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出现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最初的宗教起源于原始社会。由于我们祖先的认知还不足以理解一些自然现象,因此便产生了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这种崇拜就是宗教。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变化,现如今全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或多或少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比如印度的印度教、日本的神道教等。但在全球范围内都具备影响力的宗教只有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这三大宗教也被合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和尚吃素为什么那么健壮(为什么道士大多清瘦而和尚却相对圆润)(1)

但是在我国,从古至今影响力最大的宗教只有佛教和道教。其中佛教有南传佛教、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三大派系,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并且也是影视剧中最常见的,当属汉传佛教。作为一个发源于古印度的宗教,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直至东汉年间才传入中国的汉朝。东汉永平十年(67年),汉明帝梦见西方有金人,便派人向西探访,最终接来了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两位高僧。和二人一起来到东汉的,还有大量的佛像和佛经,因此这一年也被认为是佛教传入之年。

和尚吃素为什么那么健壮(为什么道士大多清瘦而和尚却相对圆润)(2)

和汉传佛教不同,道教是诞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东汉顺帝年间(125年—144年在位),信奉道家学说的太学生张陵前往巴蜀游历,顺应当地巫鬼文化的需要建立最初的道教。张陵改名“张道陵”,自称留侯张良的后人,要求入道之人供奉五斗米,因此这一派道教也被称为“五斗米道”(区别于“黄巾起义”中张角的“太平道”)。曹操和刘备的“汉中之战”后,第三代“天师”张鲁(张道陵的孙子)归降曹操,依托曹魏的人口优势在北方传播道教。

和尚吃素为什么那么健壮(为什么道士大多清瘦而和尚却相对圆润)(3)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佛道两家在唐朝“两开花”,由于李唐皇室尊道家老子为先祖,因此将道教确立为“国教”。而佛教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发展成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规模。汉传佛教在吸收借鉴了道教和儒家的相关文化后,也在中国变得越来越本土化。比如佛教中最著名的菩萨之一观世音菩萨,在古印度最初本是男身,但是在汉传佛教中多为女身,这就是顺应了本土化需求的结果。在长期的历史阶段中,佛道两家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和尚吃素为什么那么健壮(为什么道士大多清瘦而和尚却相对圆润)(4)

这也让人们开始好奇二者之间的异同点,虽然各自的宗教理论体系和所追求的东西不同,但我们也不难发现两个宗教的相同点:信徒提倡吃素。佛教从南朝梁武帝时期开始,由原本的可以吃部分肉类变得不吃肉类。道教中的全真派,也不吃肉食,正一派道士除外。和尚和全真道士同样是吃素,但是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道士却普遍清瘦而和尚却相对比较圆润,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最关键的原因只在于3个字:迈开腿。

和尚吃素为什么那么健壮(为什么道士大多清瘦而和尚却相对圆润)(5)

“管住嘴,迈开腿”是所有人都听说过的锻炼秘诀,既然同样是吃素,那么就只需要在“迈开腿”这3个字上找原因了。全真道士不同于正一道士,他们不仅需要出家在道观里修行,还要留胡子和长发。在道观里修行讲究“不劳不食”,每天除了练功还必须要身体参与劳动才可以享用饭食。再加上没有动物脂肪的摄入,全真道士要想发胖还是比较困难的。当然,在以前生活水平不高的时候,广大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即便是偶尔能够吃到肉,也找不出来多少胖子。

和尚吃素为什么那么健壮(为什么道士大多清瘦而和尚却相对圆润)(6)

和尚和道士的修行方式有略微的不同,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影视剧里看到僧侣打坐念经。这种没有充分调动身体参与运动的修行方式,不会使身体消耗掉多余的热量,长此以往身材自然就会比运动量更大的全真道士更加圆润。但佛门弟子也并非全都是发福的,游僧和武僧这类运动量更大的和尚,身材也普遍比较匀称和清瘦。所以说,同样是吃素,和尚普遍没有道士清瘦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修行方式的不同。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其他的影响因素——幸存者偏差。

和尚吃素为什么那么健壮(为什么道士大多清瘦而和尚却相对圆润)(7)

所谓“幸存者偏差”是指自身所了解的信息都来源于“幸存者”时,所得出的结论可能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在当代社会,大多数人能够接触到僧人的机会并不多,更多的都来源于影视剧。也正是在这些影视剧里,包括如来佛祖、弥勒佛以及真实的僧人,多被塑造成了发福的身材,这也使得我们形成了固有形象。再加上道士大多宽衣大袖,即便是有些许赘肉,也看不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