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绿交织,千年林城’是雄安新区森林城市总体定位。4年多来,雄安新区持续开展大面积植树造林,目前,千年秀林植树面积达42.8万亩。”近日,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

雄安新区森林城市布局图(配得上千年之城)(1)

雄安新区在大规模开展城市建设之前,率先启动千年秀林建设,为新区规划建设打好了生态本底。“把森林作为绿色基础设施,构筑森林与城市相融共生的城市生命共同体。”这是四年前第一批千年秀林植树者的誓言。根据规划,雄安新区森林面积将达8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0%。

据介绍,目前雄安新区已实施的千年秀林造林项目包括2017年大清河片林一区造林项目和10万亩苗景兼用林建设项目、2018年秋季植树造林项目、2019年植树造林项目(春季)和2019年植树造林项目(秋季)、2020年植树造林项目、2021年春季植树造林项目。雄安新区森林覆盖率从四年前的11%提升至现在的30.5%。

如今,42.8万亩千年秀林绿色葱茏、长势喜人,已初步展现出“绿核为心,圈层展开,廊道联通,网络结构”的森林生态空间布局

雄安新区森林城市布局图(配得上千年之城)(2)

延伸阅读:

千年秀林:“配得上千年之城、记得住乡愁”

千年秀林是雄安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千年秀林在树种选择、栽植过程、造林方式、大数据管理等方面具有独特气质——用当地群众的话说就是“配得上千年之城、记得住乡愁”

雄安新区森林城市布局图(配得上千年之城)(3)

在树种选择上,因地制宜选用长寿、珍贵、健康、美观、乡土树种,以及异龄、复层、混交的近自然林;在规划设计阶段,就通过选用常绿树种、落叶树种和花木进行合理搭配,形成“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景观格局;尊重每一棵树的本性,突破传统城市造林绿化用苗标准,确用原生冠苗,取缔截干苗,坚持增绿不移绿,不到周边地区或太行山上移栽树木,不“损人利己”,实现新区与周边地区的和谐发展。

在栽植过程中,遵循自然森林群落成长演替规律,采取自然随机式散点种植,打破行列式的栽植方式,使千年秀林更贴近自然森林,富于变化;在苗景兼用林建设中,进一步优化栽植排列设计,创新了曲线种植方式,实现了“造林之初,便于机械作业,造林后期通过有序补植、疏移、间伐,逐渐形成散点栽植的近自然林。”

在造林方法和共建上,雄安新区制定《雄安新区造林工作手册》,规范了在苗木采挖、运输、吊卸、挖穴、栽植、浇水、修剪、管护等方面的细则。坚持建管一体,专业造林企业在完成苗木栽植后继续养护,确保了森林成长初期质量;建立全新合作造林机制和森林管护机制,吸收当地村民合作造林,参与植树造林和森林管护,实现千年秀林与村民的和谐发展;参建企业积极开展“乡企共建”,密切企地关系,实现工程建设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大数据管理上,开发了千年秀林大数据系统,每棵苗木都有自己专属的二维码“身份证”,详细记录苗木各类信息,对苗木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有资金管理平台,准确、实时掌握每一笔造林资金的流向,透明并监管造林资金动态,有效防范层层分包、非法转包和腐败等风险;为总监理工程师、甲方代表、项目经理等造林骨干人员配备装有定位系统的安全帽,可实时掌握造林骨干人员动态;建有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森林消防全时防控,无人机高空巡防,可精准投弹灭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