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增设“一键叫车”功能、设立“无健康码通道”……3月26日,由广州市发改委牵头制定的《广州市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印发,强调涉老高频服务事项要保留人工服务方式,在日常消费中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支付方式,全力打造智慧时代下的老龄宜居社会。
《工作方案》中,广州针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上存在的问题,围绕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等方面重点工作,共提出了十一类、34项工作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方案》一方面围绕老年人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抓紧解决目前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做到“立行立改”。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智慧助老行动、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鼓励适老化市场发展、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等措施,在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方面进行长远谋划,逐步形成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
根据《工作方案》,2021年底前广州要实现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的智能化服务更加普遍、传统服务方式更加完善,2022年底前实现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便捷性不断提高等各项工作目标,让老年人度过幸福、美满、安心、温暖的晚年,共享智能时代下广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
疫情期间:健康码不作为老年人通行的唯一凭证
疫情发生以来,曾出现老人进公共场所,却因没有智能手机无法出示健康码而犯难。《工作方案》明确要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状态下对老年人的服务保障,提出不将“健康码”作为老年人通行的唯一凭证,对老年群体可采取身份证件识读、纸质证明或“通信行程卡”等替代措施。有条件的场所要设立“无健康码通道”。同时,完善“穗康码”代查代领功能。在“穗康”小程序增设老年人健康状态查询功能,由工作人员输入老年人证件号码可代为查询健康状态。完善“穗康码”代领功能,可由熟悉老年人情况的个人或机构代为申报“穗康码”(绿码),打印后与手机“穗康码”具有同等效力。
根据《工作方案》,广州要实现“穗康码”与国家、省健康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一码通行”。推进“穗康码”数据与身份证、社保卡以及老年人优待卡等互相关联,逐步实现“刷卡”或“刷脸”通行。
此外,《工作方案》提出,在应急管理中将老年人纳入重点保障对象,通过出行、居家、应急管理三方面的举措,织密织牢突发事件中的为老保障网络,尤其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明确“每户一对接”转移责任,制定“每村(居)一台账”转移清单,建立“每镇(街)一张网”转移体系,形成“每灾一行动”转移启动机制。
而在预警发布方式方面,广州提出要做到“全覆盖”。指导社区(村)配备大喇叭、铜锣等传统报警设备,保留鸣锣吹哨、特殊对象逐户逐人告知等传统方式,保障不使用智能技术的老年人及时接收预警信息。
社区:打造“10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
根据《工作方案》,广州提出要保障疫情期间老年人居家生活需要,提出广州要打造“10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完善“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实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为疫情防控中无法使用智能技术的老年人及时提供生活照料、助餐配餐及代购代办等服务。
此外,广州还将依托覆盖全市的176个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社区家政服务预约和上门服务。推动社区超市等便民业态连锁发展,搭载各项便民服务功能。建设改造一批社区便民消费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等设施,便利老年人消费。
为让老人在智能时代生活得更舒心、更便捷,《工作方案》提出,在日常交通出行方面,要增加必要人工配置,提高电话人工接线率;指导网约车平台优化约车软件,增设“一键叫车”功能,为老年人乘车提供便利。
同时,广州将加快建设高水平的老年医院,推动8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积极探索老年定制服务,逐步实现老年人网上就医服务与缴费、打印报告和取药等线下服务相结合。探索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利用线上咨询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疾病复诊和随访管理等服务。推进多种医疗结算方式。
针对广场舞、歌咏和图书阅览等传统文体活动需求,开发设计适老智能应用,帮助老年人便捷享受在线游览、观赛观展、体感健身、触屏读报等智能化服务。有条件的场所要配备安全防护式观赛看台以及助听、助观等设备,满足老年人需要。
办事:涉老高频服务事项应保留必要的线下办理渠道
为确保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在智能时代不再“寸步难行”,不再出现去医院看病准备现场挂号时,却被告知号源已在网上被预约一空这类情况。《工作方案》一方面提出涉老高频服务事项要保留人工服务方式,另一方面在日常消费中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支付方式。
《工作方案》提出,涉老高频服务事项应保留必要的线下办理渠道。实施电话、网络和现场等多种预约方式,建立健全他人代老年人预约渠道。各类办事大厅及窗口除预约号外,应为老年人保留现场号源。设置养老服务“专线”“专窗”“专员”。开设养老服务咨询热线,设立人工咨询岗,鼓励开设老年人服务专窗及绿色通道,并派专人提供全程帮办、代办等协助服务,有条件的可设立“养老服务向导”“养老管理员”,为老年人提供更贴心、更全面的服务。推动涉老事项就近办理。具备条件的机构可为高龄、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工作方案》还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涉老事项实现“零跑腿”。同时做好“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适老化改造。对全市各级政府网站、“穗好办APP”和自助服务终端等智能渠道进行适老化改造。开发大屏幕、大字体和大音量等功能,提供适合老年人浏览操作的简单环境,推动刷卡刷脸式服务。鼓励社会其他网站和移动应用开展适老化改造。
此外,虽然移动支付日渐普遍,但《工作方案》提出,要在老年人日常消费中,支持现金、银行卡支付,并在特定的行业保留纸质票据、具有支付功能的证件等传统支付方式,同时加大对拒收现金、拒绝银行卡支付等歧视行为的整改整治力度。采用无人销售方式经营的场所应以适当方式满足消费者现金支付需求,提供现金支付渠道或转换手段。同时要提升金融科技产品的易用性和安全性。
供给:扩大老年人智能产品供给
要如何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工作方案》提出,要扩大老年人专用智能产品的有效供给,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化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紧贴老年人特点,推广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教育培训,让老年人能用、会用、敢用、想用。
广州要推动各级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老年大学和老年教育机构将增强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能力列为老年教育的重点内容,切实做到“四个进课堂”,即科普知识进课堂、智能技术进课堂、防骗知识进课堂、数字化生活体验进课堂。继续开发一批适合广州老年人远程学习的数字化资源和全媒体教材,打造一批老年教育“网红教师”和精品课程。通过广州老年开放大学“市—区—街镇-居村”四级办学体系及其他老年教育机构,对郊区、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群体提供智能技术应用培训课程。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申卉、徐雯雯 通讯员 穗发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邱伟荣、王燕、陈忧子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温俊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