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春天的故事,传说古时潍县有个卖手艺的匠人,家境虽然差,但非常孝敬母亲。这一年春节过后,母亲心中郁闷,不思饮食,他非常着急,站在寒风料峭的白浪河边,寻思着买点什么东西给娘吃呢?忽然看到一些潍北挑夫挑着担子朝东关的鱼店街走去,他跑过去一看,原来是刚打上来的北海梭鱼,呵,这可是新鲜物!他立即买了一条梭鱼,准备回家熬鱼汤给娘喝,但又怕娘嫌腥,便割了点猪肉,回家剁成丸子与鱼一起熬汤;做好后用大碗端到母亲面前,母亲看见鲜汤中梭鱼身边满是雪白的圆蛋,惊讶地说:“梭鱼下蛋了!”闻到香味的母亲立即大口吃了起来。吃完母亲精神大振,过了几天她的病竟奇迹般地好了。母亲见人就夸儿子孝顺,“梭鱼抱蛋”的名字不胫而走。

舟山腌制梭子蟹方法(开凌梭闭凌鲤)(1)

春风送暖,江河解冻;莱州湾畔的渔民扬帆出海捕到的“开凌梭”,已经批量送到了潍坊市场。开凌梭,即江河化冻后,冰凌顺水而下,同时大量的有机物一起随冰凌涌入大海,冬眠后的梭鱼开始苏醒而争相进食,这时捕到的梭鱼称为开凌梭。

注重刀工一直是潍坊菜最讲究的特点,什么样的鱼改什么样的刀,也有一定的讲究,细长的梭鱼在烹饪之前一般要改锯齿刀,不要太深,放在开水里烫一下,可以去除鱼的腥味而且解腻。葱姜八角大火爆锅,水不易加多,刚刚没过鱼身便可,加入料酒和盐开锅后换小火慢炖。之所以要大火在前,是做足“色、香、味”中的“色和香”,小火慢炖紧随其后,是深入地完成“色、香、味”中的“味”,汤汁的鲜香透过锯齿的鱼身,慢慢侵入到鱼肉里,鱼的营养和鲜香也能充分溶解到汤汁中去,待鱼七成熟时汆入调好的丸子,这样既能发挥鱼本身的鲜香,又能保持丸子的鲜嫩,出锅后,撒上葱末点缀,香油提香,一道传统的梭鱼抱蛋也完美收工。

舟山腌制梭子蟹方法(开凌梭闭凌鲤)(2)

春节过后,随着年味的日渐疏远,这时候一种新鲜的食材--香椿正在悄悄的孕育,尤其到了清明前后,香椿嫩芽所发出的清香十里飘外。香椿,不是花,也不是果,而被称为“树上的蔬菜”。在《庄子。逍遥游》就有“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记载。而对于那些吃香椿长大的一代人,与香椿有着终生难解的情愫。在记忆中村子里家家户户房前屋后、角角落落、山坡里的沟沟壑壑都栽满了香椿树。每年清明前后,香椿顶着乍暖还寒的春风,开始发芽,渐渐长大,待长到10厘米左右的时候,人们便开始采摘头茬香椿了。此时无论是居家饮食还是酒楼饭馆,用香椿嫩芽做成的炸香椿最嫩、最鲜、味道最佳。在潍坊炸香椿也叫炸佛手,炸椿头,将鸡蛋打散,放入适当的面粉和水,搅拌成面糊,面糊用手抄起呈带状垂下,香椿嫩芽在挂糊之前先撒上细盐,用手轻轻的摔打,让盐能够均匀的铺开,将腌好的香椿挂糊后放到油锅里炸至金黄色便可捞出。椿芽面糊如果裹得多一些,这样炸出来的香椿香嫩软滑。

舟山腌制梭子蟹方法(开凌梭闭凌鲤)(3)

