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听我说#“叮铃铃……”

“老师,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不是刚上课吗?”

下课铃声响起时,我的学生经常会问我这个问题。他们有时怀疑下课铃是不是出错了,下课前他们常常感觉不到时间在流逝。这是因为他们当时正处于投入式、沉浸式的学习当中。

在投入忘我、争分夺秒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确实感受不到时间在流动,他们感受到的是比赛的快乐;感受到的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激情投入;感受到的是自主、自律、自学的幸福。

这样的幸福感,在我的课堂上,在我的学生身上经常会出现,他们往往在下课后仍然感觉意犹未尽,期待着在下节课中,自己还能有更好的表现。这样的学习,就是达到了“心流”状态。

18个经典育儿定律(三自四维法他律到自律)(1)

我和我的学生,在课堂上是享受的、快乐的、幸福的,我是怎么做到的?《心流》这本书会告诉我们答案。舞云老师将结合自己二十余年的一线教育经验,用三自四维法,解读《心流》这本书,一定会帮到大家哟!

《心流》这本书的主题是关于如何获得幸福,幸福究竟是什么模样。

本书作者契克森米哈赖以各行各业男女老少为实验对象,分析记录超过了10万份,得出结论:让人感觉幸福的往往不是财富、权力等欲望的满足,而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追寻所爱并达到目标的过程。幸福其实是一种副产品,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当人们投入地做喜欢的事时,幸福就降临了。

我的学生为什么能沉浸在学习中,他们为什么觉得学习是快乐的事,而不是压力和厌倦?

“人的大脑里的念头就跟分子一样,时刻万马奔腾。佛家打比方说,一个人从外表看是在静坐,但内心却如同瀑布一般,无数念头蜂拥而来。……在潜意识里,却有多得多的念头在相互冲突,在争夺你的注意力,在抢夺你大脑的控制权,在试图引导、影响你往南辕北辙的方向走。

这个时候,你的大脑就像热锅里的气体一样,四散混乱……但是,如果你进入了心流状态,那就不一样了。你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当前的任务上,你所有的心理能量都在往同一个地方使,那些跟任务无关的念头都被完全屏蔽,甚至包括你对世界的意识、对自我的感知……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你并不是只有一个念头,你的大脑仍然在高速运转,但是所有这些念头都是非常有规律、有秩序的,就像一支高度有纪律的军队,井井有条。契克森米哈赖是用液体的水流来比喻这个过程……”

18个经典育儿定律(三自四维法他律到自律)(2)

《心流》作者契克森米哈赖用一个英文单词“flow”为本书命名。所谓“心流”是一种奇妙的精神能量在有序流动的快乐体验,是一种专注的幸福,是做事时的最优体验。

正如英文flow原意一样,心里的念头就像一条钢铁洪流,浩浩荡荡但是又井然有序,势不可当但是又能从你心所欲,喷涌而出但是又不会四处洒落,而是汇聚成一条水龙,冲荡开一切泥石沙砾,创造、奋斗、整合,你不需要特意去控制这个过程,但一切又都在你的控制之中。

为什么自主、自律、自学的孩子能体验到“心流”?而那些被逼着上辅导班的孩子感受到的可能是痛苦?为什么孩子们面对学习时,痛苦压抑者多,幸福快乐者少,达到心流状态的更是少之又少?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18个经典育儿定律(三自四维法他律到自律)(3)

高中生难以避免高考的压力,他们感到焦虑和压力尚可理解,可是,如果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就感受到学习的痛苦和压力,丝毫不以学习为乐,从来不曾体验过“心流”,则是很可怕的。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问题出在哪里。

在心理学的自我决定论中,认为人的本性是有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即自主感、关爱感和胜任感的需求。这三种感受也是学习过程中达成心流状态的基本条件。

我的学生,无论是学困生还是优秀生,他们不用担心因为家境不好或脑子笨遭到我的嫌弃,我会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尽可能让他们获得关爱感。

从三年级开始,我会阶梯式训练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激发他们的自主感和胜任感,让孩子们从最简单的自学生字开始,争取一学期上一个台阶,帮助学生获得自学语文的能力。

18个经典育儿定律(三自四维法他律到自律)(4)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获得足够多的胜任感,时时表扬和加分鼓励,是我的教学常态;课上课下发掘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把优点守住守住再守住,并发扬光大,是我的制胜法宝 。

