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 落实 再落实 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特别报道,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展新姿:宁夏探索互联网?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展新姿:宁夏探索互联网
■落实 落实 再落实 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特别报道
“发展‘互联网 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2019年两会,“互联网 教育”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迎来黄金发展机遇。
宁夏,中国西部省区,2018年7月,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首个“互联网 教育”示范区,作为西部地区首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省份,“互联网 教育”能给宁夏带来什么?
“建设‘互联网 教育’示范区,有利于解决我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配置不均衡等问题,实现西部教育‘弯道超车’。”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秋玲介绍,宁夏计划到2022年,在教育资源共享、创新素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党建思政、现代教育治理5个方面引领示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时代“互联网 教育”模式。
“示范区建设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循,是一场全新的探索。”李秋玲说。
一朵“云”,实现资源共享
为什么宁夏会成为教育部批复的首家“互联网 教育”示范区?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主任索峰打开宁夏教育云平台,给出了答案。
“这是全国首个以省级为单位建设、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云平台。”索峰介绍,2014年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建设智慧宁夏,教育云是其中的“八朵云”之一。与其他省份不同的是,宁夏所有学校都在这一个平台上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共用,避免了重复建设,打破了各自为战导致的信息孤岛、资源孤岛和应用孤岛,为开展“互联网 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发展目标,“一大”就是指建成“互联网 教育”大平台。
在宁夏教育云平台上,教师可以使用海量的教学资源,进行网络教研、学生辅导;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课前预习、课后查缺补漏;家长可以通过平台实现家校互动,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学校可以借助云平台实现教务管理、班级管理等。
“在宁夏教育云这一个平台上,就能解决学校所有的教育需求和管理活动,学校的特殊需求也可以无缝对接平台。宁夏目前已经基本建成‘互联网 教育’大平台。”索峰说。
在宁夏教育云上,目前已经有2300多万件教学资源、100余个教学和管理应用、400余个虚拟仿真实验、490多个网络名师工作室。全区所有中小学均开通了学校空间,76%的学生和92%的教师在教育云上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
“和东部沿海地区比,宁夏既没有经济优势,也没有人才优势,拿什么做示范?那就必须立足宁夏的自身优势。”索峰的计划是,对平台的优化升级完成后,基于教育云平台宝贵的海量数据资源,联合高校、企业制定省级教育云平台的建设标准,“你要做示范,就得有标准”。
在宁夏,推进“互联网 教育”已经成为市县政府和校长的“一把手”工程。宁夏将“互联网 教育”示范区建设纳入省级党委、政府对市县党委、政府的效能考核,同时开展“互联网 教育”推进情况的专项督导。在学校,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况是绩效考核、职称评审、岗位晋级的重要依据。
为了降低学校使用互联网的成本,宁夏以县为单位,政府采取与运营商统谈统付的方式,开展联网攻坚行动。目前,宁夏“云—网—端”服务架构初步形成,全区所有学校全部接入网络,76%的学校互联网带宽达到100M以上,97%的班级配备数字化教学设备。
一根网线,促进教育公平
弥补优质师资不足的短板、扩大优质资源辐射范围、促进教育公平,是推动“互联网 教育”的重要目的。
“小鸡说话叽叽叽,小鸭说话嘎嘎嘎……”冬日的清晨,清脆的童声从六盘山腹地的一个乡村教学点传出,冬季萧索的大山顿显生机。
泾源县泾河源镇高峰教学点只有一二年级共7名学生,正在通过网络在线课堂与几公里外的白面民族小学中心校、白吉教学点同上一堂音乐课。
“我们请第二组的马浩楠同学为大家示范一下。”在主课堂,白面民族小学音乐教师张建霞看着右前方的屏幕说。屏幕上是辅课堂——高峰教学点和白吉教学点课堂的实时画面。
马浩楠拿起话筒,跟着老师的节拍响亮地唱起了儿歌《动物说话》,3个教室同时响起掌声。
这是宁夏在中南部9个县区推进网络在线课堂“一托二”模式的典型应用场景,即一个中心校带两个教学点,统一作息、统一课表、统一进度、统一评价,通过互联网共享优质资源。
以泾源县为例,全县7个乡镇中心校全部搭建了具有远程互动教学功能的主课堂,14个教学点和小规模学校搭建了远程互动教学辅课堂,400M以上网络带宽覆盖全县所有中小学,确保画面和声音不出现延迟和卡顿。
