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盛倩玉

十六年的陪伴文案(拾光同行我们的十年)(1)

注意到了么?时间的力量。

十年之前,年轻的面孔搭乘着绿皮火车,前往大城市求学;游客捏着报刊亭买到的地图,在城市街头寻路;当打工、山寨、流水线还是流行词汇时,ATM机前排队的人在等候线外左顾右盼……

你有没有想到,十年时间,高铁迎来井喷式发展,智能手机闯荡出一片广阔市场;数字支付从概念变成现实,“嫦娥”揽月、“羲和”追日的科技力量持续颠覆想象;购物车里的国货声量渐大,中国创造的步伐稳重坚实;当我们居住的和曾经居住的地方都日新月异,留在城市或是返乡创业,都能成为令人澎湃的选项。

十年时间,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现状。

人生豪迈,前程远大。企业家们在变革和竞争中创造新事物,燃放冒险精神。人们在各自的人生阶段,完成属于自己的蜕变。形形色色的新职业从冷门到出圈,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被青年人推向台前。人们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新旧迭代,消费与市场的活力被不断激发,经济的触角伸向全球。

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人,我们会发现,十年时间,满脸稚气的孩童长成了青涩少年,意气风发的青年已成为社会砥柱。

斯蒂芬·茨威格说:“一个人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途中,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做一份受人尊敬的工作,迎接更多挑战,当我们想方设法做到更多,生活便不再是无舵之船。

十年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画卷恢宏。

春华秋实,山河远阔。2012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显示,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农村。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已从51.27%上升至64.72%,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崭新成效,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学家陆铭曾在《大国大城》中提及,到大城市发展,发展大城市,不仅对个人有益,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经济结构转型而言,都是必然选择。

而现如今,从大城市到中心城市,再到都市圈和城市群,人口加速集聚,都市圈各成员城市之间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城市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提升。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城市,我们会惊喜地发现,福州、西安、南京、重庆、成都等大都市,已不仅仅是高楼大厦和工业园区的硬核比拼,而是实现人居环境改善、文化传统活化、城市综合治理等全方位突围。城市伫立在过去与未来的张力之间,成为了各具特色的载体,成就了日新月异的中国。

十年时间,中国产业的发展按下快进按钮。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知名科技媒体《连线》杂志前主编克里斯·安德森曾在广东蓬勃的工业区待过很长一段时间,那时中国的制造业因为价格低廉引发全球关注。21世纪10年代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批量涌现的Maker、推陈出新的创业者,中国制造悄然发生转变,使克里斯·安德森由衷感慨,“中国是21世纪竞争的唯一来源。”

中国制造曾凭借庞大的产业链和消费市场,吸引大批国外品牌来华发展。现如今,中国仍是全球制造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生产模式已发生深刻变革。

2012年到2021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从22.5%左右提高到近30%,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21.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0.24万亿元。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显著提升,截至2021年底,已培育4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762家“小巨人”企业、84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产业,我们会惊喜的看到,企业撕掉“代工”的标签,推出自主品牌,拓展业务版图。一系列国之重器和超级工程,发展速度、力度、广度、深度均前所未有。还有蓬勃发展的新能源、大象转身的互联网、从有居到优居的人居条件改善、以及高质量发展的大金融体系……

厚积薄发、换挡提速、跨界融合,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的底子更实、路子更广、袋子更满,中国力量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乘风破浪,笃定前行。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我们的十年,人民在安居,城市在变迁,产业在进步。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中国发展的图谱绚烂多姿,东方巨轮在破浪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