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千年

悠久文明历史的源头何处寻迹

西安作为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根脉

是否还有时代更早的实物佐证

通过对杨官寨遗址的深入发掘和研究

这些问题都将被解开

啥是仰韶文化(总听人说起的仰韶文化)(1)

图源考古陕西

杨官寨遗址位于西安市高陵区姬家街道杨官寨村,是目前所知面积最大、庙底沟时期唯一的保存较好的大型环壕聚落遗址。这一发现填补了相关考古发现的空白,给仰韶文化的研究,乃至整个关中地区这个阶段的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

什么是仰韶文化?

杨官寨遗址的发掘有何重要意义?

还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啥是仰韶文化(总听人说起的仰韶文化)(2)

环壕内出土镂空人面像陶盆,图源考古陕西

仰韶文化的重要地位

1921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掘中,发掘出土大批陶器、石器等文物,首次证实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非常发达的新石器文化,从此揭开了考古学探索我国史前文化的恢宏序幕,中国第一支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由此命名。

仰韶文化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的考古学文化,年代跨度约距今7000至4700年,长达两千多年,它代表了中国新石器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被称为“仰韶时代”。

仰韶文化大体可分为初、早、中、晚四个时期,其中仰韶中期即庙底沟期,是仰韶文化的鼎盛期。仰韶文化分布区文化面貌空前一致,向外则具有极大辐射力。长期以来,仰韶文化成为认识、定位周边其他史前文化年代的比照标尺

啥是仰韶文化(总听人说起的仰韶文化)(3)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李安/摄),图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仰韶文化也是我国史前影响最深远的主干性文化。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通过对中国史前文化的全面系统分析,提出多元一统或多元一体“重瓣花朵”理论,指出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现代中国的根基深植于遥远的史前时期,是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中国史前文化长期发展的结果。

在史前文化格局中,“最著名的是中原文化区,它以渭河流域和晋陕豫三省邻接地区为中心,范围几乎遍及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全境”。在大中原地区周围有甘青文化区、山东文化区、燕辽文化区、长江中游区和江浙文化区,更外层还有福建、台湾、广东、云南、西藏、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文化区,“整个中国的新石器文化就像一个巨大的重瓣花朵”,中原位居花心位置,而中原文化区的主体就是仰韶文化

啥是仰韶文化(总听人说起的仰韶文化)(4)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的仰韶文化博物馆(李安/摄)图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杨官寨遗址

西安杨官寨遗址考古队领队杨利平介绍:2004年,西安市经开区泾渭新城工业园区开发过程中,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实地勘测时,发现了这座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的目前所知面积最大、庙底沟时期唯一的保存较好的大型环壕聚落遗址。因为这里地处西安市高陵区杨官寨,考古学家把其称为“杨官寨遗址”。

按照考古学分类,杨官寨遗址属庙底沟文化类型。庙底沟文化类型是仰韶文化中期代表,因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而得名,在杨官寨遗址被发现之前,没人知道仰韶文化中期的庙底沟时期的聚落是怎样布局、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考古学家表示,杨官寨考古发掘,是国内首次发现并确认的庙底沟文化类型的大型墓地,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为庙底沟文化时期的葬制葬俗、人种学、人群血缘关系、聚落形态、社会组织状况等重大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实物依据。

啥是仰韶文化(总听人说起的仰韶文化)(5)

图源考古陕西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大致距今6000年前左右,距今5500年左右的杨官寨遗址表明了这里人口规模较大、大型聚落出现、文化发达,向世人展现这里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共同体。

其分布范围以关中地区为核心,并向周围强势扩张,东达大海,西至甘青地区,北到长城一线,向南已越过长江。这一现象与《史记·五帝本纪》中关于黄帝“东至于海,登丸山,乃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的记载高度吻合。

啥是仰韶文化(总听人说起的仰韶文化)(6)

图源陕视新闻

杨官寨遗址考古项目首席专家王炜林研究员说,杨官寨遗址作为庙底沟文化时期的一处中心聚落,环壕等规模巨大的工程,无疑需要动用相当多的人力才能修建完成,而这仅凭杨官寨一个聚落的人力是不可能实现的,这表明当时这样一个聚落已经具备了组织周边区域和周边聚落的人集中到一起兴建大型工程的能力。

再加上大型居民公共墓地的发现,都向我们揭示了杨官寨遗址是一处带有都邑性质的大型史前聚落遗址,很可能就是最早中国的雏形, 并为后来国家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打下了基础。

啥是仰韶文化(总听人说起的仰韶文化)(7)

图源三秦都市报

相关发现

1、聚落里可能存在“职业画师”

杨官寨遗址考古队领队杨利平介绍,在少数几座墓葬中发现有以颜料块随葬的现象,通过对其中一座墓葬出土颜料的科学检测分析,可知其主要成分为赤铁矿,且经过煅烧、捣碎研磨、过筛、添加动物胶黏合成形等一系列细致的加工处理工艺,以方便保存和使用。

显然庙底沟时期的先民已经掌握了十分先进的颜料制作技术,但其稀有的属性及复杂的工艺还是决定了并非聚落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拥有颜料并熟练地进行使用,用颜料进行绘画应该只是极少数人的“专利”,而这些人在日常很可能就有着比较明确的职业分工。

啥是仰韶文化(总听人说起的仰韶文化)(8)

陶器文物,图源三秦都市报

2、整片墓葬可能是有专人管理的“国家公墓”

庙底沟文化墓葬规格基本相近,都是小型墓葬,且随葬品非常少,对比早年在杨官寨遗址聚落环壕西门址两侧大量出土成层分布的完整陶器,二者之间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反差,因此考古队推断这批墓葬应该是杨官寨遗址庙底沟时期普通居民的公共墓地。

值得注意的是,考古队在部分墓葬开口平面的东端或西端发现有圆形的疑似柱洞遗迹,推测有可能为“幡”类墓上建筑遗存,用来标识单个墓葬的位置,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在营建墓葬的过程中曾经过一定的整体规划,并可能有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持。

啥是仰韶文化(总听人说起的仰韶文化)(9)

杨官寨遗址庙底沟文化墓地发掘区航拍

图源考古陕西

| 本文观点来源:

[1].https://mp.weixin.qq.com/s/LbbPBvDDDv__0pDCGWK7xQ

[2].https://mp.weixin.qq.com/s/AB9X0vOci12QIuZBdLl_0w

[3].https://news.gmw.cn/2020-09/19/content_34201811.htm

[4].http://www.cnr.cn/sxpd/dqzs/20171113/t20171113_524022421.shtml

| 编辑:小科

| 审核:科普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