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中,中国老百姓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自家餐桌的变化。从计划经济凭票购物,到各国料理珍馐食之不尽,国人餐桌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20世纪50至80年代,百姓只能凭粮票、油票、肉票等才能购买食品。门市部、供销社是商品供应的主要渠道。由于食品物资的匮乏,供应的时间仅有几天,每逢年关或节假日前夕,供应点就会簇拥着大量凭票购物的人,购物长队成为那个年代的一大街景。副食也同样匮乏,在北方的冬天,人们把白菜、土豆、萝卜腌制储存好,以备过冬。

随着改革开放,物资开始

慢慢丰富起来,商品市场逐渐活跃。1981年4月12日,中国第一家超市——广州友谊商店自选超级商场开张。超级商场最初开办时,普通市民需要持外汇券才能购买货品。由于广州是侨乡,不少人拿着外汇券拥入超市,一时间商场被挤得水泄不通,商场只好限制人流。

改革开放40年的一些变化 改革开放的40年这些变化(1)

在新中国,曾扮演重要角色的粮票已悄然退出历史

到1983年,由国家统一限量供应的只有粮食和食用油两种。1984年,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粮食、猪肉、棉布、食用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老百姓的餐桌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品种渐渐丰富,蔬菜、瓜果、蛋、禽、肉类摆上了货架,粗粮食品逐渐淡出,细粮成为餐桌上的主角。80年代后期,全国实施“菜篮子”工程之后,彻底解决了副食供应紧张的问题。

改革开放40年的一些变化 改革开放的40年这些变化(2)

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个个体饭馆

1980年9月30日,北京市东城区,中国美术馆附近的翠花胡同被挤得水泄不通 一家个人开办的名叫“悦宾饭馆”的餐馆吸引了无数围观者,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家个体饭馆——悦宾饭馆应运而生。当天《北京晚报》就登出一篇手掌大小的文章,标题是“中国第一家个体饭店开张” 当时大家都想去尝尝“第一家 每天到了午饭和晚饭时间,饭店门口都挤满了人。一天下来,女老板刘桂仙数着面额不一的纸币、硬币:38元,这差不多是当时一个高级工人的月收入。美国合众国际社记者在一篇报道里称:“在共产党中国的心脏 美味食品和私人工商业正在狭窄的胡同里恢复元气。”慕名而来的外国使馆人员越来越多,饭店包桌居然排到了68天之后。1981年春节国家领导人姚依林、陈慕华来到刘桂仙家拜年,告诉他们“不用怕”。就这样北京陆续又有第二家、第三家个体饭店,经营环境开始越来越好。

改革开放40年的一些变化 改革开放的40年这些变化(3)

图为宾悦饭馆价目表

到了90年代初,进餐馆尝鲜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谁家有喜庆事都愿意在饭店摆一桌。那时候刚时兴自助餐,许多人都好奇要去尝一尝。再往后,鱼翅、鲍鱼、海参等高档食材开始出现在餐桌上,经营粤菜、生猛海鲜的餐馆生意都很火爆。

1987年11月20日,肯德基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前门正式开业当天,顾客几乎需要2小时才能等到一个座位。眼看着门口排队的人群快要挤爆店门,工作人员不得不求助警察来帮忙维持秩序。只要到周末,餐厅外排起的队伍就有400多米,必须分段分时放人进来。前门肯德基变成了北京城里的“网红店”,甚至成为北京旅游的一大景点。去肯德基吃西餐变成了一件时髦的事,很多来到北京的人,必定要去肯德基尝一下,然后与门口的山德士上校人像合影留念。

改革开放40年的一些变化 改革开放的40年这些变化(4)

1987年你还记得第一次吃肯德基场景吗

1990年10月8日,中国内地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光华餐厅在深圳市区东门商业步行街盛大开业。按照当地的风俗,舞狮、点睛、采青,一样不能少。开业当日,深圳光华餐厅就创下了当时全球麦当劳有史以来的单单天营业额与顾客光临数的记录。

改革开放40年的一些变化 改革开放的40年这些变化(5)

自此,洋快餐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这不仅带给中国人进食口味上的不同,还有饮食文化、管理模式、用餐观念等的改变。

改革开放40年的一些变化 改革开放的40年这些变化(6)

新中国第一个喝可口可乐的男孩

恩格尔系数是指购买食物的人均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是用来判断国民生活水平的国际指针。1990年,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是 54.2%和 58.8%。到2000年 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首次低于50%,进入小康水平。

到了21世纪,饮食的极大丰富导致了大量肥胖、疾病的产生,人们开始寻求健康饮食。人们的饮食习惯由原来的饱餐型向营养型、

外卖行业发展如火如茶,各色饮食都可以通过网络轻松下单,快选转变。 新鲜型、简便型捷地送到顾客手中。

以上就是本期内容 ,各位小伙伴们,如果喜欢的话,请点赞 评论,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