“门前椿芽嫩无丝”,这里所说的“无丝”,即嚼之无渣,可见其鲜嫩。用香椿嫩芽所做的香椿炒鸡蛋,金黄翠绿相间,香椿味浓,味道香嫩鲜美。这是春天的味道,但是这种味道却非常的短暂,若不及时采摘,香椿越长越大,由红变绿,渐渐变老,就失去了鲜嫩的味道。因此各家各户将香椿揉成咸菜,用坛子封存起来,随吃随取,一年也不会变坏。而一到夏季,人们腌制的香椿又成为另一种美食不可或缺的佐料,潍坊人对美食的讲究可以说是一份智慧的菜谱。

在潍坊,夏季是凉菜的季节,而勤劳智慧的潍坊人对凉菜也是情有独钟,麻汁杂拌,拌辣皮,炝芹菜,芥末鸡,潍坊人爱吃凉菜,也善做凉菜,尤其是摆酒待客时,无凉菜则不成席。麻汁凉面就是潍坊地区老百姓夏季常吃的一种面食。此时,人们春天腌好的香椿芽又再次登场,既是怀念春天的味道,也是炎热夏季的一道美味。

在做麻汁凉面之前,将提前腌制好的香椿和胡萝卜切成末,黄瓜切成条状,新鲜的韭菜放在开水里焯一下用凉水过凉,这样韭菜不会太生,迅速过凉能保持韭菜原来的翠色。

舟山腌制梭子蟹方法(开凌梭闭凌鲤)(4)

麻汁,也叫芝麻酱,起源于远古时代,人们将芝麻炒至一定程度后,用石磨研磨呈粘稠酱状,似乎潍坊人对麻汁特别的钟爱,尤其是潍坊的传统凉菜麻汁杂拌,更是将麻汁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而用麻汁做成的麻汁凉面与普通的汤面也有着天壤之别。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当进入盛夏时节,太阳直射北半球,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给植物生长提供了所需的条件,公园,家家户户种植的花束更是争奇斗艳,在缺水而闷热的夏季,人们更期盼的是一场迟来的秋雨。

舟山腌制梭子蟹方法(开凌梭闭凌鲤)(5)

“自古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虽乡村土灶,但因就地施烹,从而鲜美异常,而当山上的菌菇越来越稀少的时候,此时的山栗子正悄悄的成熟,等待着来山里寻宝的人们。

香甜味美的栗子,自古就作为珍贵的果品,是干果之中的佼佼者,多生于低山丘陵及河滩地带,而潍坊多样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给栗子树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地理环境。从诸城竹山往西北方向30公里处的昌城镇,发源于莒县箕屋山的潍河流经此地,因其特殊的土壤成分,造就了最长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古板栗树。相传这些古老的板栗树跟清代体仁阁大学士——刘墉有着不解之缘。

古老的栗园孕育了瑰丽神奇的板栗文化。园中既有凤凰送栗的神话,又有恋人殉情的传说,凤鸣坡、眺水台等众多的历史遗迹,更让身居其中的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特别是那历经沧桑和世事轮回的古板栗树--“祖孙树”,树龄已有400多年,满树的红丝带,代表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和祈福。

舟山腌制梭子蟹方法(开凌梭闭凌鲤)(6)

栗园不仅给当地人们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在栗园周围还衍生了许多做糖炒板栗的农户,宋相艳就是其中的一位,早上七点钟,宋相艳的第一锅糖炒板栗已经出炉,虽然时值冬季,但是他提前储存好的栗子足够他一年的生计。

宋相艳做糖炒栗子的生意已有四五年时间了,因为靠近路边,所以顺便开了一家超市,妻子照看超市,自己就在路边做糖炒栗子的生意,每天大约要炒50斤栗子,尤其到了节假日,也是生意最忙碌的时刻。

