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把曹操归类成白脸奸臣,给了他很低的评价。特别是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说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说他“大逆不道”,因此宣扬“扬刘抑曹”,这种观点成了后世的定式。这个评价明显带有主观色彩,是很不客观的。这都是执笔者从自己的好恶出发,这让曹操蒙受了许多冤屈。其实曹操做了很多敢为天下先的事情,也做了许多有利于时代发展的事情。
曹操在铜雀台说了这样一番话:“念自讨董卓、剿黄巾以来,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遂平天下。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番话显示了曹操的雄才大略,他统一了中国北方,影响了历史的发展,是历史长河中的巨人。
史书中记录了几则曹操的轶事,展现了曹操的谋略与胸怀。
东汉末年,宦官在朝廷中势力越来越大,朝廷上乌烟瘴气。大臣何进与袁绍两人谋划诛杀宦官,何太后反对这样做。何进就召董卓进京,想用武力解决。曹操听到之后,讥笑何进说:“宦官从古到今都有,这是皇上过度给了他们权力和宠爱,使他们达到现在这种地步。既然要治他们的罪,应当杀掉首恶,这只需要一个狱吏就够了。何必招来外地将领呢?想全部杀掉他们,事情必然泄露。我已经预见到这件事失败了。”果然,一切正如曹操所料,董卓还没赶到京城,宦官得知了何进的意图,先下手把他杀了。
在曹操的心目中,刘备和他一样才是天下英雄,他为此曾霸气放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也曾在曹操麾下听令,当刘备自立门户之后,曹操就必须要消灭刘备了。
曹操东征刘备,有谋士担心军队出征之后,袁绍要来袭击他们的后方。曹操说:“袁绍为人料事迟缓而多疑,不会迅速袭击我们。刘备刚刚崛起,众心还没有归附,急速进攻他,他必然失败。这是存亡的关键时刻,不能失掉战机。”于是立即东征攻打刘备。袁绍的重要谋士田丰对说:“现在曹操亲自率领军队征讨刘备,国内空虚。将军亲率百万雄兵直接攻打许昌,捣毁曹操的巢穴,一举可定天下。如果等曹操平定其他势力,到那个时候,即使百万兵马攻打他,也是无法取胜的。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但优柔寡断的袁绍却借故儿子有病而推辞,不肯出兵。田丰用手杖敲打着地面叹道:“遇到这样难得的机会,却因为小孩子的缘故而失去了,真可惜啊!"
曹操在官渡打败了袁绍,袁尚、袁熙带领剩余的几千人马逃奔辽东。当时,辽东太守公孙康凭借自己地盘山高皇帝远,而不服朝廷管辖。曹操打败乌丸后,有人劝曹操顺便征讨公孙康,袁尚兄弟也可以被擒拿。曹操说:“我等着让公孙康斩下袁尚、袁熙的头送来。"军队从柳城回师,没过几个月,结果正是曹操说的那样,公孙康派人送来了袁尚、袁熙的首级。众将领询问其中的缘故,曹操说:“公孙康素来畏惧袁尚等人,我若急于去讨伐他,他就会同袁尚、袁熙合力抵抗。我缓一步,他们就要相互暗算对方,这是形势的必然。”
安定郡同羌人接近,在太守毋丘兴将上任前,曹操告诫他说:“羌人想与中原往来,他们自己应当派人来,你千万不要派人前往。好的人选难,你派去的人为了自己获得好处,必定会教羌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不依从他们的请求,便让外族人感到不满。所以说,依从他们是没有好结局的。”毋丘兴表面答应着走了。回去后,却不听曹操的嘱咐,还是派人过去了。结局正是曹操预测的那样,羌人果然在派去的人教唆下提出了不合理要求。曹操笑着说:“我不是圣人,事先就会知道他一定这样做的。只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罢了。”
一代伟人对曹操有多次正面评价。他曾说,“小说上说曹操是奸雄。不要相信那些演义。其实,曹操不坏。当时曹操是代表正义一方的,汉是没落的。”还说,“其实,曹操是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佩服他。”还说,“诸葛亮用兵固然足智多谋,可曹操这个人也不简单,唱戏总是把他扮成大白脸,其实冤枉。这个案要翻。这个人很了不起。”还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和发展,是有功的。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这也是伟人唯一一次用“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评价同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