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女神系列小说(女神.借车.停电)(1)

教“美学概论”的黄静姝老师,人如其名,确实静美如姝。虽然已年近四十,但看上去就像三十岁的少妇。贾成功同学曾说过,黄老师如果生在古代,再年轻二十岁,那必定赛过西施,胜过貂蝉,别说什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就是“嫦娥”、“芙蓉”一起来,也要甘拜下风。

郑思邕笑着说,四弟把黄老师捧上了天,好词儿都让你用绝了,别人还怎么夸?

这天的“美学概论”课,黄老师身着一袭淡雅的春装,浓密的头发用一块花手绢挽起,显得随意又洒脱。郑思邕注意到,黄老师这样的打扮看似平常,实则非常用心。有时候,越是简单的东西越不简单。可以说,黄老师在不经意间,把自己装束成了女神。女神教美学,那可是绝了!

想到此,郑思邕不由地想笑,还说人家贾成功会夸,你自己夸起来也不善呀!

今天,我们讲美的客观性和主观性。黄老师说,美有没有客观性呢?当然是有的。比如,一簇鲜花,一处山水,大家说美不美?肯定都说美的,这就是美的客观存在,抑或说美的客观性。那么,美有没有主观性呢?也是有的。有些东西或现象,你认为它美就美,你认为它不美就不美。比如,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咱们认为是好的,或者说是美的,而西方却认为不好,也就是不美;同理,西方的社会制度,他们认为是好的,也就是美的,我们却认为是不好的,是不美的。这就是美的主观性。

听到黄老师这么说,郑思邕感觉有道理。那么可否这样认为,美其实就是一种感受呢?高二那年,他和小伙伴们去涞源劳动锻炼,看到那里的山水非常秀美。特别是雨后,一朵朵白云缠绕在山腰,远远望去,就如同一个个仙女下凡。郑思邕忍不住赞道:太美啦!谁知,一位当地老乡说,有啥美的,穷山恶水!这就是美的主观性吧。

郑思邕他们几个城里的孩子,偶然去一次山里,映入他们眼帘的景色都是新奇的,他们感觉都是美的;而那些长期居住在大山里的农民,早已见怪不怪,再加上生活的压力,对那些山水哪还有好感?

美,大家都能感受,却最难说清。所以,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关于“美”的定义。

黄老师上课不善于提问,同学们也不举手提问,因为你根本就忘了提问。

黄老师说,请同学们写一篇有关美的客观性的文章,下节课交作业。文章不要长,一千字左右即可。不是让大家写论文,而是关于美的感悟。

下课后,贾成功坐到郑思邕旁边,三哥,看你在课堂上似乎是有问题要问。怎么,是对美学感兴趣还是对教美学的老师感兴趣?

郑思邕毫不隐瞒地说,都感兴趣。你没见今天的黄老师不一般吗?如果说李白,几首诗词就写出了半个盛唐,我看黄老师,“秀发一挽,就是整个女神”!

贾成功不由地赞叹道,三哥夸起黄老师来,比我那几句传神多啦!

这会儿,夏姣和苗佳慧从旁边路过,问道,这么热闹,说啥呢?贾成功说,郑思邕夸黄老师呢。夏姣感兴趣地问,怎么夸的,说说。贾成功刚要开口,郑思邕抢过话茬,想知道吗?保密!苗佳慧道,没听人说呀,狗什么来着。两个姑娘笑着跑出了教室。

郑思邕朝着贾成功说,得,你这一多嘴,咱还吐不出象牙了。

冰冷女神系列小说(女神.借车.停电)(2)

中午,郑思邕吃完饭刚进宿舍,二哥赵红光就向他借自行车用。郑思邕笑着说,怎么,又去找那位女作家?红光说,不是,去街上买点东西。郑思邕把车钥匙交给他,说道,还在老地方。红光说,好,我回来还放那儿。

郑思邕的自行车是他参加工作后买的。当时,他本来想买飞鸽、永久或者凤凰牌的自行车,但它们都要有自行车票才行。但他那会儿刚回城,又着急买,去哪弄自行车票?没办法,只能买了一辆燕山牌的自行车。虽然是杂牌,也不便宜,和那些名牌差不了多少钱,都是一百多。可能就是因为不要票才贵吧。

自从有了自行车,立马感觉不一样。那天郑思邕骑着车出去,碰到院里的一位长辈,问道,思邕,买车子了?郑思邕颇为自豪地说,是呀!

上大学后,经常有同学向他借自行车,他一般都是有求必应。因为他深有体会,知道别人开个口也不容易。

记得,在农村插队时,郑思邕和同学有时也骑自行车往返。自行车是哪来的?自然是找本队的社员借的。那会儿虽然穷,家境稍好些的还是会攒钱买自行车的,因为进城或者赶集,骑上自行车还是方便。但是,正因为自行车是“宝贝儿”,社员就是有,也不愿意借给你。能借到自行车也要看运气。

那次,郑思邕跟何婉琳一起从市里返村,由于只借了一辆自行车,郑思邕只能带着她。骑到一多半时,何婉琳要换他。郑思邕说,没事儿,马上就到了。何婉琳没听他的,从后座上蹦下来。郑思邕见她下去了,只能停车。何婉琳抢过车把,骑上就走,郑思邕紧跑两步坐到了后座上。

从国道拐到村路时,郑思邕下了车,说,婉琳,你下来,这土路不好骑。何婉琳这会儿很听话,把自行车交给了郑思邕。快进村时,突然下起了雨,乡村土路立刻就变成了“水泥路”。何婉琳从后座上蹦下来,郑思邕也下了车。