炒栗子是人们爱吃的一种炒货。街边的炒栗子小摊总是能传来栗子甜甜的香味。炒栗子之所以好吃,与锅里那些黑色的沙子有莫大关系。炒板栗的沙子就是石英砂,要选择大一些的颗粒,经过多次翻炒,沙子便磨得光滑没有棱角。一般为了让炒出的栗子色香味俱全,炒栗人往往需要对沙子进行“培养”。沙子在翻炒的过程中,同时加入麦芽糖和蜂蜜、植物油,再加上板栗上的附着物,高温加热后,沙子就逐渐变成了黑色。又圆又大的栗子,如果单独放在锅里,会有许多空气,容易造成受热不均。在锅里放一些沙子,使栗子埋在沙子里,然后不停的搅拌,热滚滚的沙子就能把热传给栗子,每个栗子都能均匀的受到热,不但不会焦,而且里边也会熟透。

舟山腌制梭子蟹方法(开凌梭闭凌鲤)(7)

栗子炒熟大约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炒栗子时加入饴糖和茶油的目的在于滋润砂粒,减少果实粘砂,便于翻炒,并使栗果润泽光亮、香气宜人。个大饱满的栗子剥开以后呈金黄色,板栗壳中发出的一股股甜香也吸引了路过的人们,而板栗的味美和甜香离不开潍河边这片广袤的沙土地。在昌城境内有潍河、芦河、百尺河三条河流过境,属于冲积平原,气候温暖湿润,所以这里土肥水盛,林木繁茂,百草葱茏,再加上处于潍河东岸,水源条件充足,细沙土壤,非常适宜板栗树的生长。

历经沧桑的古树承载了几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驻足停留于古树之间,用手轻轻抚摸岁月留下的苍老,虽风吹雨打几百年却依然苍劲的古树更是让朴实的人们心生敬畏之情,而对于那些看着《宰相刘罗锅》这部电视剧长大的一代人,相信也有别样的情愫去凝望这些潍水之濒的古老树木,试着去联想那个朝代的故事。

舟山腌制梭子蟹方法(开凌梭闭凌鲤)(8)

一种食物的成熟,背后都有着时节的变化,而大自然时节的变化,也会带给人们不同的食材。人们更是利用大自然的这一巧妙之处,烹饪出世上千变万化的美味。滨海位于潍坊的北部,濒临渤海莱州湾,每到秋季,是这里的渔民最忙碌的时刻,通常天还未亮,渔民们早已扬帆出海,捕捞这个时节最肥美的海货。撒网与收网之间,各种肥美的海货也纷纷上市,螃蟹尤其赢得人们的喜爱。虽说一年四季皆有蟹吃,但是在秋天,才是吃蟹的最好季节。因为季节与蟹的生长质量有很大的关系,秋季是螃蟹生长最好的时期,它们的肉厚肥嫩,且味美色香,“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每年9~10月正是螃蟹黄多油满之时,一些爱吃螃蟹的人们,亲自驱车赶往海边,直接从渔船上购买新鲜的螃蟹

舟山腌制梭子蟹方法(开凌梭闭凌鲤)(9)

螃蟹,自古就有“四味”之说。“大腿肉”,肉质丝短纤细,味同干贝;“小腿肉”,丝长细嫩,美如银鱼;“蟹身肉”,洁白晶莹,胜似白鱼;“蟹黄”,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磷脂、维生素等营养素,营养丰富。正是如此,厨师们也是费尽苦心,搞了许多有关“蟹”的美食创意,如芙蓉蟹、香辣蟹等。 今年56岁的夏少华是昌邑下营镇人,现在专职在家里照看孙子,以前开过饭店的夏少华经常与螃蟹打交道,而对于如何挑选肥美的螃蟹可谓经验丰富。螃蟹味道鲜美,也正是因为人们对它的过分喜爱,加之大量的捕捞,在潍坊沿海地区的螃蟹也是越来越少,也正是如此,许多人工养殖的螃蟹混于其中,让人们真假难辨。

舟山腌制梭子蟹方法(开凌梭闭凌鲤)(10)

