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动仪

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登上夸克号时光机,我是历史小达人非米

从今天开始,我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隧道,回到遥远的古代,看看没有电没有机器的古人,是如何靠着他们的勤劳与智慧,发明创造,造福后人。除了家喻户晓的四大发明,你还知道古人有哪些妙趣横生的黑科技吗?现在,就跟我一起来穿越时空吧!

你知道是谁发明的地动仪吗?

今天,菲米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认识下地动仪。小朋友知道谁发明了地动仪吗?你知道地动仪又有什么作用吗?

东汉时期,我国地震频繁。据《后汉书》记载,从公元96年到125年的30年间,就有23年在我国各地发生过地震、地陷等灾害。119年2月的一次地震,在京师洛阳和其他42个郡国地区,都或重或轻地受害。那时候,人们对地震现象还不能解释,封建统治者借此宣扬神学迷信。东汉时候的伟大科学家张衡,冲破了神学迷信的束缚,发明和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科学仪器——地动仪。

地动仪复原成功了吗(地动仪一个1700年的错误)(1)

地动仪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呢?

如此精巧的地动仪,它内部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据记载,地动仪用精铜制成,圆经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樽。表面作金黄色,上部铸有八条金龙,分别伏在东、西、南、北及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龙倒伏,龙首向下,龙嘴各衔一颗小铜球,与地上仰蹲张嘴的蟾蜍相对。地动仪空腔中央,立一根铜柱,上粗下细。铜柱周围有八根横杆,称为“八道”,各与一龙头相连。铜柱是震摆装置,八道用来控制和传导铜柱运动的方向。在地动仪受到地震波冲击时,铜柱就倒向发生地震的方向,推动同一方向的横杆和龙头,使龙嘴张开,铜球下落到蟾蜍嘴中,并发出响声,以提示人们注意发生了地震及地震的时间和方向。

可惜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地动仪失传了。仅仅剩下一百余字的记载。

地动仪的功能到底有用吗?

其实,地动仪的功能是很先进的。

据学者们考证,张衡在当时已经利用了力学上的惯性原理,“都柱”实际上起到的正是惯性摆的作用。同时张衡对地震波的传播和方向性也一定有所了解,这些成就在当时来说是十分了不起的,而欧洲直到1880年,才制成与此类似的仪器,比起张衡的发明足足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有人认为,地动仪可以准确的预测到地震。

汉顺帝阳嘉三年十一月,地动仪的突然发动,铜球掉进了蟾蜍的嘴里。没过几天,陇西有人快马来报,证实那里前几天确实发生了地震,于是人们开始对张衡的高超技术极为信服。

但也有人认为,地动仪并不能预测地震。原因在于:候风地动仪仅仅测出了陇西地震一次而已。而在地动仪尚存的几年里,我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很多场地震,但都没有见到地动仪有所反应。可见地动仪不灵。

在教科书上那张著名的照片,其实是50年代仿制的赝品。真正的地动仪现在还没有出土,我们还没有见到真正的地动仪。所以它被删除了。

其实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地动仪的原理并不清楚,因此被赋予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随着现代对地震仪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了悬垂摆的原理即地动仪是利用了一根悬挂柱体的惯性来验震的,“地动仪”的秘密被揭示开来。

科学工作坊

接下来,菲米带大家做一个地震报警器模型。

第一步:先用螺丝钉固定好支架,装上0形灯。

第二步:细铜丝传好玻璃珠,然后连接好线路(图示),电池盒用双面胶粘在背面。接好整个线路。(注意蜂鸣器的长脚为正极,短脚为负极。)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国一些古代技术既得到了印证,又得到了挑战。这都是我们五千年历史的辉煌见证,让我们做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将这写老祖宗留下来的技术,妥善保管。

今天的时光穿梭之旅就到此结束啦,想了解更多知识的话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夸克星球实验室”,我们下期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