖韩愈的“叉鱼亭”、坦山“劝农碑”处处记载着郴州古老的历史。早在1988年,郴州就被湖南省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
郴州还是湖湘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汇地,传统文化艺术厚重,昆剧、祁剧、京剧、越剧、花鼓戏、花灯戏、皮影戏及杂技等至今仍广为流传,其中尤以昆剧最负盛名。
改革开放以来,郴州把“文化强市”摆上重要位置,文化事业产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全市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01个,村级文化活动室2939家,农家书屋3106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服务点268个,城区免费休闲读书吧1920余家。在市城区先后投入20多亿元,建设了市文化中心、市演艺中心、市体育中心、湘南起义纪念馆、“湘昆苑”、市文艺中心(四馆一厅)等一批标志性文体设施。
——文化惠民活动广泛开展。全面开展“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公益电影放映”“欢乐潇湘 美丽郴州我的家”“苏仙岭放歌”等惠民活动。每年免费送戏下乡1000余场,开展农村文化活动1500余场,免费放映公益电影5万余场,免费开展苏仙岭放歌演唱专场270余场。
——文艺精品竞相涌现。地域特色鲜明的文艺精品层出不穷,大型舞台民族歌剧《陈家大屋》、昆剧《乌石记》、花鼓戏《爬上山坡唱高调》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电影《湘南起义》、歌剧《以青山的名义》、歌曲《天地母爱》、花鼓戏《爬上山坡唱高调》、专题片《春回》等作品获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郴州本土动漫《小邑时空传》在央视播出。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全市文化产业初步形成了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动漫业、文化旅游业、文艺演出业、休闲娱乐业、体育服务业、艺术品经营业、宝玉石产业和文化创意服务业等多门类并存的发展格局。全市各类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约39万人,各类文化经营单位7500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29家,文化产业总产值占GDP比重突破6%。
此外,郴州还拥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项,省级23项,市级9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名,省级15名,市级96名;非遗项目传承基地和传习所63个。厚重的文化氛围,为郴州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劲的驱动力和吸引力。
旅游兴市
“全域”整体推进
2004年1月,郴州被正式授牌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为发挥旅游对经济的拉动力,郴州致力于旅游转型升级,旅游发展模式由观光型的单一型向观光与休闲并重多元型转型,旅游发展方向从景区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全民旅游跨越,旅游发展方式由门票经济转向综合经济发展,全市旅游迅速壮大。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5A级景区1家,国家4A级景区12家,全市拥有国家4A级以上高等级景区数量在全省仅次于长沙;星级饭店25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3家;旅行社34家;全市持有电子导游证人数752人,在全省仅次于长沙、张家界。
为推进全域旅游健康顺利发展,郴州依托“一湖一山一泉一岭一城一展”的特色景观,重点构建郴州市中心城区至苏仙岭、东江湖、莽山、汝城温泉、桂东县城的文化旅游休闲养生带。
同时,郴州以市城区为依托,按照“一核两极多点”旅游产业规划布局,重点建设了苏仙岭、飞天山、王仙岭等城市休闲旅游基地,中国女排训练基地、环东江湖国际自行车赛等运动休闲旅游基地,“《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地”“‘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等红色旅游基地,汝城温泉、桂东森林康养等康养休闲旅游基地,东江湖、莽山、五盖山等湖泊、山地休闲旅游基地,爱尚三合、和平村、龙腾金山生态农庄等乡村休闲旅游基地,矿物宝石博览等会展旅游基地。
郴州市下大力气建设城市,让城市绿起来,美起来!到目前为止,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6.30%、绿地率41.88%,城市各城区绿地率最低值38.24%,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中乔、灌木所占比率98.35% ,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55平方米/人,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12.14平方米/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0.62%。
在郴州,“开窗见绿,出门游园”已成常态,“山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生态人居环境成为现实。
全域旅游还渗透到了工业、农业、矿山等各个行业。宜章、汝城、桂东、安仁等县还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日益改善的交通优势,把旅游业作为推动转型发展、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全域旅游全面开花。
目前,全市11个县(市、区)中,有6个被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是全省目前创建单位最多的市州。2017年,郴州旅游业发展年度考核居湖南省第一名,全年接待各类游客5885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达20%、39%,增幅排全省第一名。
文旅融合
品质成就“黑马”
著名旅游经济和管理专家魏小安曾说过:“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要是没有文化就是灵魂出窍,文化要是没有旅游就是魂不附体。”
近年来,郴州围绕“文化强市”和“旅游强市”目标,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科学整合资源,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充分利用文化、旅游扶持政策,开创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新局面。
政策方面,郴州市先后出台了《郴州市“十三五”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郴州市文化旅游千亿产业四年行动计划》、《郴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郴州市“中国温泉之城”发展建设总体规划》、《郴州市飞天山旅游区总体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郴州市动漫产业扶持奖励办法》、《苏仙岭-万华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等文件,明确文化旅游产业为全市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扶持力度前所未有。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10月下旬,我们来到永兴县湖南长鹿国际旅游度假区,只见运动公园、军事拓展园及自驾车营地、湿地公园、军事主题酒店区和南岭文化风情园等项目工地上,数百名工人正在紧张施工。
项目负责人介绍,湖南长鹿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是全省“五个100”重大产业项目,为保障项目建设进度,永兴县创新推进模式,采取“一天一播报、两天一调度、一周一碰头、双周一推进”的工作机制。今年以来,该县共召开双周推进会14次、周碰头会7次,有力地推动了规划的“五条红线”问题及项目用地难、征地拆迁难、村民安置难等重点问题的解决。
在苏仙区郴州长卷项目建设工地上,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该项目依托山水交错,林城相融的自然条件,以千年郴州“林中之城”文化内涵为核心,拟投资42亿元,将旅游、商贸、居住、养生、产业展示、文化展示与郴州历史建筑精品保护、原生植被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当代产业创造、城市休闲配套融为一体,力主打造集“文态”、“业态”、“形态”、“生态”四态合一的城市名片,成为郴州的“第一人文客厅”。是一个集郴州人文、科普教育、旅游度假、养生休闲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综合体。
此外,郴州矿物宝石产业园、北湖区仙岭湖体育文化休闲公园、桂阳宝山国家矿山公园、宜章县莽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嘉禾“禾仓堡”历史文化街区、临武县通天山旅游景区、安仁县稻田公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正加速建设或投入使用,全市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旅游软硬件得到大幅提升。
“走出去、请进来!”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郴州持之以恒抓推介,不仅每年连续到珠三角、长三角以及香港、澳门等地推介旅游产品和路线,还坚持旅游节会带动。自1997年郴州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山水旅游节后,从2000年开始,该市每年举办中国郴州生态旅游节,2011年起又调整为每年举办一届休闲旅游文化节,一届一主题,每届有特色,让郴州旅游名声大振,成为广东人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10月26日,2018年郴州国际休闲旅游文化节如期在永兴县湖南长鹿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开幕,广东、江西、湖南等地游客纷至沓来。开幕式上,投影水幕秀、大型歌舞秀及十八般武艺、高空威亚、大马戏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让游客大开眼界。此外,郴州的山水风光、休闲度假更让他们流连忘返。
“既品鉴了文化大餐,又享受了山水风光,这次来郴州的休闲之旅真是不虚此行!”旅游节期间,大批前来参加节会的广州、深圳、长沙等地游客感慨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