这会儿雨越下越大。郑思邕看着淋在雨中的何婉琳,先把自行车支好,然后又把自己的外衣脱下披在她头上。

回到知青点,郑思邕刚换洗完,何婉琳就敲门进来了。她把一碗冒着热气的红糖水放到桌子上,说,思邕,快把这碗姜糖水喝了,小心别感冒。

就从那次以后,郑思邕跟何婉琳的感情升温了。

正想到这儿,忽然有人敲门。郑思邕起床开门,一看,原来是二喜。郑思邕惊讶地说,你怎么来了?二喜道,早听说你考上大学了,今儿进城办事,顺便来看看你。我打听了好几个人才找到你的宿舍。郑思邕说,走,咱先去外面吃点饭。说着带二喜来到了学校外面的小饭店。

他给二喜要了一大碗炒饼,又要了两个热菜,一碗鸡蛋汤。郑思邕问,怎么样,你哥还好吗?二喜说,现在不是政策活泛了,我哥不当队长了,组建了个工程队,揽些小工程。郑思邕说,那好呀!你跟你哥一起干呢?二喜说,是的。

二喜是他插队时的老房东,他们刚下乡时,就和二喜一起住。二喜他哥是他们生产队的队长。

何婉琳现在怎么样了?二喜问。早跟别人结婚了,郑思邕答。二喜惋惜地说,挺好的一对儿,哎。郑思邕说,还是缘分没到吧。

等二喜吃完饭,郑思邕问,你这次来还有什么事吗?二喜说,该办的事办完了,就是来看看你。说着,他把十块钱放到桌子上,这是饭费,你拿着。

郑思邕马上把钱塞给他,你这是啥意思?瞧不起你哥我?再说,饭费才一块多,你给我这么多钱干嘛。二喜说,我知道你们上学没有工资。老弟我现在有钱了,你拿着吧。说着,他骑上车子冲郑思邕挥了挥手走了。

冰冷女神系列小说(女神.借车.停电)(3)

初夏的夕阳斜挂在天边,散发出耀眼的金光。中文系教学楼沐浴在这美丽的晚霞里,显得庄重而大气。这是一座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建筑,据说落成时就让许多设计师羡慕不已。虽已经过三十年的岁月洗礼,但仍然不失其应有的风采。

暮霭中,郑思邕手捧着《古典文学》选读,正在背诵着一篇古文。今天又停电了。夕阳的余晖正逐渐退去,教室里越来越暗了。他不得已,只能从教室里出来,走到楼顶的平台上。他看到杨火旺、韩泉涌、魏英姿等几位同学也在楼顶看书,相互打了个招呼继续各看各的。

大概过了有半个多小时,楼顶上也看不清了。这时,那几位同学下了楼顶,不知去干嘛了,也许回了宿舍,也许去东关公园看露天的电影了。

郑思邕刚从楼顶下来,黒暗中,他看到有一男一女两个同学从教室里出来,好像是夏姣和苏篠。他们去干嘛?可能也是去看电影吧。郑思邕心说,不管他了,爱干嘛干嘛吧。

他走进教室,从书包里拿出一根蜡烛,再拿出火柴把蜡烛点燃。就在这烛光下,郑思邕掏出了那本《美和美的创造》看起来。女神黄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作业,他要抓紧时间完成。

其实,这种“秉烛夜读”他早已习惯了。在农村插队时,晚上停电更是家常便饭。那会儿用不起蜡烛,就用煤油灯。在煤油灯下看一晚上书,鼻子眼都给熏黑了。那天晚上何婉琳到他们宿舍找他,看到他的样子,惊讶地说,你怎么啦!郑思邕用手抠了下鼻孔,手指头全是黑的。看到这种情况,两个年轻人都笑了。

郑思邕在蒋先生的书中学习到,从社会生活实践的观点来探求美,可以看出,美既不是人的心灵和意识可以随意创造的,同时也不是可以离开人类的社会生活而单纯作为一种物质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它是人类在自己的物质与精神的劳动过程中,逐渐客观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蒋先生还认为,人类客观的生活实践是一切美与美感的根源。美和人类社会生活一道产生,由于人类社会生活是客观的,所以美也是客观的。

对蒋先生的观点,郑思邕有的认同,有的不大认同。他始终认为,美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但是黄老师给他们的任务是谈美的客观性,他只能顺着客观性的思路去考虑文章的写作。

忽然,有人进了教室。郑思邕还没看清是谁,话音就到了,郑思邕,你真用功呀!原来是梁文茵。郑思邕道,你还说我,你也是呀!

这之后,又有好几个同学相继来到教室“秉烛夜读”。

看到同学们这种认真学习的精神,郑思邕的文思也打开了,几乎是一气呵成,完成了那篇有关美的客观性的感悟文章。

郑思邕刚把笔放下,还没顾上喘口气,秦穹就来了。他坐到郑思邕旁边,神秘地说,三哥,我刚才看到夏姣和苏篠一块儿出去了。郑思邕淡淡地说,我看到了。秦穹说,嘿,看来我是白操心了。

郑思邕道,黄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吗?秦穹说,还没呢。紧接着又问,三哥,你啥时让我认识周雯呢?郑思邕笑了,六弟还着急了。你说吧,啥时都行。不过,咱先把话说清楚,我只管介绍你们认识,至于以后如何发展,那就看你的了。秦穹说,那当然。

正说着,教室里突然就亮灯了。郑思邕道,来电了。咱们现在就去蒋小兰和周雯她们宿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