我会把更多的鼓励给到缺乏学习自信的学困生,帮助他们获得胜任感,帮助他们用积极心态去克服困难。

我的学生到四、五年级时,大都能养成了自主、自律、自学的习惯。当他们的自学能力越强,就越能长时间地体验到自学的快乐,他们就能越来越多次地沉浸在学习时的心流状态。

学生们升入高年级以后,一直到初中、高中,由于他们的语文自学能力强,普遍表现出语文学科方面的优异性。

有些孩子其余学科成绩可能很差,语文成绩反而一枝独秀,因为他在小学阶段培养出的“爱读书、能自学”这两项能力,足以支撑他学好语文,至少不会学得太差。

18个经典育儿定律(三自四维法他律到自律)(5)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过程,就是让学生获得关爱感、自主感和胜任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用到了竞赛法、加分法、计时法、定量法、量身定制法、及时反馈法、时时鼓励法等办法。

所有这些方法都围绕一个目的:就是给每个学生心中定个目标,这个目标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而他的能力可以胜任这个目标,他就开始投入心力。长此下去,他的学习专注力就会越来越强。

学生的注意力,需要用立即的反馈紧紧吸引住,就像两个实力相当的乒乓球高手相互对打,乒乓球成为两人之间意识流动的媒介一样。

如何做到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用到竞赛式、加分式的学习。竞赛中,学生每完成一个目标,就要用加分的方法,做到及时反馈,这一点是时时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

18个经典育儿定律(三自四维法他律到自律)(6)

竞赛式学习包括组间竞赛和自我竞赛。用组间竞赛激发学生的自我竞赛意识,让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回到家里,都可以用自我竞赛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组间竞赛时,各组人员要分配合理,力求实力相当,才可以保持你追我赶的竞争力;自我竞赛时必须用到计时法或定量法,学生才能实现自己和自己比的竞赛式学习法。

舞云老师把班级的学生,按照优中差成绩,平均分到每个小组里,总共分成三组。三组同学之间用一节课、半节课或几分钟的时间,展开大大小小的学习竞赛,争夺冠军、亚军和季军。

例如自学生字比赛,可以把新课中的简单生字作为自学内容,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学。自学方法可以是观察分析字的部首、结构、笔顺、各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查字典组词等。

18个经典育儿定律(三自四维法他律到自律)(7)

几分钟后,老师让各组一名代表上黑板听写,根据书写的正误和美观度,老师给出分数(满分10分),计入各组成绩中;然后是第二轮和第三轮比赛,内容可以是用生字组词或口头扩词等,根据各组的表现,老师给出分数。

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学,通过看同学板书,通过听同学扩词,通过评价其他同学的表现等,对生字掌握得很牢固。

在自学过程中,孩子们喜欢比赛的天性被激发出来,每个孩子都想用个人努力和集体力量,通过争分夺秒地去记忆和学习,去争取获得小组冠军。

为了有机会给本组加分,至少不给本组拖后腿,每个孩子都会全神贯注地投入自学当中。这时候会有个别学困生感觉到自学很困难,教师可以降低其自学内容的难度,或尽量把简单字分配给他上黑板书写。

18个经典育儿定律(三自四维法他律到自律)(8)

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自学内容可以扩展到朗读比赛、书写比赛等,一节课可以进行多次、多项比赛。也可以用比赛形式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查字典比赛、课外阅读和演讲比赛等。

一般到四、五年级后,家庭作业中的部分内容,老师可以直接用“10分”代替“优”来做批语。上课前让学生把得分加到本组成绩中。这样一来,还能提升学生的课后作业质量,帮助学生在写作业时,达到快乐的心流状态。

我的学生到六年级后,竞赛式学习内容变成了“检查预习”,即以家庭预习作业来加分,因为这个阶段学生的自学能力已经生成。课堂上重点检查自学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例如:检查学生预习自学的成果;突破课文重点难点;指导课内课外阅读等。

三自四维法是心流体验的完美呈现

“三自四维法”是舞云老师多年教育经验积累所得,是自主、自律、自学“知情意行”四个维度的教学法。“知情意行”简单概括就是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力和行动力。

18个经典育儿定律(三自四维法他律到自律)(9)

人的任何行为都有“知、情、意”的心理活动在背后作为支撑,先有“知、情、意”,后有“行”,如同一个桌子三条腿儿支撑着桌面。有人形象地把“知、情、意、行”比喻成一条“流水生长线”,行为就是这样被“生产”出来的。

很多人迟迟不能迈出行动的第一步,或者无法做到持之以恒,背后的原因要么是认知上存在问题,要么是情绪上没有良好的正面体验,要么是缺乏意志力,或者是三者都存在问题,即“知、情、意”存在短板。

