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语人间:每天10分钟,读懂1本好书,点击文章右边的「关注」,一起成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思想和见解(圣人的孤勇道之所在)(1)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十八》

接舆,人名,楚国狂士,隐居者。

孔子到楚国,接舆从孔子车旁经过,故意高歌给孔子听,“凤凰啊,凤啊,你的德行是如此的衰微!已经过去的,你劝谏也没有用,未来的,你改变自己,还来得及。算了吧,算了吧。现在的局势都这么糟糕了,你又何苦去蹚浑水呢?

“凤凰啊,凤凰”,是在传达对孔子的敬意,把孔子比作了凤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是在对孔子的做法表示不赞同,认为孔子在当时一个礼崩乐坏的大环境下,不该死认周礼不放;

今之从政者殆而”,则是在表示对当政者的不满。

孔子听了他的话,知道他是个贤士,想和他交流,接舆却快步离去,避开了孔子,不愿意和孔子交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思想和见解(圣人的孤勇道之所在)(2)

接舆和孔子,谁的判断正确呢?现在看起来,还是接舆判断正确。当时楚昭王把孔子请去,很想用他,甚至想给他封地,把书社之地封给他。

令尹子西阻止了楚王,他说:“当初咱们楚国的祖先,被周朝封爵位为子男,也就五十里封地,今天发展到数千里之广。孔子讲述三皇五帝的法律,弘扬周公召公的事业,您如果给他封地,他再得到一帮贤弟子的辅佐,那还有楚国吗?周文王起家,也就百里之地而已,怎么能给孔子地盘呢?

楚昭王就不用孔子了。

在接舆看来,孔子没有得到重用,倒不是一件坏事,因为他作为楚国的隐士,了解楚国政局的复杂性,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没有人身安全。

但是,接舆也了解孔子,知道和孔子说不到一起去,孔子会继续走他的道,懒得说,走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思想和见解(圣人的孤勇道之所在)(3)

02.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yōu)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wǔ)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天下有道,丘与不易也。”

《论语·微子十八》

长沮、桀溺,是两个人,但都不是真名,他们是孔子在周游列国的半路上,遇到的两个当地人,他们两个都站在水边,一个身材硕长,一个高大健壮,所以用长沮、桀溺来指代他们。

耦而耕,就是两个人一起耕地,孔子一行人从旁边经过,让子路去问路,问渡口在哪里。

身材硕长的那个反问道,

“那个驾车的人是谁?”

“是孔丘”

“鲁国来到那个”

“是的”

“哦,那他该知道渡口在哪儿的嘛”。

长沮是什么意思呢?孔子你不是无所无知么?怎么一个渡口在哪里还要问我。

子路没办法,又问那个高大健壮的,对方还是不回答,反问子路,

“你是谁?”

“我是仲由”

“是孔子的徒弟仲由吗?”

“是”

“天下坏事,浩浩汤汤,世道已经糟糕透了,谁能改变得了呢?你和你师父不如跟着我们一起隐居起来,躲避坏人吧!还找什么渡口,这世界上没有渡口了!”

细读这两段对话,其实非常有意思。

孔子让子路问的是现实里的渡口,因为他们急着赶往下一个国家,去游说下一个君主;然而,这两位回答的,却是没人能够拯救这个天下,此渡口大有度世济人之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思想和见解(圣人的孤勇道之所在)(4)

子路碰了两个软顶子,回去找老师孔子汇报,孔子很不开心,说,

“避世,避世,又叫我避世,我不跟人在一起,难道要跟鸟兽在一起吗?天下无道,我才要去改变,如果天下有道,没我啥好改变的了,我就可以隐居了。”

你看,这就是圣人的格局,我虽然知道实现我的理想很困难,但我会竭尽我所能去实现它,不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绝不放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思想和见解(圣人的孤勇道之所在)(5)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论语·微子十八》的内容。

敬请期待吧~

注: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文 | 武灵遥,一位践行着「日读书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职业读书人,更多好书拆解详见个人公众号:书语人间(syrjj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