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镖全套教学(绳镖的源流及练习方法)(1)

暗器,作为在武术中攻杀格斗中制胜的辅助器械,种类是很多的。但是,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使用暗器伤人是卑鄙险恶的行径,加之火器的出现,暗器的传播不广,如今已很少有人练习了。现将绳镖介绍如下,使武术爱好者对暗器知识有个基本了解。

绳镖全套教学(绳镖的源流及练习方法)(2)

一、 绳镖的构造

绳镖的镖身有三棱、圆形、五棱、七棱等多种形状。无论镖身形状如何,其杀伤对方的作用是相同的。以最普通的三棱镖而言,镖身用纯钢铸成,长度为五至七寸,重约旧制九市两,镖身呈三棱形,头尖尾阔。尾端装有铁环,以柔软而坚韧的绳索系于环上,索长二至三丈。另取一竹管,粗约盈握,长约四寸,穿于绳上。

平时将镖绳拗为四折,竹管与镖身衔接。将四折之绳缠于腰间,末端用活结扣于左腰,镖头与竹管悬于右腰下。 当仓促应变时,只须抽开活结,左手握住绳端,右手握住竹管,即可应手出镖。

绳镖全套教学(绳镖的源流及练习方法)(3)

二、 绳镖的练法

绳镖的练法,与其它暗器不同。因为有绳索的牵制,故发镖是靠绳子的甩劲。正由于这样,能练成准确击中目标是不易的。

练习时,先在墙上画一直径一尺的粉圈为目标,高度与练习者肩平。练习者面墙而立,距离约一丈五尺。先将绳索的末端绕于左腕之上,或先在绳的末端挽一小圈,套于左腕,然后以左手握住绳的上部近镖头约三尺处,右手握住竹管,两手各置于左右腰上半尺处,运右臂之力,提镖垂于右腰外侧,乃从下即变活把,使绳随镖出,以镖击目标。

镖出准确与否,完全在于右手所握的竹管。欲高则竹管前端上昂,欲低则竹管前端下抑,欲左欲右道理相同。 须知,竹管上昂一寸,镖的击点必将超过一尺,即手中相差毫厘,就击不中目标。

待镖甩出成圈时,应用足右臂的全力。否则,发镖迟缓且力不足,即使击中目标亦无用。左手变活把时,也宜略带蓄劲,不可完全脱手,若完全脱手,因后面的绳索长,必然荡动,也不易取准目标。

镖发出后,无论中的与否,务宜急速收回。收镖时,左手猛力向后一抽绳索,同时右手握竹管仍如发镖时甩成圆圈。若不摔圈,镖头受到回抽之力,必折回反向自己,造成自伤。

初练之时,纵然目标如斗大,也万难应手而中。练三四月之后,镖能打入圈中,然犹不能必中圈心。此后练习,将粉圈逐渐缩小,刻苦练习,直至圈如银元大小能应手而中。此时,打固定之物可百不失一。然后,还须练习打活靶。

打活靶时,先将直径为五分至五寸的铜片若干,错落悬挂于细软的树枝之上。当微风吹动树枝,铜片随之宕动时,发镖打之。若练至人立二丈之外,欲打何片皆能打中,技艺已达神绝。若能射断悬挂铜片的细线,则臻化之境。

在练活靶之前,还有练刘海洒金线的。就是将若干大小不等的铜钱,横嵌于木板上,用標击之。初时以击中为目的,继而求镖头击中钱孔,最后将铜钱竖嵌于木板上,用镖射铜钱的边缘,过此一步再练活靶。

练习绳镖技艺,二年即可娴熟。若练习者悟性稍佳,更勤勤不倦,一年即可成就。唯有发镖之力,须视练习者膂力而定。力足者,可洞穿坚厚之衣,否则只能使人伤及皮毛。

绳镖全套教学(绳镖的源流及练习方法)(4)

三、绳镖的源流

绳镖一物由来甚久,始于脱手飞標之前。“武艺十八,终以白打”,而白打之次,即为棉绳套索。此套长3米,两端以球为坠,翻腾飞舞,利用缠绕之力制敌。后来,人们仿照制成绳镖,为防身的暗器。但发明于何时,发明者何人皆不详。按推测应在宋代之前,李唐之世。因为脱手飞 镖出自宋代余氏,此之前李唐之世武术界人才辈出,武术兴盛,其间智者,依平日所学变化阐发,或自成一家拳法,或自创一种武器,别开生面,独立门户,故推测始于宋代之前。

绳镖既能及远,又可收回,本是一种利器。然而自从脱手飞镖等暗器发明以后,绳镖与之比较则相形见绌,被视之为至拙之器,学者渐少。

曾有一董姓自称是河南卫辉人,绳镖之技精警,百不失一。董某原为江湖镖客,辄向商肆索钱自活。后商贾自海道通行,镖局失去依恃,相继收歇。镖客中武艺高者,则到处设场授徒,资艺卑者,沿门索形同流丐。董某流落江湖后,好事者问其技艺,董说:“拳脚平常,然绳镖一技自信可博人一笑。”其时空内燃一盏白磁罩煤油灯,董将一枚铜钱嵌于磁罩之上,立于二丈之外,以镖射之,钱落而罩无恙。董某绳镖臻此境地,神化莫测,而犹不能持此立足,可见江湖上身怀绝技者之多了。(石川辑)

绳镖全套教学(绳镖的源流及练习方法)(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