让学生做到自主、自律、自学,首先要从提高认知下手,即先“知”再“情”后“意”,最后的“行”,就容易实现。

为了让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我常常给学生讲名人故事;讲身边人的故事;讲教过的学生如何通过学习过得更好;讲放羊人与工程师的社会价值等。用真实故事吸引和激励学生,提高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这是“知情意行”中“知”的部分。

孩子们在课堂上你追我赶争冠军的过程是投入的,是快乐的,是一次又一次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正面情绪体验。这个过程中既包含“情”也锻炼了“意”。

18个经典育儿定律(三自四维法他律到自律)(10)

通过个人努力和集体力量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以及认真写作业争取获得老师给的小星星(一颗小星=10分)和分数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过程。

这样,就实现了“知情意行”四个维度的统一。

“三自四维法”升级版是“五自四维法”,即多了两个“自”:自强不息和自得其乐。

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心流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脱胎换骨,变成一个爱读书、爱写作业的,自得其乐、自强不息的孩子。

这里的“自强”是自主、自律、自学,不是父母和老师逼出来的“他强”;这里的自律,是三年级之前,老师用“他律”促成的四年级之后的“自律”。

《心流》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自得其乐的人,看起来往往是“自强不息”的状态;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往往也是“自得其乐”的人。而此处的自强不息,有意志力和自控力的加持,一定不会是“他强”的压抑,更多的是自己主动去做的“获得自主感和胜任感”的美好体验。

18个经典育儿定律(三自四维法他律到自律)(11)

一个自主自律自学、自强不息自得其乐的孩子,就是获得心流体验的孩子,就有可能成为离幸福最近的人。

《心流》一书中这样概括道:

所谓“心流”,就是当你特别专注地做一件目标明确而又有挑战的事情,而你的能力恰好能接住这个挑战时,你可能会进入的一种状态。它的特征是你做这件事的时候会忘记自己,忘记时间的流逝,你能体察到所有相关的信息,不管工作多复杂你都毫不费力,而且有强烈的愉悦感。

由此看来,我的课堂和我的学生,以及我自己,多年以来,一直都处于大大小小的心流当中呀!我的学生毕业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即便个别孩子语文成绩不高,往往也不会比其它学科差。我的学生很少会厌学。这应该都和心流体验有关吧[呲牙]

家长们怎么做?来帮助孩子成为积极主动、自学能力强的孩子

《心流》这本书的内容属于积极心理学的范畴,是积极心理学的开山之作。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长大后能顺利建立一致的人生主题的人,往往记得小时候听父母讲故事或念书给他们听的情景。

18个经典育儿定律(三自四维法他律到自律)(12)

听一个值得信赖而充满爱心的大人讲述童话故事、《圣经》故事、历史英雄的丰功伟绩、家族的憾事,往往是一个人从过去的体验搜集有意义资讯的第一次接触。

相应地我们在研究中也碰到过从来不曾专心追求任何目标,也不曾义无反顾地接受社会交付的目标的人,这种人完全不记得小时候听父母讲过或念过的任何故事。

可见,家长要做的并不难,只要每天花点时间陪孩子读书,孩子长大后就能顺利建立一致的人生主题,也容易帮助孩子获得心流体验。每天陪孩子轻松愉悦地读书10分钟,并非难事。

等到孩子爱上了读书,就会自己找书来读了。孩子在阅读时养成了专注的习惯,并且过程是愉悦的、自得其乐的,阅读习惯就养成了,我们教育孩子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

18个经典育儿定律(三自四维法他律到自律)(13)

孩子在阅读中获得的心流体验和专注力会迁移到其他事情上,包括学习方面,以及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阅读对孩子智力开发、让其明理懂事等益处,不再赘述,请看主页文章。

如果家长们想获得一个学霸级的孩子,可以帮助孩子用“自我竞赛法”学习,帮孩子定量和计时。比如半小时写了多少,背了多少?下一个半小时能否多写一点点、多背一点;比如记10个单词的时间,是否越来越快等。

孩子在每一次学习中有了突破时,家长和孩子用欢呼胜利的方法,或小红花、计分等方法来鼓劲,效果最好。这样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让孩子获得关爱感、自主感和胜任感,会让育儿变得越来越轻松。

一个人奋斗、挣扎后获得成功的感觉,是最大的心流体验。如果我们的人生有明确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行走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路上,我们的人生就是个巨大的心流在流动的过程,这样的人生就是没有遗憾的、幸福的人生。一起加油哟!

18个经典育儿定律(三自四维法他律到自律)(14)

读书人是幸福人。这里是舞云读书,持续更新读书育儿内容,喜欢请关注,和舞云老师一起成长![比心][呲牙][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