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的物质与抽象的理论具有形式上的区别。数学属于理想化、高度抽象化的特殊理论与运算规则。人们不是依靠数学来穷尽真理,证明一个问题,直到水落石出,或找出分毫不差的铁证,而是要利用这一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小数点后面达到31.4万亿位的圆周率,还没有穷尽,它说明什么?终极意义为何?它说明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圆。这就对了,老子大直若曲,大成若缺,才是宇宙万物的存在状态,是真实存在,不是数学的理想化演算。

如何理解产品形成过程的波动(绝对的理论与相对的产品)(1)

圆周率精确到31.4万亿位没有止境

数学演算的不理想,正是宇宙万物存在状态的真实写照。如果宇宙一切事物都中规中矩,成了枯燥无味的数据,宇宙也就失去了活力,正是大成若缺,缺乏十全十美,才有动力,才有发展,才能生生不息。为啥会有有理数,无理数,复数?这就是宇宙“缺”的反应,不要追求绝对,绝对了,宇宙也就窒息了,停滞了。

如何理解产品形成过程的波动(绝对的理论与相对的产品)(2)

这是艺术不能用数学衡量

数学运算不加单位是绝对真理,加上单位就是相对真理。比如,一加一等于二,没错,数学老师是这么教的,小朋友也是这么学的,这么记的,说是绝对真理,没有人反对。但是这个等式存在的实践意义是反应物质世界的结构、比例关系、物理联系、化学分解与化合的定量化,不是抽象物。为了加深理解,老师会结合实际,于是,老师拿出精心准备的教具:珠算的算盘子,小棒棒,然后,指导同学们一颗一颗的增加或减少,一加一等于二,得出这样一个数学结论。同学们没有一个提出丝毫反对意见,甚至想都没想。事实是,无论你如何加工算盘子,它们的质量、体积、形状总有丝毫差异,这就是物质相等的相对性,为了能够计算比较,人类舍去了一切物质的特征,直接抽象为没有单位的数字,可以随意比较,任意加减乘除。

如何理解产品形成过程的波动(绝对的理论与相对的产品)(3)

数学的通用性统一性融洽性

数学就成了通用工具,使用时加上形形色色的单位就行了。数学是人类的发明创造,它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作为数字表示的物质产品,总有误差,总需要不断改良,仪器不断更新换代,使之更加精密,这里人类追求的目标就是数学的绝对。虽然是永远达不到的目标,却是永恒的动力。

如何理解产品形成过程的波动(绝对的理论与相对的产品)(4)

π神秘也不神秘它就是一个关于圆周与半径的比例关系

有人试图通过圆周率的无限运算来揭示宇宙的密码是不可能的,无异于南辕北辙。揭示宇宙的秘密是哲学使命,而不是科学的想入非非。科学证明不了科学

数学的点没有面积,圆弧没有体积,都是绝对的抽象,无论作图多么准确,半径圆周的测量都是具体的物质活动,总有误差。圆周与半径都有误差,你能保证圆周率绝对精确吗?即使是原子级别的测量,照样有微小误差。

如何理解产品形成过程的波动(绝对的理论与相对的产品)(5)

简单的世界复杂的思维是科学家

如何理解产品形成过程的波动(绝对的理论与相对的产品)(6)

复杂的世界简单的思维是哲学家

这就是哲学,任何物质等量都是相对的,只有思维抽象是绝对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脑两半球也不是绝对的对称。无论科学如何发达,误差总是存在的。大成若缺就是哲学的总结。消除误差是永恒的奋斗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