辛劳了一天的渔民高原正在整理破损的渔网,妻子也做好了晚餐,犒劳今天的辛苦工作,高原也邀请了朋友一起共进晚餐。一盏盏渔灯点亮在秋季的海夜,伴随着宁静的海浪摇晃着渔船,辛苦了一天的渔民也听着海浪的声音渐渐的进入梦乡。秋季的凌晨捎带着凉意,高原也换上了厚衣服驾驶着渔船开往更深的海域开始又一天的工作。夏少华也开始准备做儿子和儿媳妇特别喜爱的咸蟹子。夏少华的儿子和儿媳妇远在英国工作,他们每次回家探完亲离开之前,必然会带上母亲亲自做的咸蟹子,因为这是家乡的味道。

舟山腌制梭子蟹方法(开凌梭闭凌鲤)(11)

夏少华开饭店的时候,她做的咸蟹子远近闻名,在传统制作咸蟹子的基础上夏少华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了创新。做好了咸蟹子也就意味着秋天即将结束,开始漫长的冬季,而冬季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进补的时节,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因为人体受寒冷气温的影响,各项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会发生变化,冬季,又是蔬菜的淡季,蔬菜的数量既少,品种也很单调,导致了各种维生素来源的缺乏。虽然现在的很多科技大棚使蔬菜不在按季上市,但是应时赶季的饮食传统在人们的心中依然根深蒂固。 进入冬季以后,气温急剧下降,此时的江河也开始慢慢的冰冻,而在冰层下面,有一种食材开始变得更加肥美。鲤鱼虽然在市面上一年四季都能买到,但是最肥美的当属冬季。开凌梭,闭凌鲤,是厨师们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因为鲤鱼属杂食性鱼类,荤素兼食,当冬季江河冰冻之后,鲤鱼基本处于半休眠停食状态,此时的鲤鱼体内没有太多的杂东西,所以味道也会更加的鲜美。

舟山腌制梭子蟹方法(开凌梭闭凌鲤)(12)

在潍坊比较出名的当属四孔潍鲤,而围绕着“四孔鲤鱼”形成的鱼文化,也如奔腾逶迤的河水,深厚幽远。在昌邑乃至潍坊地区,常用鲤鱼宴请贵客,在一些特殊场合,还利用鲤(利)和鱼(余)之音,把鲤鱼当做吉祥物。因而,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红白公事,太凡重要一些的席面,总少不了鲤鱼。不仅仅在潍坊,而且在全国也有着浓厚的崇鲤文化,人们耳熟能详的当属鲤鱼跳龙门这一古老的传说,而对于冰下之鲤,还有一个关于孝的美丽传说。

舟山腌制梭子蟹方法(开凌梭闭凌鲤)(13)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非常的惊喜,拿回去供奉继母。从此,继母像变了一个人,对王祥非常好,王祥又去捉了几只黄雀让继母吃,继母病也好了。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无论是孝道还是望子成龙,鲤鱼总是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而关于鲤鱼的传统美食--糖醋鲤鱼,也更是赢得人们的喜爱。鲤鱼无论是家常的清蒸还是在酒楼饭馆,都受到人们的喜爱,更有“无鲤不成宴”的说法。尤其到了每年的春节,农村家庭中供奉祖先所摆投的祭礼,也总是把鲤鱼放在供桌的最前面,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

说起春节,也是人们团聚的时刻,在潍坊,无论是在外务工的人们,还是远在他乡求学的学子,都纷纷踏上回家的列车与亲朋好友团聚,享受一年当中最温暖的时刻,冬季的寒冷与冰冻也在人们的喜笑颜开中悄悄的融化,然而在潍坊人眼中,无论是江河冰冻还是开化,人们总是能够发现最鲜的美味,无论是在初春还是夏末,人们也总能利用时节寻找到大自然的馈赠,而当人们团聚在一起,共同庆祝春节的时候,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又开始了新的轮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