泾源县教体局局长马志清介绍,目前网络在线课堂形成了乡镇中心小学托教学点、县城示范学校托农村薄弱校、区内优质校托县城薄弱校、区外示范校托县域中小学4个层次,逐级牵手避免了被托校和引领校之间因基础差距过大而导致“水土不服”。
从全区范围来看,“互联网 教育”示范区建设以来,宁夏加快推动网络在线课堂建设,在线互动课堂教室覆盖全区60%的中小学校,1000多所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网上结对、线上牵手,开展跨县区、跨学校的“一托二”互动教学教研,解决薄弱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开不齐、开不好课的问题。
“校园里又有了歌声,娃娃们也活泼起来了。”高峰教学点教师陈大庆说,不仅学生学习素养提高了,他自己也通过中心校“一托二”提升了教学技能。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互联网 教育”给他们带来的是另一种体验,直接关乎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在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生产实训基地——汇财代理记账中心,“远程视频教学 企业真账实操”让学生在企业导师指导下,对接实际工作需求,开展线上真实业务工作,为小微企业进行代理记账和保税,很好地解决了会计专业学生前往企业顶岗实习难度较大的问题。
“对西部地区的职业院校来说,产教融合有着先天区位劣势,大型企业少,学生顶岗实习资源有限,互联网在这方面能有效弥补短板。”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李润安说,教学、生产性实训和现代学徒制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融合,为西部职业院校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大的机遇。
如今,“互联网 ”已经成为宁夏职业教育的常态,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西部地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不足、配置不均衡问题。
一块屏幕,催生课堂变革
技术的发展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审视教学的新视角和更广阔的教学创新平台,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驱动下,传统课堂正在发生变革……
走进银川市兴庆区回民二小的教室,你会发现教室设置是这样的:每4张桌子摆在一起,桌子上放有号码牌,学生们面对面坐着形成小组,有组长、记录员、声控员、监督员。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展示经常发生。
从2014年起,回民二小先后建成和使用未来课程中心、智慧魔方科技中心、人工智能创新实验中心,五年级12个班全部建成智慧教室,学生人手一个平板电脑终端。空间有了,技术有了,教师也培训了,但是校长黄莉发现期待中的变革并没有发生。
“硬件有了,不代表就是‘互联网 教育’了,只有打破传统课堂才能真正发挥工具技术的作用。”黄莉和同事们决定建构一整套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匹配“互联网 教育”的教学模式,“发起一场技术支持下的课堂变革”。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思考、自主探究和自我评估的能力,回民二小设计开发了博雅4A智慧课堂:学生通过微课提前预习,教师收集学生课前疑问作为课上探究的起点和主线;课上教师设置典型任务,学生通过小组协作或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通过宁夏教育云平台教学助手及时反馈,并为学有余力学生布置挑战性任务,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原来是教师备课教学生,以教为主,现在是围绕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学为主,课堂知识容量更大、效率更高了。”回民二小五年级语文教师王菊莲说,技术的发展倒逼教师走出舒适区,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课堂模式。
技术催生的课堂变革不仅发生在回民二小一所学校。在银川十五中,依托宁夏教育云平台,打破了学生自主预习后教师手工批阅反馈不及时、效率不高的困境;课上,教师依据学情检测大数据,有针对性地靶向教学,教学效率极大提高,同时借助教学助手、移动讲台等技术,小组合作、展示探究有了更多可能;课后,同步录制的授课微视频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学生评价不再单一,变为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学情评价等综合表现评价。在技术的驱动下,学校构建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以校本“讲学稿”为载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效教学模式。
挂牌“互联网 教育”示范区一年多来,对于如何开展“互联网 教育”宁夏召开了几十次推进会,组织基层教育局长、校长、教师交流观摩,目的就是要打开思路,破除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两张皮”的现象。
“推进‘互联网 教育’,本质上就是要通过互联网思维、模式、方法推进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实现教育变革,创造教育新业态,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李秋玲说。(本报记者 欧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