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是个大昏君?且看他的心机有多深!

各位看官,说起宋徽宗,第一个反应就是北宋葬送在他的手里。整天就知道玩乐,不干一点正经事。

宋徽宗做了哪些坏事 宋徽宗是个大昏君(1)

宋徽宗

这样说其实一点毛病都没有,不过啊,咱们有一说一,这些呢,是他坐稳皇位后的毛病,借用岳云鹏的话说,是:“我就是膨胀了,怎么了?我骄傲了吗?”

大家伙呢,对于他怎么把江山丢掉的比较了解,但他是怎么得到皇位的?这段故事可能很多人不是太了解。看官您要是了解为了得到这个皇位,他有多努力,可能就会对他有更深的认识。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他是如何得到皇位的。

首先咱们要说的是,他登基坐上皇位时,仅仅只有18岁。18岁啊,各位看官,咱们18岁之前都在干嘛?而且,按常理算,这个皇位怎么都不可能轮到他来继承,可就是他,一个不到18岁的小男孩,硬是把这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最终战胜其他竞争者,荣登皇位。没有过人的心机,这绝对不可能做到!

咱们先捋一捋他登基之前的形势,您就知道他想登基,得有多难。

他的皇位是从宋哲宗赵煦那里继承的。所以咱们先得聊聊宋哲宗赵煦。

宋哲宗赵煦是宋徽宗赵佶的哥哥,比宋徽宗赵佶大五岁。这就是宋徽宗想登皇位的第一个不可能。看官您想啊,宋哲宗赵煦去世时仅仅只有24岁,这时候他已经当了15年皇上了,有记载的就有两位皇后、八位嫔妃。但凡哪位后宫女子给他生个儿子,哪怕只有一岁,也就没宋徽宗赵佶啥事了。

也就奇了怪了,这么多女人一共给宋哲宗赵煦生了五个孩子,一男四女,却只有两个女儿长大成人了,其余那三个孩子都早早死去。

纵观整个南北宋,皇室很是奇怪,一直都不太能生孩子,特别是男孩。就算是生个男孩,也总是早夭,就拿宋哲宗赵煦来说,他是老六,他老爹宋神宗赵顼在他之前一连生了五个儿子,都死了,他之后的第七子、第八子、第十子也都没养大。

宋哲宗赵煦最开始不叫赵煦,叫赵佣。佣人的佣。您可能要问了,贵为皇子,为啥起这么个名啊?老尼克我估摸着老皇上怕他也活不长。民间不一直流传着说起贱名好养活吗?之前五个孩子都死了,这个咋整?起个贱名呗,民间那么多孩子打小叫什么狗剩,孬蛋的,都是这类说法。赵煦这个名字是他当上太子之后才改的。

咱们接着说宋徽宗赵佶登基的不可能。

就算是皇帝英年早逝,没儿子,那就能轮到他了?依然轮不到。

在咱们国家古代皇帝即位的原则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啥意思呢?就是说皇后正宫生的男孩子,叫嫡生,优先,皇后没生男孩,所有孩子中,年长的优先。

宋徽宗做了哪些坏事 宋徽宗是个大昏君(2)

宋哲宗

如果皇上没儿子怎么办呢?有办法,叫“兄终弟及。”就是让皇上的弟弟接班,接班原则也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血缘近的优先。

说完了这接班原则,咱们来看看宋徽宗赵佶想要接班,他所面对的局势。

假如说宋哲宗赵煦死了,没儿子,按规矩,兄弟们之中“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先说“立嫡。”宋哲宗赵煦有个同父同母的十三弟赵似。赵煦当了皇上,他的亲生母亲自然就被封为皇太后了,那么皇太后所生的另一个儿子十三子赵似就是“嫡生”。轮不到宋徽宗赵佶。

咱们再说“立长”。前面咱不是说了吗,宋哲宗赵煦上面五个哥哥都死了,下面七弟、八弟、十弟也死了,还有个九弟赵佖活着呢。而赵佶是第十一子,“立长”也轮不到他。

各位看官,咱们总结一下宋徽宗赵佶想要登基,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二十岁上下的宋哲宗赵煦早死。

2:宋哲宗赵煦没儿子。

3:“嫡生”的十三弟赵似接不了班。

4:九哥赵佖接不了班。

必须同时满足以上四个条件,赵佶才可能荣登大位。看官你说,换了您,您有啥办法?把皇上整死,再整死他的儿子,然后整死九哥和十三弟?这办得到吗?您别忘了,这时候的赵佶,仅仅是十几岁的孩子啊!您会不会直接就放弃了?

