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共情能力看什么书 有关共情的理论与实践(1)

昨天说到生活里的共情例子,可以揭示一种现象:平时说的多么好,做起来就有多么糟!所谓“说的比唱的好听”,“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虽然缺少共情意识,生活里搞得乱糟糟,人还是努力向前看,给一点希望,只要努力去学,也许会有一点点进步呢,就像胡适先生的共情,“别管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姑且继续唠叨关于共情这个话题,上面属于自我防御。

丛中教授是著名心理学家和心理咨询大师,他说共情可以分别从本我、超我、自我这3个角度进行。

丛中教授举例说,有个女孩小时候经常被妈妈打骂,但认为妈妈为了家在付出,她能理解妈妈,如何共情女孩呢?

超我角度:被打骂还理解妈妈,说明你很懂事,很了不起。

自我角度:被打骂不怪妈妈,说明自己很坚强,自己能抗事。

本我角度:你这样理解妈妈,说明爱着你妈妈,同时也希望能得到妈妈的爱,这是心事。

可以看出,超我共情属于一般化表扬,比较肤浅,这类似对负性情绪的共情,属于浅层共情。自我层面共情,强调个体自我强大之下的艰辛付出与不容易,带有感情色彩,而不是泛泛而谈。而本我共情涉及真实欲望深度,一般是压抑的,无意识的,被代替自己说出来,且积极方式表达,会让人深感理解。后面这二者属于深度共情,也是我们学习方向。

培养共情能力看什么书 有关共情的理论与实践(2)

举个生活例子。摘录一段微信对话互动,如下。

朋:我做的网课成果。

友:哇塞,你太牛了。我~不信!

朋:学了第一节课,做的作业。

友:很有成就感是吧。你还有什么感受?

朋:突然会了那么多东西,很开心。

友:很开心。突然会了那么多东西,很开心。还有吗?

朋:觉得自己原来不笨啊。

友:觉得自己原来不笨,还有吗?

朋:很充实。

友:还有?

朋:ppt给人美的享受

友:美得享受!成长性需要!

朋:有一种理顺人生的感觉。

友:哇塞,你好厉害,理顺人生。

朋:人生就应该理的顺顺的,而不应该糊里糊涂,漫无调理。你真能挖,被你一挖,好爽啊。

上面这个对话,看得出提问者属于浅层共情,类似普通人说的普通话,超我层面的肯定,如你很牛、你很棒、你很厉害,你很用功等。

当然巧妙使用提问“还有吗”,让本人说出更多自我肯定,揭示出了深层共情。比如自我共情,“突然会了那么多东西,很开心,充实,美感”;本我共情,“觉得自己原来不笨啊”“有一种理顺人生的感觉”!

针对昨天说的爬山没能坐索道与漂流,导致步行下山累个半死,深感自我为中心,对不起大家,有朋友看后共情如下。

超我共情:别太自责,已经做的不错了,也是觉得步行可行。

自我共情:借此警醒自己自以为是,知行合一不易,以后遇事才会多考虑他人,对于这个事情的反思就是你最大收获。

本我共情:着急下山,也是为了大家好,还会有其他原因吧,除了以后多注意自以为是,也希望能得到大家谅解与理解。

共情是生活必需品,时刻在使用,“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作为可以训练的技术,保持意识,多加练习,相信会有心得。

培养共情能力看什么书 有关共情的理论与实践(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