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中国最为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岁月流转已经一千多年,但许多诗篇仍在世间广为流传。

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狂(贺知章)、诗鬼(李贺)等横空出世,使得崇尚诗歌之风席卷中国历史千余年。

诗圣杜甫真面目(那些鲜为人知的事儿)(1)

诗圣杜甫

李白与杜甫齐名,都活跃于开元盛世,历史美称诗坛“李杜”。744年夏天,在东都洛阳,李白偶遇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43岁,已名扬全国,杜甫32岁,则风华正茂,但由于安史之乱,他们都困守洛城。李白虽然比杜甫年长11岁,却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倨傲,杜甫也未一味低头称颂,两位诗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兄弟般的友情。逗留洛阳期间,他们约好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再见面,结伴访道求仙。

诗圣杜甫真面目(那些鲜为人知的事儿)(2)

诗仙李白

是年秋天在梁宋,李白与杜甫如约会面,并且又偶遇了诗人高适。居住商丘的高适,比李白小3岁,较杜甫长8岁,三人各有大志,并且理想相同,于是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时势正值安史之乱期间,他们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李杜”相遇,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时至秋冬之际,“李杜”再次分手,李白到齐州(今济南一带)紫极宫请授法箓,履行道教仪式成为道士。

诗圣杜甫真面目(那些鲜为人知的事儿)(3)

梁宋论诗

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见面,他们同道寻访了隐士高人,也偕同去济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短暂年余时间,诗仙与诗圣,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日益加深。自此以后,两位大诗人,不仅在唐代,而且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李白仙居浪漫主义的最高峰,杜甫称圣现实主义的最高峰。

诗圣杜甫真面目(那些鲜为人知的事儿)(4)

访道求仙

玄宗中唐由盛转衰,李白与杜甫齐名,历史美称“大李杜”。文宗晚唐日趋没落,杜牧与李商隐并驾,历史雅称“小李杜”。“大李杜”,李白比杜甫大了11岁,“小李杜”,李商隐却比杜牧小10岁。历史就这么有趣,但更为有趣的是,杜甫与杜牧同宗同源,当然杜甫与杜牧没有交集,杜牧比杜甫晚出生91年呢,并且诗圣杜甫享年仅有58岁。

诗圣杜甫真面目(那些鲜为人知的事儿)(5)

诗人杜牧

书归正传,话说杜甫,其家世显赫,可谓树大根深。

在中国古代,名和字是分开使用的,现在我们合称为“名字”,无非是说明姓什名谁。然而,古人的名字,是很讲究的,意思也很有趣。以诗圣为例,杜甫,字子美。“甫”,乃古代男子之美称,是故杜甫取字“子美”,古代“子”系对人尊称。

如果说名与字,是父母赐予的,那么古人的“自号”,就纯粹是自由发挥了,并且故意与众不同,例如杜甫自号少陵野老,详细说起来可就话长了。

诗圣杜甫真面目(那些鲜为人知的事儿)(6)

西安杜公祠

杜甫,又名杜少陵,取自少陵原,古长安地名,今西安市南。汉宣帝墓,位于杜城南,人称杜陵原,汉宣帝皇后葬杜陵南,皇后的坟较小 (古代“少”、“小”二字通用),所以称少陵原。杜甫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原,故每每多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世称杜少陵。

少陵,不仅是杜甫漂泊生涯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杜甫的远祖杜预的故乡。“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杜甫的《哀江头》诗开篇几句,对少陵原饱含太多深情,唐经安史之乱由盛转衰,激起诗人太多的忧愤。

诗圣杜甫真面目(那些鲜为人知的事儿)(7)

阆中少陵祠

杜甫远祖杜预,京兆(西安的古称)杜陵人,魏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杜预,初仕曹魏,授尚书郎,成为司马昭的高级幕僚,被封为丰乐亭侯。西晋建立后,历任河南尹、安西军司、秦州刺史、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为晋灭吴之战的统帅之一,封当阳县侯,领司隶校尉。

总而言之,杜预乃神奇之人,可谓文武双全。按照文武双全的标准来判断,死后能进文庙或武庙的,商周时期的姜太公,春秋时期的孔子,三国时期的关公。另外历史上还有两位,既可进文庙亦可进武庙,魏晋时期的杜预,《三国演义》流传之后的诸葛亮。中国历史几千年,文武双全的传奇人物,也就仅此聊聊数人而已,由此可知杜甫远祖杜预的厉害。

诗圣杜甫真面目(那些鲜为人知的事儿)(8)

成都杜甫草堂

依据有关资料,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一脉,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一脉,魏晋时期的名人杜预,为杜甫十三世祖,为杜牧十六世祖。

杜牧,唐朝中期宰相、政治家、史学家杜佑之孙,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人(今陕西西安),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唐襄州襄阳人,杜甫的曾祖父杜依艺做巩县令(今河南巩义),举家由襄州襄阳迁往巩县。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曾任洛阳丞等小官,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

诗圣杜甫真面目(那些鲜为人知的事儿)(9)

长沙杜甫江阁

诗圣杜甫,祖籍湖北襄阳,出生河南巩县,长居西安少陵,避难四川成都,驻足湖南长沙,故而诗圣杜甫遗迹甚多,也反映出后人对他的崇拜。古人很浪漫,历史很有趣,同为唐代大诗人,史称“大杜与小杜”,“大杜”即诗圣杜甫,“小杜”乃晚辈杜牧,同宗同源相隔百年,居然在唐诗的字里行间相映生辉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