要是那样的话,宋代的历史可能就被改写了。赵佶没有放弃。要不说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呢,十几岁的赵佶,开始行动了,一步步朝着目标前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个故事多励志啊!咱们一点点接着说。

其实,任何事情都有最关键的一个点,把这个点处理好,其他的就都好办了。十几岁的赵佶就很准确地找到了这个点。这个点是什么?是一个女人。

看官您想想,在皇宫里,除了皇上本人,谁权利最大?说话最好使?很多时候还能左右皇上本人的意愿?您可能说了,皇后呗,整个后宫都归她管。您说的很对。

不过有一种情况,皇后基本没啥发言权。

拿宋哲宗赵煦来说吧。宋哲宗赵煦十岁登基,他母亲一点都没发言权。为什么啊?因为宋哲宗赵煦他奶奶高皇太后还活着,不仅如此,宋哲宗赵煦他爹宋神宗赵顼的皇后向皇后也健在。

宋徽宗做了哪些坏事 宋徽宗是个大昏君(3)

向太后

不知啥原因,宋哲宗赵煦他奶奶高老太太一直不喜欢宋哲宗赵煦的亲妈朱氏,按理说,他当皇上了,封他母亲为皇太后没毛病吧?高老太太不,封向皇后为向太后,封他亲妈为朱太妃。

他在位一共十五年,头八年都是高老太太垂帘听政,好容易高老太太过世,自己亲政了,赶紧下令,使自己生母待遇和向太后相同,但是,向太后却是他绕不过去的一个坎。

为什么呢?因为那是他亲爹封的正宫皇后,否定了向太后,就是否定他亲爹,那他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也将遭到质疑。

向太后曾经生过一个男孩,就是宋哲宗赵煦的四哥,不过也早早死去。而宋徽宗赵佶的生母陈氏,在赵佶七岁时就去世。所以,赵佶就紧紧抱住向太后的大腿,您儿子死了,我妈不在了,您就是我亲妈了!从此后早晚问安,逢年过节的礼数更不用说,时间一长,向太后心里呢,就觉得这个赵佶好,事实也证明,最关键的这个点,就是向太后,赵佶这个点,抓得极准。

宋哲宗赵煦死后,向太后想立赵佶为帝,也是有她的私心的,这个咱们随后再说,咱们还是接着说赵佶。

得到了向太后的支持,并不能保证一定能成,必须得在舆论上做些准备。这些个故事,咱们大家都耳熟能详。什么鱼肚子里有写着字的布条,晚上狐狸喊“陈胜王”,什么赵匡胤的“检点做天子”,什么明朝的“石人一只眼”,就连宋江给好汉们排座次,也是从地底下挖出石碑。。。。。。

赵佶干的和这些个套路差不多。咱们说几个事吧。

第一个事是宋哲宗赵煦唯一的儿子死了,心里不爽啊,于是找高人问问呗,谁能继承我的皇位啊,派人到天庆观问卦,结果带回来两个字“ 人 吉 ”。这两字啥意思啊?哲宗召集百官,你们都有学问,看看这俩字啥意思。大家都说不知道。可心里面都清楚,左边一个单立人,右边一个吉,这不就是佶字吗?这不就是说赵佶要接班吗?

宋徽宗做了哪些坏事 宋徽宗是个大昏君(4)

再说一个,大臣们上朝手里不都捧着笏板吗?朝议时间一长,有些人精神就不太集中,捧笏板那姿势就不太规矩了,所以就安排一个小官叫看班舍人四下巡视,看到有不规矩的,就冲他说“端笏立”。赵佶是“端王”啊,“笏立”不就是护立吗?保护拥立端王啊。

宋徽宗做了哪些坏事 宋徽宗是个大昏君(5)

再说一个,宋哲宗赵煦新建了一所房子,起个啥名字呢?大家众说纷纭,他都觉得不满意,最后自己给起了个名字叫“迎端”。这不妥妥是说迎接端王吗?

