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人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是不讲信用,就是一个不值得肯定的人,就会成为一个做人很失败的人。那么,如果一个国家言而无信会怎样呢?后果可能严重到超乎大家的想象。

公元369年,东晋名将桓温向北方的前燕发起了进攻,意图收复被异族侵占的中原故土。

燕国后期真的没名臣了吗(作为一国君主不守承诺言而无信后果很严重)(1)

前燕是鲜卑族建立的国家,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年仅二十岁的慕容暐,朝政大权掌握在他的母亲浑太后和权臣幕容评手里。

在桓温的指挥下,东晋军队势如破竹,高歌猛进,很快打到了距离前燕首都邺城(今河北临漳)不远的黄河南岸。慕容评吓得手足无措、乱了阵脚,一面让自告奋勇的慕容垂带兵迎敌,一面派人向西边的前秦求救,许诺如果前秦出兵抗晋援燕,在胜利之后将把虎牢关以西的土地送给前秦作为酬谢。

前秦皇帝苻坚接到幕容评的求救信,立即派兵东下,前秦援军在今河南东部会合已经以突出奇兵断敌粮道取得胜利的慕容垂,最终彻底打垮了东晋军队。

燕国后期真的没名臣了吗(作为一国君主不守承诺言而无信后果很严重)(2)

自以为摆脱了亡国危机的慕容评这时翻脸不认账了,矢口否认曾经说过割让土地答谢前秦出兵援助这些话。作为一代枭雄的苻坚怎么咽得下这口气,立即再次发兵东下,前秦和前燕转眼间从并肩作战的友邦变成了刀兵相向的敌国。几天前两国官兵还在共同对付东晋军队,现在却成了你死我活的敌人,历史又一次向世人展露了它的冷酷无情的一面。

慕容评不仅是个言而无信的小人,还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傻瓜,大敌当前,他不想办法克敌制胜,却在战争前沿到处收税,而前秦军队的统帅则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数一数二的政治家、军事家王猛,在这样的情况下,战争还没打响,谁胜谁负早己成了定局。

燕国后期真的没名臣了吗(作为一国君主不守承诺言而无信后果很严重)(3)

公元370年,前秦军队在今山西潞城一举打垮了三十多万前燕军队,进而攻进燕都邺城,杀死了言而无信的慕容评,俘虏了还没亲政的皇帝幕容暐,前燕王国就此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台。很快前秦统一了北方,在前秦皇帝苻坚的治理下,前秦已俨然变成了北方的强国,苻坚也想一统中国,于是发生了后来的淝水之战,可惜八十万大军不敌五万晋军。

前燕的灭亡说明了作为君主言而无信会亡国,绝非虚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