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商业咨询顾问刘润在他的年度讲演中,展示了一段视频,画面上,是他接受访谈,向大家讲解人工智能。旋即,他揭秘称,那段视频并不是他自己出镜,而是由人工智能通过学习生成的图像。这给我造成的惊愕,不亚于两年前吴伯凡在一次讲学中,展示一段由人工智能生成的他讲课的声音,无论音质音色还是语调和断句,完全可以乱真。

虽然,在各个短视频平台上,越来越多的主播,都是由这类人工智能生成的,媒体也纷纷推出了形态和款型各异的虚拟主持人。但如此迅速简便,并且低成本地生产出与真人本尊如此相似的“人”,确实令人感叹——模拟一个刘润,只需要几段以往他的一些讲课视频,就维妙维肖,足以乱真了。

依目前网络技术的繁衍能力,估计不久的将来,在更多的领域,甚至我们的手机上,都可能出现这样的技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个甚至数个人工智能化身。有人甚至通过上传与前女友的聊天记录,定制出了一个善解人意且随时秒回的虚拟恋人。

所以,对即将出现的虚拟自己,我并不感到惊奇,甚至对它出现的速度之快,也不会有半点怀疑。倒是这个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甚至生命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更值得让我们多想几分钟。

有人将由人工智能通过学习行为和数据而生成的“我们”叫作硅基人,这当然是相对于碳基肉体的我们而言的。这相当于我们的化身,这个概念,在早年的科幻和更古早的神话和童话中,都有所显现。而当这一切真正如此清晰直观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得不重新正视并审视自己与世界,以及与另一个由自己的人生数据生成的“自己”之间的关系。

关于灵魂与肉体、思想与皮囊纠葛了数千年的古老话题,是否会迎来一个全新的答案?关于永生,关于时间与空间,关于存在与虚无,是否会有一种新的解释和说词以及应对方式?关于我是谁?谁是我?自我、本我、超我这些原本属于哲学范畴的问题,突然像在菜市场上买什么菜,那样普通和随意地介入我们的生活。

那么,我们是否做好了足够的应对方法和心态?

要知道,在科学的领域里,从来都是能量有多大,可能造成的损害就有多大。近处有《终结者》里那样因为产生自我意识而毁灭地球的噩梦,远的有《未来世界》里那些被用机器身体换掉了肉体的地球人的悲剧。人类对新技术的警惕,从来没有放松,但往往又经不住它巨大能量带来的诱惑。

数字分身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它和AI绘画之类技术一样,目前还处于玩具状态,既可以生出梦想都造不出的美景,也可能算出奇怪到爆的尴尬图画。依AI技术的疯狂的学习能力,它发展出任何样的可能性,都是有的,但赞叹和讴歌,或惊惧和惶恐,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它来了。

那个脱胎于你,让你脱离时间和空间以及碳基躯体的硅基生命,一步步走近了。它究竟是地球生命形态的一种提档和升华,还是人类的终结者,或者只是个商业拓展过程中为赚钱而杜撰出的一个说词与故事?只有拭目以待了。

2019年9月3日,78岁的间谍小说家、好莱坞编剧安德鲁·卡普兰上传了他的所有信息,成为第一位永驻云上的数字人。此前,埃隆·马斯克也宣称将大脑上传云端,并与硅基的自己聊了天。硅基人的普及和推广的速度和热度,看样子是慢不下来的。你做好面对那个硅基自己的准备了吗?

夜读做好自己 夜读如何面对虚拟的自己(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