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各位朋友中午好!子渊之前曾为大家介绍了许多与春节相关的有趣风俗,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今天咱们就聊聊正月初四的传统风俗。

正月初四的禁忌及饮食习俗(正月初四都有哪些风俗)(1)

▲苏州羊王庙

按照晋朝董勋在《问礼俗》的记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正月初四乃是远古神祗女娲创造“羊”的日子,也就是所谓的“羊日”,因此在这一天是绝对不能杀羊的。倘若遇上一个好天气,养羊的人家就会喜不自胜——这预示着今年养羊会有好收成。清朝时,人们时常前往京城的马王庙上香,该庙为马王、牛王和羊王的合祀庙。

▲清朝祭灶场景(面塑)

在古代,羊谐音“阳”和“祥”,人们遂将其视作吉祥的象征,并选择在这一天迎接诸神降临人间。首先是东厨司命——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灶王爷”。这是中国起源较早的神祗之一,据可考史料显示,商朝时民间已开始供奉灶神,周朝时将其具体化,以吁琐之子黎为灶神。秦汉时期,灶神更是与门神、井神、厕神、中溜神共同列为主要祭祀的五位神灵。

正月初四的禁忌及饮食习俗(正月初四都有哪些风俗)(2)

▲如今的疍家人

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完全是因为其职责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除掌管饮食、赐以生活便利外,灶神还是玉皇大帝派往人间考察善恶的“钦差”,左右随侍两神一人手捧“善罐”,另一人手捧“恶罐”,随时将这家人的行为记录并保存于罐中,待返回天庭时向玉皇大帝报告。一般说来,民间通常以腊月廿四为灶神上天奏事的日子,家家户户都要举行“送灶神”的仪式。然而现在很少有人知道,送灶神的时间也分阶级——民谢灶之期也分阶层,从唐代时就有“官辞三、民辞四、邓家(即“疍家”)辞五”的说法,意思是官员、百姓和水上居民分别应在廿三、廿四、廿五辞别灶神。到了正月初四,人们又恭迎灶神重临人间,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正月初四的禁忌及饮食习俗(正月初四都有哪些风俗)(3)

▲北京妙峰山财神塑像

其次,人们还会正月初四子夜迎接五路财神。由于民间传说初五是财神诞辰,商家们为争抢好运,就会提前于初四设案迎接,名曰“抢路头”。在这场仪式中,除去普通的祭牲、糕果、香烛等供品以外,人们还会供上羊头与鲤鱼,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由于初四不能杀羊,羊头自然就得在初三置办,这象征着“吉祥”,而将鲤鱼作为供品则是因其与“余”同音。民国时,北京街头的商店在初四午夜至初五凌晨都会店门大开、灯火辉煌,迎接财神后,众人先是设宴吃喝一番,接着就蜂拥去财神庙“换元宝”。完毕后,各商店便于初五正式开门营业。

在寻常百姓家,初四则有着截然不同的习俗,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吃折箩”。“折箩”指的是宴会吃剩的饭菜,此处专指初一至初三期间剩下的饭菜,民间这一天通常不做任何新鲜菜,直接将之前的冷饭冷菜合在一起做成大杂烩。这一习俗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富余、珍惜食物的心理。午饭过后,全家一起进行室内大扫除,掸去灰尘,将垃圾堆在院子里,意为“扫穷”。

正月初四的禁忌及饮食习俗(正月初四都有哪些风俗)(4)

▲莆田风光

除了这些从古代传承下来的风俗外,在莆田和仙游地区还有着“初四过大岁”的习惯。在明朝时期,倭寇时常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有一年除夕的时候,人们正在庆祝新年,结果倭寇来了个突然袭击,幸存的人们逃进山里避难,一直到倭寇退去后才出来。很多家庭不仅没过成年,还失去了亲人。因此在莆田,大年初二是严禁去别人家串门的——因为这个日子许多人家正在治丧。初三过后,人们觉得年没过好,因此应重新过一次,所以就在初四重新过一次年,而且过得更加隆重。这一习俗被莆田和仙游百姓代代传承,如今已列入福建省第五批非遗项目。

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