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全文及解释简单明了(三字经详解四通俗易懂)(1)

斩齐哀,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哀是指亲人去世时穿的孝服,斩哀、齐哀、大功、小功、缌麻是由重到轻的五种孝服制度,根据血缘关系来定的,血缘关系越近则孝服越重,血缘关系越远孝服越轻。在葬礼上特别是农村葬礼上大家可以看到做儿女的都是全身披麻戴孝,还有的扎白腰带带白帽的,还有的只带白帽的等等,这些规矩就是从这里来的。

五服终,五服就是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划分的五种关系。终是终止的意思,五服终意思是亲人之间的关系远于以上五种关系基本就不亲了。现在农村还有这种说法,说谁家跟谁家的关系有没有出五服就是从这里来的。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礼是礼法,乐是音乐,射是射箭,御是驾车,书是读书,数是算数。这六种技能是古代读书人必须要学习的。今不具,意思是社会发展到现在基本没有人同时具备这六种技能了。

整体意思:古代读书人所必须要学习的礼法、音乐、射箭、驾车、读书、算数这六种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今天已经基本没有人同时具备这六种技能了。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惟是仅有只有的意思,书学是指读书识字,人共遵意思是人人都推崇。

既识字意思是认识字这项学习完成以后。讲说文,讲是研究的意思,说文是指《说文解字》这部书。

整体意思:社会发展到今天,只有读书识字这项技能是每个人都觉得值得学习的。当一个人认识一定量的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部书了。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这里说的是书法的发展历史,先有的古文,然后有了大篆,到小篆,再到隶书,最后是草书。继是后继的意思,不可乱意思是顺序不要搞混乱了。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若是如果,广学是指学习很多知识,惧是恐怕,繁是繁琐复杂,略说是大概了解,源是本意道理的意思。

整体意思:如果一个人想要学习很多很多的知识,恐怕它的复杂繁琐程度会让你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但是如果能大概的了解,也是能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简单明了(三字经详解四通俗易懂)(2)

凡蒙训,须讲究。祥训诂,明句读(dòu).

凡蒙训,凡,是凡是的意思。蒙是启蒙,是指刚开始学习的儿童。训是教育。须讲究,须是必须,讲究是要讲究方法方式的意思。

祥训诂,明句读。祥是详细,诂是指通俗易懂的语言。明是明白、知道,句读就相当于现在的句号逗号,意思是停顿。

整体意思:凡是教育刚刚开始学习的儿童,必须要讲究方法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的讲解,并且要让学生在读书的时候知道哪里应该停顿。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为学者意思是作为一个求学的学生;必有初,初始指最初的基础,必有初意思是必须打好最初的基础。

小学终,意思是小学的知识学完了。至四书,接下来就该学习四五了,四书是指《中庸》、《大学》、《论语》、《孟子》这四部书。

整体意思:作为一个求学的学生,必须要打好最初的学习基础。当把小学的知识学完学好以后,就有了基础,就可以学习《中庸》、《大学》、《论语》、《孟子》这四部书了。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论语是指《论语》这部书,就是说《论语》这部书一共有二十篇文章。群弟子是指孔子的弟子们,记善言是指这本书的内容都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下来的孔子的有益的言论。

整体意思:《论语》这部书一共有二十篇文章,都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下来的孔子的有益的言论的这么一部书。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孟子是指《孟子》这部书,七篇止意思是七篇就结束了。

讲道德,说仁义。是指这部书的内容都是宣扬道德仁义的。

整体意思:《孟子》这部书七篇就结束了,书里的内容都是宣扬道德和仁义的。

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宜。

作中庸,乃孔伋。意思就是说著作《中庸》这部书的人名字叫孔伋。

中不偏,庸不宜。中就是不偏不斜,不偏不斜就是中间。宜是变化的意思,庸就是不变化,不变化就是庸。这么说可能有人不太明白,举个例子来说,“中庸之道”这个词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意思就是为人处事谁都不偏向,保持中立。比如两个人发生矛盾了,他们都找你诉苦,但是你不说谁对谁错,态度是谁的不偏向,只是这边劝劝那边劝劝,调和调和,这个态度就是中庸。

整体意思:著作《中庸》这部书的人叫孔伋,书的内容是宣扬的中庸之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著作《大学》这部书的人是曾子,自修意思是修养自身提高自身修养,齐是齐家就是经营家庭的意思,至是达到,平是使什么平静的意思,治是治理。

自修齐,至平治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是修养自身在先,自身修养好了就可以经营好家庭,家庭经营好了就可以治理好国家,一个能把国家治理好的人就能使天下太平。

整体意思:著作《大学》这部书的人是曾子,他在书中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言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