宋徽宗做了哪些坏事 宋徽宗是个大昏君(6)

各位看官看这些,觉得很好笑,但在那个时候,这些个做法,还是很有市场的,哪怕就按现代心理学说,这种心里暗示作用,也是很强大的。

啰里啰嗦说这么多,各位看官注意没,这里面有个最关键的问题,如果宋哲宗赵煦一直活下去,赵佶所有的努力不都白费了吗?

不过老尼克我估摸着,当时的人们应该都不这样认为。因为宋哲宗赵煦打小就身体不好,有个老毛病很小就有,一直也治不好----咳血。

老尼克我不懂医学,上网查了查,说有好几种问题会导致咳血,有说肺结核的,有说肺癌的,反正是肺部和气管这些呼吸器官的问题。

也就是说,赵佶是看准了宋哲宗赵煦活不长久,才动了接班的心思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天终于等到了!

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正月初四,赵煦病情加重,正月十二(公元1100年2月23日)去世。

宋哲宗赵煦病重的这几天里,想必几方势力都做足了准备,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向太后准备工作做得最好,当然了,这和她拥有主动权不无关系。

就在宋哲宗赵煦去世的当天夜里,向太后就召集几位重臣开会,就一个议题,让谁来接班。

宋哲宗赵煦临死前并没有立下遗言说让谁接班,赵煦的生母朱太后在他临死前曾经问他,让他立同父同母的十三弟赵似接班,不过宋哲宗赵煦并没有答应,还有一说是他当时不是不同意,而是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向太后第一个不想让赵似接班。为什么呢?很简单,你儿子赵煦当了皇上,你成朱太后了,第一个受排挤的就是我啊,这个儿子死了,再立一个你的儿子,那我的位置往哪放?我的位置保不住,我们家族势力不都得完蛋?

赵佶就不一样了,一个是他很孝敬我,再一个他生母死了,立他接班,我的地位就保住了,我的家族就保住了。

向太后召集主持的会议没有让朱太后参加,会议一开始,宰相章惇第一个就发言了,章惇和朱太后是铁杆,所以直接说这还讨论啥,有祖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简王是嫡出,就该接班。【《宋史卷十九 徽宗本纪》:章惇曰: “在礼律当立母弟简王。”】

十三弟赵似被封为“简王”,章惇意思是说这还讨论啥,就该人家简王赵似接班,人家是嫡子。

这话说得有问题吗?乍一听没啥问题。可章惇忘了向太后的身份了,赵煦的生母是朱太后,这是“嫡出”,那是不是意味着向太后就得靠边站呢?一句无比正确的话,往向太后身上这么一扯,这句话就包藏祸心了。

向太后早就想到这手了,直接说章惇你这啥意思?你这话要置我于何地啊?章惇瞬间明白了,赶紧解释啊,我不是那意思。。。向太后说众皇子都是神宗和我的孩子,就不要扯什么嫡不嫡的了!【《宋史卷十九 徽宗本纪》:太后曰: “皆神宗子,莫难如此分别。”】

一句话直接让十三弟“简王”赵似出局了。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咋整?章惇无奈只好说那“立长”呗。老九申王赵佖最年长,那就他呗。

向太后说按年龄来排,是申王最年长,不过他不合适。为什么呢?因为申王赵佖有一只眼看不见。在古代面部有残疾的,科举考试都不让参加,向太后意思是说,我泱泱大国,选个残疾人做皇帝,我大宋朝真的没人了?有失国统啊!

这么一说吧,其他人也觉得有道理,老九又出局了,老十早死了,按顺序该老十一了,也就是咱们的宋徽宗赵佶了。

看大家都不吭声,向太后说,接下来该端王了吧?

就这样,经过几年不懈努力,18岁的端王赵佶终于成功接班,继承大统,是为宋徽宗。

各位看官,说到这里,您还觉得那个误国的昏君,真的没脑子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