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金融科技行业经历了优胜劣汰的大洗牌。有的头部平台选择海外上市,而资质不好的平台则无奈退出市场。对于金融科技的后半场,细分赛道是否还有机会?金融科技能够实现弯道超车的核心优势又在哪里。

9月6日,有金融科技风向标之称的朗迪峰会在上海开幕,这是朗迪峰会第3次落地中国。本届峰会以金融智能时代为主题,超2500名金融行业从业者、监管层、专家学者等共话金融科技当下的发展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

智能风控实践(捷越联合CRO金可冶)(1)

1 消费金融的的发展受困于征信体系薄弱

据《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金融科技的市场渗透率已达到42%,用户人数超过5亿,位居全球首位。

特别是在消费金融领域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运用,极大的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边界,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获性。在网贷行业经历大风浪的当下,金融科技和消费金融的发展被视为新的战场

捷越联合CRO金可冶接受采访时表示:“金融可以变得无边界,但是风控一定要有底线。如何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让风控决策更加的精准、更加有效,这已经是科技赋能金融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智能风控实践(捷越联合CRO金可冶)(2)

捷越联合CRO金可冶

从业20余年的金可冶,见证了美国消费金融风控20年的成长与发展,在这期间也经历了十年前举世瞩目的金融危机,见证了一个以数据为驱动的风控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同时,也亲眼目睹中国消费金融井喷式发展,感受到风控在这个机遇面临的挑战。在他看来,中国消费金融的发展受困于征信体系的完善。

征信体系是金融发展和稳定的基础。而不可否认,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征信体系非常薄弱,目前只有央行征信相对成熟,百行征信刚刚起步,超50%的有金融需求的群体尚未被覆盖,而在美国,已经有90%的 覆盖率。

正是由于征信体系的不完善,所以中国的消费金融虽然有巨大的蓝海,但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一些弊端。

第一是高欺诈。欺诈的损失占总体欺诈损失通常是个位数,而这个比例可以高到50%,甚至更高。尤其团伙欺诈,应该是中国消费金融行业所面临的非常独特现象。

第二是多头借贷,主要也是由征信体系的欠缺所引起的,很多金融机构无法了解一个借贷人到底负了多少债,今天在中国,没有任何一家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总体负债有一个十分清晰的了解。

第三是失联。这是中国行业比较独特的现象,一个金融公司花了大量的精力,不管是人工的方式还是系统的方式,对一个证件做了审批然后放款,结果客户失联。这个对风控是很大的挑战,哪怕有再好的催收团队,再高的催收技巧,找不到人则一切都没有意义。

金可冶表示,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征信体系尚不完善,金融服务无法覆盖到所有人群。金融科技平台为长尾人群提供了普惠金融服务,缓解了他们的资金难题,但与此同时也长期面临着欺诈、多头借贷、违约失联等风控痛点。

2 加紧布局智能风控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的消费金融呈现出来的特点是市场足够大,但同时高欺诈、多头借贷、失联等乱象严重,现在还在消费金融细分领域赛道上的平台应该如何发展?

除了头部平台小平台是否还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这场淘汰赛中,不管大平台还是小平台,制胜的关键在于风控。在征信大环境欠缺的环境下,各家平台只有具备非常强的风控能力才能将风险降到最小。

智能风控实践(捷越联合CRO金可冶)(3)

其实对比美国,中国的金融科技的接受度是最快的,一种新技术的出现在中国能够很快发展,在美国则因为监管严格推进缓慢,美国的互金公司是像银行一样被监管的。以移动支付为例,中国的移动支付已经超越美国。此外,在美国很多数据是不能随便使用的,在中国数据的使用范围则更为广泛,虽然会有部分数据黑产的乱象,但整体而言将为平台的风控提供更多的参考。

找到问题之所在,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通过中美消费金融发展的路径和特点对比来看,中国现在经历的问题美国在初期也经历过,并且美国的消费金融在风控决策时过度依赖于评分,而随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评估缺乏量化的评估,数据泄露的现象也较为严重。那么中国的消费金融在发展时就可以借鉴美国的发展路径,并且扬长补短,在风控决策上进一步完善。

金可冶认为随着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将对风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风控决策更具前瞻性和预防性。

在金可冶看来,体系化的智能风控强度将成为金融机构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从相对单一孤立的风险点到全信贷生命周期的管理。

此外是对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对人才的要求更高,要求风控人才从专才向一个全才的转变。不光要懂建模、规则,也要对所有业务流程、客户体验都有非常清晰的了解。

金可冶强调,当前金融科技领域的监管政策日趋严格,对风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在逐渐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构建体系化的智能风控,解决风控痛点,将成为金融科技企业前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优秀的金融科技企业在智能风控方面应加紧规划布局。

3 风控是平台生存的标配和命脉

显然,随着数据在风控上的重要性,使得智能风控几乎成了金融科技公司的“标配”。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和监管政策日趋严格的背景下,智能风控被赋予了更多期望与要求。

在金可冶看来,风控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是数据驱动的结果,金融与科技的高度融合,为数据驱动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在金融领域,风控是运营的核心,而自带数据优势,又拥有相对完善的风控系统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在行业中存在必然的优势。

智能风控实践(捷越联合CRO金可冶)(4)

​以捷越为例,依托大数据等技术,搭建了大数据智能风控平台“听风者”,除自身积累的百万级客户信息外,还结合众多外部数据,提取上百万高相关性数据字段,以此作为欺诈风险识别、综合信用评估、贷中监控、贷后管理的数据基础,“听风者”上线后逾期客户占比下降近四成。金可冶表示,目前虹膜识别、静脉识别等新技术场景不断涌现,未来捷越也尝试使用相关技术,进一步提高平台风控水平。

正是得益于一直坚持小额分散的经营理念以及智能风控等手段,在这一轮的行业波动中,捷越所受到的影响较小。一方面是捷越本身的业务转向多元化,不只局限于网贷业务;其次,智能风控的应用为整个集团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竞争优势。此外,风控决策的精准性也为提高服务效率奠定了基础。

据悉, “听风者”除了在评估准确性和提升效率方面卓有成效,今年5月底上线的2.0版本较1.0版本评估准确性至少提高1倍,可平均节省30%的贷前审核处理时间,相较人工审核效率可以提升50%。

网贷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风控能力和风控水平,目前很多平台对风控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也间接导致了近期行业一系列恶性事件的发生。所以金可冶认为,风控是平台生存的命脉,更是行业稳健、安全发展的基本前提,网贷平台强大的风控实力,无疑能够助力平台在合规的基础上,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而这一点,在互联网金融的所有细分领域同样适用,在风控上下足功夫,不论大平台还是小平台,才可能凭借这一核心驱动力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