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体裁是什么体裁(语不惊人死不休)(1)

【唐】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体裁是什么体裁(语不惊人死不休)(2)

译文

人性情怪僻只沉溺于美好的诗句,如果诗句不能打动人心,我至死也不肯罢休。

人老了,诗写得不怎么经心了,对着春天的花鸟,也没有了过去的深深忧愁。

江边新装了一副木栏,可供我悠然地垂钓,我又备了一只小木筏,可代替出入江河的小舟。

怎么才能找到陶渊明、谢灵运这样的诗文高手,让他们与我一起做诗畅谈,一起浮槎漫游。

注释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体裁是什么体裁(语不惊人死不休)(3)

  1. 值:正逢。水如海势,江水如同海水的气势。
  2. 聊:姑且之意。
  3. 性僻:性情有所偏,古怪,这是自谦的话。不管是什么内容,诗总得有好的句子。
  4. 耽(dān):爱好,沉迷。
  5. 惊人:打动读者。
  6. 死不休:死也不罢手。极言求工。
  7. 浑:完全,简直。
  8. 漫与:谓率意为诗,并不刻意求工。
  9. 莫:没有。愁:属花鸟说。
  10. 新添:初做成的。
  11. 故着(zhuó):又设置了。
  12. 槎(chá):木筏。
  13. 焉得:怎么找到。
  14. 陶谢:陶渊明、谢灵运,皆工于描写景物,故想到他们。
  15. 令渠(qú):让他们。述作,作诗述怀。语谦而有趣。

创作背景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体裁是什么体裁(语不惊人死不休)(4)

此诗当作于公元761年(唐代宗上元二年)。杜甫(诗圣)时年五十岁,居于成都草堂。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诗人流落四川成都,寄居草堂,一次观锦江“水如海势”,波涛汹涌,则触景生情,感慨万端,但又无从说起,只好“聊短述”,抒写了他激愤的、自我解脱的、一时的人生感悟。全诗八句五十六字,其中“语不惊人死不休”为传世名句,道出了杜甫诗作的特色,反映了他认真严谨的写作态度。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体裁是什么体裁(语不惊人死不休)(5)

诗题中一个“如”字,突现了江水的海势 ,提高了江景的壮美层次,表现了江水的宽度、厚度和动态。江水如海势,已属奇观。然而诗题却偏偏曰 :“聊短述 ”。诗题中就抑扬有致,这是诗人的一贯风格。既然是聊为短述,绝不能出语平平。诗人自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足见“聊短述”的良苦用心,炉火纯青的诗艺,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和动人心弦的审美效果。

正由于杜甫艺术上的一丝不苟、勇于创新,因此老年臻于出神入化、妙手成春的境界。所谓“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仇兆鳌评杜甫“ 少年刻意求工,老则诗境渐熟,但随意付与,不须对花鸟而苦吟愁思矣 。”(《杜诗详注》卷之十)同时他还转引钱笺可相互发明:“春来花明鸟语,酌景成诗,莫须苦索,愁句不工也。若指花鸟莫须愁,岂知花鸟得佳咏,则光彩生色,正须深喜,何反深愁耶?”(《杜诗详注》卷之十)这里是说点明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快乐异常,因此不存在花鸟深愁的问题,“莫深愁”为杜甫自况。

首颔二联总体着眼,大处落墨,虽为短述,语实惊人,虽未直接描写江上海势,但胸中之海早已成形。它浑厚深涵,辽阔无垠,大气磅礴。心中之海,诗人采取了虚写的办法。正如金圣叹所说,此“不必于江上有涉,而实从江上悟出也。”(《杜诗解》卷二)所谓海势,其实是江,因此江上之景,亦应摄取,若完全避开江水,则海势亦无所依附,而不成其为江如海势。为此,诗人紧接首颔二联虚写海势以后,随即转入实写江水。

故颈联道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此处虽写江水,但只是轻轻带过,如此触及江水、悟及海势的写法,令人玩味不尽。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体裁是什么体裁(语不惊人死不休)(6)

尾联诗人以一“焉”字,即巧作转换,融注新意。诗人之语,已经惊人。诗人说:若得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妙手,使其述作,并同游于江海之上,岂不快哉!尾联思路新奇,饶有兴味,且与首联相呼应,显示出诗人对艺术最高境界的执着追求。“更为惊人之语也。”(《杜诗解》卷二)

全诗虽未写海,而如海势。且以虚带实,出奇制胜,意在言外,令人叹为观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