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个健康证自助查询打印系统启用健康证立等可取

成都居民健康申报(健康成都)(1)

本报讯 3月15日上午,成都市高新区中和社区辖区居民王大哥手里拿着从自助打印机里“吐”出的健康证,高兴地竖起了大拇指。“每年都要申请的。现在有了这台自助打印机就方便了,健康证不用等到下午才能拿,真是太好啦!”

从3月15日起,成都高新区中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成都首个健康证自助查询打印系统。这意味着,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在健康体检结束5个工作日后,就能携带身份证到该中心门诊一楼大厅,使用健康证自助打印机完成取证。

具体怎么操作?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使用健康证自助打印机操作非常便捷,健康体检合格的居民只要在自助打印机上输入身份证号码,点击查询并领取证件,再选择打印就可拿到健康证了。该系统减少了原来人工打印、封卡、查找等繁琐程序,同时改变了只能在工作时间才能领取证明的现状,极大地方便了前来领证的居民。

为进一步方便群众生活,提升群众满意度,高新卫健系统始终坚持“互联网 ”思路,发挥大数据工具优势,不断创新基层健康服务工作模式,先后在中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用自助储药柜、挂号缴费自助一体机、服务评价系统、未来健康屋等。下一步,将继续从细节入手不断改进就医流程,营造、丰富“智慧医疗”环境和场景,不断提升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

(冷莹 左燕)


金堂县健全完善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社区防控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紧密结合

成都居民健康申报(健康成都)(2)

淮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患者查体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近日发布《关于通报表扬2020年度“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表现突出、成效显著机构的通知》,成都市3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榜,金堂县淮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金堂县中西医结合医院(金堂县土桥中心卫生院)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获通报表扬。同时,金堂县淮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2020年四川省社区医院建设评审。

成都居民健康申报(健康成都)(3)

进社区义诊

成都居民健康申报(健康成都)(4)

淮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居民做心电图

2020年自“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开展以来,金堂县卫生健康局一手狠抓常态化疫情防控,一手特抓基层优质服务能力建设,12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经过自查自评,并组织市县两级专家实地查看指导,申报单位互相学习,2家达到推荐标准,10家达到基本标准。

2020年8月,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秦涛带领5名专家,对金堂县“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进行市级复核,帮助金堂县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改进服务质量。

8月17日,金堂县遭遇了50年一遇的大洪水,赵镇街道、栖贤街道、官仓街道均不同程度受灾。8月26日,专家组来到位于赵镇街道的赵镇云绣卫生院指导复核工作,该院得益于成都市“十三五”提升工程能力建设,基础设施焕然一新,拟打造“金堂县颐寿养老中心”。此次迎检的广兴卫生院、平桥卫生院、金龙镇卫生院均完成了“十三五”提升工程能力建设,已投入使用。

在两家符合推荐标准的单位金堂县淮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金堂县中西医结合医院(金堂县土桥中心卫生院),专家组严把推荐标准,通过实地查看医院功能布局、资料准备等,充分肯定了土桥中心卫生院的信息化建设,淮口社区卫生服务精细化的资料归档。

2018至2019年,金堂县卫健局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合作“社区发展治理推进健康城市建设”项目,开展社区发展治理和健康城市建设研究和效果评估,探索将健康城市理念融入社区发展治理的新路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金堂县卫健局将社区防控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公平化”紧密结合,逐步健全完善了金堂县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同时,淮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兴中心卫生院等5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共同开展“党建引领 社区治理”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课题。据悉,该项目的实施开展能进一步健全全民健康服务体系、健康管理体系、健康效果评价体系,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范月秋 王浩臣)


“本土医生”曾朝兵妙手仁心演绎“小城大爱”

曾朝兵,青白江区人和乡卫生院的一名门诊医生,作为从小在这里长大的他来说,对于人和乡这片土地,他有着超乎寻常的挚爱,这里每一方土地都是他的家,这里每一个百姓都是他的家人,怀着这份深厚的爱,从青春年少步入而立迈向不惑,他以赤子之心,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成都居民健康申报(健康成都)(5)

曾朝兵

乡情铸梦

信念坚定从医路

曾朝兵从小生长在山村,那些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处境、缺医少药的现实状况、饱受病痛却又无可奈何的乡亲更加坚定了他的从医梦。

他常说:坚持扎根人和乡工作,只为最初的心愿,全心全意为乡亲们解除疾苦,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2001年毕业后曾朝兵选择回到了从小长大的地方,那时的他没有太多的临床经验,为了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他起早贪黑、深入病房、请教前辈、收集资料、不断总结经验,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可以独当一面,希望乡亲们可以知道现在有个“本土医生”叫曾朝兵。

精益求精

外培内学提技术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曾朝兵一直坚持不断地学习,院内通过请教前辈、院外通过进修,不断地尝试开展各种新疗法和新技术,以更好地为家乡百姓服务。

家住壁山村的谢大爷因脑梗引起偏瘫,承受不起大医院高额医疗费的他只能选择回家接受现实,曾朝兵第一次上门诊病时谢大爷拉着他的手说道:“曾老师,你帮帮我,我们家条件本来就不好,娃儿些在外头打工我都没告诉他们,我不想成为他们的负担啊!”“谢大爷,你放心,我一定尽全力帮助你。”

随后一个月,曾朝兵每天坚持为谢大爷送医送药,进行穴位按摩、康复治疗,扶着他下床、训练站立,从1分钟、5分钟、10分钟,逐渐到20分钟,15天后谢大爷可以慢慢单独站立了;他又搀扶着大爷开始训练走路,从1米,到2米,到3米,到5米……目前谢大爷已能自主活动并帮助家里干简单的农活。

立足基层

甘当“健康守门人”

不同于大医院的专科医生,在山区曾朝兵还有一个名字——家庭医生。在工作中,他们并不仅仅局限于小小的门诊室,很多时候,当病人需要,或受各种因素影响,医生常常要上门服务,即使是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或者雪花飘飘的冬天。

每次下乡随访,身为本地人的曾朝兵都会为团队充当引路人,携带上药品器械、健康宣传资料等物品深入到各村、各组、各家,为村民们提供常见病、慢性病随访咨询、发放健康宣传资料,鼓励乡亲们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多年来,曾朝兵始终满腔热忱地对待病人,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竭尽全力地帮助父老乡亲,在这片土地上演绎着属于他的“小城大爱”。

乡土情谊铸初心,情暖山区胜亲情,他将父老乡亲装于心中,用妙手和仁心“回报”这片养育他的土地。

(马向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