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世纪1995年八月,因工作关系到祖国东北,黑龙江省边境口岸城市一一一绥芬河购置俄罗斯工程机械配件,得以于8月8日赴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乌苏里斯克、波格拉尼奇内三个原苏联远东城市观光游览,今整理出当时的日记,以飨读者!

95年8月8日星期二雨

因为今天一早就要准备赶到俄罗斯那神奇的土地,竟然兴奋的醒的特别早,地处祖国黑龙江边陲的绥芬河比祖国其他地区更早迎来黎明,四点钟不到,天空露出了鱼肚白,随后全都白了。

我在俄罗斯生活(俄罗斯日记一)(1)

从绥芬河到俄罗斯的格城全程32公里,相当于贵阳到清镇的路程,票价70元人民币,在当时来看相当昂贵。我们一行随着人流通过边检、卫检手续进入国际候车厅等候上车,九点左右准予放行,进入国际列车检票员及边防武警仔细查验每人的护照,并询问几句就请上车,手续简便。上了车,打开车窗透一透新鲜空气,站台上的一位执勤的军人看了看我非常友好的问我去俄罗斯干嘛?是哪里人?我告诉他,我说我是从遥远的贵州来的,借此机会去俄罗斯看看,因为从西南到这里来一趟很不容易,他微笑着点点头,赞同我的观点,是的,去开开眼界。他说看你这个外貌,你也是当过兵的。我说是的十多年前,我和你一样,也是边防军人,只不过你在北陲,我在南疆。他说那你还参过战吧?我点点头。此时火车准备出发了,意想不到的是。作为四个兜的军官,一个立正向我敬礼,说老兵一路走好,我也激动起来,一连几个谢谢,也举手给他回了个礼!

9点30分,火车缓缓开动,汽笛长鸣,响彻两国边境上空,带着不同种族、不同肤色、愿望各异的人们,向着异国的土地轰隆轰隆开去。我们将要成行的这片沃土,曾经是中国的领土,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没落,1862年被迫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使中国失去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总计70万平方公里的大片土地,相当于四个贵州省的地域面积。

车窗外,轻风与细雨交加,绿树成荫,见不到人影。我的内心极不平静,对于边境,我并不陌生,因为我把生命中最宝贵的三年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边防。当火车离开国土,越过标有中俄两国文字的界碑的一瞬,我心头一热,从现在起我就出国了,成了他国眼中的外国人。79年,我当时18岁,正值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随我们边防哨所张哨长,到越南老街前线考察地形,那是第一次出国,现在是第二次出国,时过境迁,今天是以旅游者的身份跨出国门。

进入俄方境内,只见沿铁道线两侧布满长长的电网,高耸的岗楼,荷枪实弹的士兵注视着周围的一切动向,全副武装的军方检查人员,对我方列车进行全面检查,通过无线对讲机与后方的相关部门通报情况。车内,一名俄方卫生检验局的女官员也例行公事检查每名乘客的卫生证件。

俄罗斯的土地肥沃,地广人稀。不时可见俄方大型工程机械在大兴土木,离轨道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大型军用机场,从火车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几十架啄着头的飞机,后来这款飞机还和中国结下了缘,机形叫苏27 ,整齐的排列在机场上,火车走走停停,短短的几十公里路程,走了几个小时,11点左右停在俄方波格拉尼奇内,火车站是以原苏军一名步兵中将名字命名的格罗捷阔沃车站。全体成员鱼贯而入国际候车厅等待入境海关检查,我们这一团队共有九人,翻译把我们交给在俄罗斯照管我们的王姓接待人员。

我在俄罗斯生活(俄罗斯日记一)(2)

由于接待方的原因,接我们的大客车迟迟来不了,使我们多呆了二个多小时,经过双方的不断交涉,不断的解释,饿着肚皮的我们终于乘上了离开格城的大客。旅游公司的一位漂亮女老总还专程从海参崴开着车来向我们道歉,解决问题。

一路上路面非常平坦,公路两旁密布俄方的军事设施,坦克、装甲车、炮兵部队随处可见,王某在车上向大家介绍俄军滨海边区共有九个机械化师,统归边防总协调。在临近乌苏里斯克市时,有两个白色的半圆球的大型雷达,垂直指向天空,窥一斑而知全貌。前苏军的军事实力确实不可低估。

俄罗斯人的生活水平,由于苏联的解体,加之长期悬而未决的民族矛盾,整体下降了不少,现正逐渐恢复,但由于建国早,自然资源丰富,饿死的骆驼比马大,多数家庭都有简朴的别墅和汽车,在乌苏里斯克市中心下车方便时,我们碰到了一群出国做建筑劳务的中国民工,闲聊中,他们流露出对自己祖国和家乡的深深眷恋。客车终于到达海参崴,该城非常整洁美丽,濒临日本海,是前苏联众多的港口中唯一的不冻港。开车的俄方小伙,由于车况不好,开的非常辛苦,通过英语与之攀谈得知,他今年才30岁,但外表看上去要大得多。我们被安排在海城最好的宾馆之一的阿穆尔宾馆,它坐落在金角湾畔依山势而建,壮观大气,我们从横条形的楼层最高的七层屋顶进入宾馆办完手续后,我与一位银行行长住在一起。推开窗户,登台远眺,海面上渔轮点点,海水碧蓝,海风扑面,海鸥贴着水面叫着飞来飞去,海蜇在海面漂浮 ,生态好得不得了,令人心旷神怡,苏联将它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意为控制东方的城市。我们窗户的正对面就是通到太平洋的出海口,从这里乘船过日本海到日本,约两天时间。晚上吃了一顿俄式晚餐,由于两国的饮食结构不同,吃不太来。主食是切成片状的黑面包,每人一杯红茶,一盘土豆烧牛肉。夜里我们到宾馆内设的赌场看稀奇。在与沈阳的金先生去找服务员要开水的楼道上,碰上两名俄罗斯妓女,与我们打招呼,用不太熟练的中文问是否要姑娘,50美元。等于当时比值25万卢布,400人民币左右,可见以前国内报道的该国自从苏联解体后社会堕落确实是事实。

我在俄罗斯生活(俄罗斯日记一)(3)

未完待续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