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周王室东迁洛邑,中国历史步入了春秋战国时期。经过二百多年的诸侯混战,到了春秋末年,绝大多数诸侯国已经灭亡,只留有十余个诸侯强国,秦国就是其中的一个。

秦的祖先是颛顼帝的后代,名叫大业。大业娶了少典部族的女儿女华,生下大费。大费辅助夏禹治水,舜帝表彰禹的治水功劳,赐给禹了一块黑色的玉圭。禹接受赏赐后说:“治水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还有我的助手大费。”舜帝于是表彰大费,赐给大费一副黑色的旌旗飘带,同时把一个姚姓宗室女儿嫁给他。之后,大费为舜帝驯养禽兽,禽兽大多驯服,舜帝赐他嬴姓。

大费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名叫大廉即鸟俗氏,另一个叫若木即费氏。费氏的子孙有的住在中原,有的住在夷狄。费氏的玄孙叫费昌,夏桀“残贼海内,赋敛无度,万民甚苦”(《韩诗外传》卷十)。费昌离开夏国,归附了商汤,给商汤驾车。费昌随汤追剿夏的残军,西进到了黄河中游的伊河、洛河、汾水及渭水流域,在鸣条打败了夏桀。费昌的玄孙叫大廉,大廉的两个玄孙叫孟戏、中衍,太戊帝让他们给自己驾车。中衍的玄孙叫中潏(jué,决),因西北边防不宁,四夷侵叛,中潏受命为商守“西垂”。中衍的后代守卫西垂,每代都有功劳,殷王封嬴姓为诸侯。

中潏生了蜚(fēi,非)廉,蜚廉生了恶来。恶来力气大,蜚廉善奔跑,父子俩事奉殷纣王。周武王伐纣的时候,恶来战死。当时,蜚廉为纣王出使北方,回来时纣王已死。蜚廉在霍太山筑起祭坛祭祀纣王,后蜚廉自杀,葬在霍太山。

中潏这一支嬴姓,最早散居在天水、甘谷一带,遍及西和、礼县、清水、秦安、张家川等地。这就是早期的秦人。《史记·秦本纪》载:秦人祖先“在西戎保西垂”。后世的秦州(今天水市)、秦城、秦安、秦亭、秦谷、秦水、秦川等地的取名,当是秦人早期生活于渭水上游及其支流葫芦河、牛头河、嘉陵江支流、西汉水等地的见证。礼县境内,大堡子山西、汉水南北两岸,张家川县瓦泉、清水县刘家坪,为西犬丘之地,秦都邑之所。

蜚廉还有一个儿子叫季胜,季胜生孟增。孟增就是宅皋狼,受到了周成王的宠幸。宅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善于驾车,周穆王获得四匹骏马,驾车到西方巡游,乐而忘返。徐偃王作乱时,造父给穆王驾车,日行千里,兼程赶回周都,平定了叛乱。穆王把赵城(今山西洪桐)封给造父,造父族人从此姓赵,春秋晋国大夫赵衰(cuī,崔)就是他的后代。

恶来有个儿子叫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大骆居“西犬丘”(今礼县盐关堡东南的西汉水两岸),非子喜爱马并善于饲养繁殖。公元前900年,周孝王召见非子,让他在汧(qiān,千)河与渭河之间管理马匹。非子管理马匹以后,马匹大量繁殖。

《史记·秦本纪》载:

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周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今甘肃天水、清水一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

周孝王对非子说:“从前,你的先祖为舜帝掌管牲畜,牲畜繁殖很多,获得了土地的封赐,受赐嬴姓。现在你给我驯养繁殖马匹,我也赐给你土地,做附属国。”周孝王赐给非子秦地作为封邑,让他延续嬴氏的祭祀,号称秦嬴。秦地即今甘肃省天水一带,其封邑即秦邑,秦邑在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秦亭。至此,秦人在甘肃的东部站稳了脚跟,有了自己的根据地。“秦”字在地名学上,按当时聚居西部的羌人发音,乞银的合音就是秦字。《元和郡县志》曰:“乞银者,骢马或马。” 古音秦是马的意思。

秦字本义是什么(秦字古音是马的意思)(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