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科普中,告诉了大家使用“123”小技巧,更容易科学有效地发现周围精神心理异常的人:

《1》:出现问题的时间长短。每天至少出现1小时,且连续1周以上。

《2》: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异样、怪异,套用流行网络用语是让人觉得“有点2”的样子。

《3》:严重程度。学习、工作或与亲属的关系等,与原有正常水平相比,下降了30%以上。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发现了精神心理异常的人,怎样带着患者去医院?特别是要去精神专科医院诊疗?

精神病人去精神病院能治好吗(家里有精神病人)(1)

齐齐哈尔市精神卫生中心


患者说:“我没病,你才有病,我不去精神病院”。

有过类似经历的,非常熟悉这样的情景。这是作为家属,想带患者来就诊时,遇到最头疼的事。如果我们根据上面的“123”小技巧判断出当事人有问题,甚至远远超过“123”所描述的情况,再甚至出现“学生已经被老师告家长劝退学”、“工作的人被领导劝离职”、“邻居有多次举报”等等,这就不是简单的问题了,作为患者身边的亲属一定要脑袋清醒,尽快诊疗

其实,患者知道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愿不愿就诊求助,本身就反映了问题的严重程度。拒绝就诊求助,往往提示问题可能比较严重。也有可能是出于世俗的偏见,不愿意面对自己心理可能存在障碍的事实。拒绝就医的,我们更要提高警惕

精神病人去精神病院能治好吗(家里有精神病人)(2)

拒绝就诊


遇到上面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①首先,不要与当事人争执有病无病;可以借口咨询睡眠问题、或者说陪同自己咨询失眠问题,这样可能更容易被接受。本来医生没确诊前就不该做“有病推断”,也不要争论是否“正常”,因为正常与异常也是相对的;

②其次,恰当时间和场合,与当事人讨论他最近的变化、苦恼和困扰,以及医生可能提供的帮助!比如有当事人最信任的人在场时最好!就医,是一种求助行为,不是“定调子、贴标签”。

③严重的到打人毁物者,自伤自杀,甚至不可理喻,也只能忍住心疼,加以约束,强制带去住院(记得,不要用绳子等以免勒坏手臂等,可以考虑透明胶带,这是无奈的下下策)。

精神病人去精神病院能治好吗(家里有精神病人)(3)

信任的人


去精神科医院,应该做什么准备?怎样和医生沟通?

先说有2种陪诊者的做法,会大大降低与医师交流的效率,需要避免。

一种是,将患者送到诊室后,对医师说,你们谈!自己出去了。不充分反映病史信息,医师是很难做出判断的。如果患者自己愿意并且能够清楚阐述自己的情况,又不愿意陪诊者在场,可以说明情况后再退出。

还有就是,带患者到诊室后,自己像分析大师一样,长篇大论分析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种种可能原因,根本不注意介绍患者的具体症状表现。就诊前,请梳理自己/就诊者的主要问题和出现时间,整理既往病史和诊疗信息!(能按时间顺序)

医师能保证与每个患者接触和交流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最长40多分钟,短的可能5分钟。很多时候网上预约、找黄牛、托关系挂上了国内一流的大教授大专家的号,也无非10分钟。所以就诊时,一定注意提高交流效率。

精神病人去精神病院能治好吗(家里有精神病人)(4)

门诊就诊时间有限

建议:去医院前,提前梳理就诊者的主要问题和出现时间,整理既往病史和诊疗信息。

提供给大家一个实用的模板

什么时间?出现了什么问题?持续了多久?严重么?是否治疗过?治疗的效果……

例:2019年7月1日上午,患者突然胡说有人监视他,要害死他;现在也存在这个问题;单位不让他去上班了;7月2日在附近医院看过,给吃了一种镇静药叫安定片,患者除了能睡着觉,还是胡说。

精神病人去精神病院能治好吗(家里有精神病人)(5)

认真详细的记录和总结


还有一些叮嘱给您

1.就诊早一点去比较好。一般医院的门诊时间是早上8点-11点半、下午1点半到4点半。

2.看医生时,很可能还要做一些心理测评以及客观检查,如心电图、脑电图、磁共振等。大部分检查当天可以做,有的当场可以看到结果,这样可以与医生有进一步沟通的机会。

3.就诊后,要妥善记录管理好自己的病史和诊疗信息!不要随意丢弃。药盒也要保存,以便不时之需。

4.就诊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患者突然出现自伤、自杀极端行为或者冲动攻击行为,请一定立即呼叫医院保安和护士,协助处理!

5.最后离开医院,尽可能按时间记录服药情况,和同时呈现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以便下次就诊时给医生参考,便于医生把握和调整治疗方案。

6.切记:按时复诊,不随意增、减、停药!坚持足疗程治疗!

精神病人去精神病院能治好吗(家里有精神病人)(6)

齐齐哈尔市精神卫生中心标准诊室之一

#青云计划# @头条健康

参考文献:

1.Velligan DI, et al. Why do psychiatric patients stop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easons for nonadherence to med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rious mental illness. Patient preference and adherence. 2017. 11: 449-468

2. Galletly C, et al. Royal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chizophrenia and related disorders. Aust N Z J Psychiatry. 2016. 50(5): 410-72.

3. 许方义. 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就诊途径分析. 中国当代医药. 2010.17(22): 202-203.

4.姜佐宁. 精神分裂症药物维持疗法中的一些问题(文献综述). 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精神病学分册.1978.03:22-23.

5.陆峰.精神分裂症患者监护人疾病归因认识对其首次就诊时间和维持治疗复诊依从性的影响. 精神医学杂志. 2016.29(3): 220-221.

6.陈元林,王进义,林义川 .首发精神分裂症延迟就诊情况调查. 中国医疗前沿.2010.05(8): 93-94.

7. 赵靖平, 施慎逊. 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5. 137-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