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曾评价苏轼“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文章者,殆未之有也”,可见苏轼的文章诗词影响之深远。我们所熟知的苏轼诗词大部分是他仕途不得志,被调任或被贬后所创作的,这段时间苏轼怀才不遇,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所写的诗词往往也是气势磅礴,借古讽今。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佳作。

苏轼名句经典诗句(看苏轼的青春年华)(1)

然而年轻时的苏轼,和大部分一样,也曾是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进步青年,从苏轼早期的作品就可以看出他年轻时的血气方刚。

01 情窦初开

公元1054年,19岁的苏轼春风得意之际,他迎娶了王弗为妻,王时年16岁,正是“豆蔻”年华。新婚燕尔,甜蜜无限,为此苏轼填词作诗《南乡子》一首,这也算苏轼最早的试笔。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南乡子》。

南乡子·集句

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冶叶倡条遍相识,净如。豆蔻花梢二月初。

年少即须臾。芳时偷得醉工夫。罗帐细垂银烛背,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妻子王弗的美貌。富有动态性和形象性描写,凸现出一个温柔美丽的新婚佳人的形象。清秀“寒玉”的柔润肌肤,醉人动听的清美歌喉,婀娜多姿的动人身段,让苏轼一见钟情,痴痴地写下“净如,豆蔻花梢二月初”,将妻子王弗的美比作二月初的花梢,新嫩且旺盛。

苏轼名句经典诗句(看苏轼的青春年华)(2)

下片写难忘新婚夜的欢乐生活,形象地描写了一幅年轻夫妻新婚夜的爱情长卷。珍惜此时此刻,哪怕是喝酒时间也要尽情欢乐。亲热,醉酒,行乐,忘记尘世间的繁杂琐事,醉倒在这柔情密语之中。虽然这首词是以集句的形式组合而成,但真实的反应了苏轼美满的婚姻。

苏轼名句经典诗句(看苏轼的青春年华)(3)

02 进京做官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京应试,在21岁的时候便中了进士,可谓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三苏”名号响彻京城。作为主考官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评价青年苏轼“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两年后(1059年),守丧期满回京的苏轼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番事业,途经忠州(今四川丰都),看到当地有竟然有一座屈原塔,惊异之余便写下了这首《屈原塔》。

屈原塔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苏轼名句经典诗句(看苏轼的青春年华)(4)

此诗前半部分描写了人们在端午节当天,投粽子、赛龙舟来纪念死去的屈原。但是,相比于楚地民俗,更触动苏轼的是屈原那忧国忧民正义凛然的品格,感慨道“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人的正气名声是不会因为死亡而消失的,就如同屈原一般“所以持死节”,死也要保留自己的节气。从某种意义上说,此诗是苏轼未来人生道路的写照,毕生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即使身处逆境,仍然保持豁达的生活态度。

03 进步青年

嘉祐七年(1062年),苏轼在凤翔(今陕西凤翔)担任签判一职,这一年弟弟苏辙与父亲苏洵都在京师,而自己却远在他乡,无法与父亲、弟弟团聚,便写下《馈岁》《别岁》《守岁》三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并劝勉自己。

苏轼名句经典诗句(看苏轼的青春年华)(5)

守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这首诗将要辞别的年岁,比喻成游向幽壑的长蛇,想要抓住时间的影子,却常常无可奈何徒劳无功。回顾家乡守岁时的点点滴滴,让苏轼更加懂得了时间如白驹过隙,一去不返。“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苏轼借守岁之时,更应该共惜年华。这个结句含有积极奋发的意味,也表明了苏轼想要及早建立功业的心愿,此时苏轼刚刚26岁。

04 结语

苏轼早年便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才华,虽然此时所作的诗歌缺乏时间沉淀出来的韵味,但依然可以展现出未来苏轼的人生轨迹。若没有情窦初开时爱妻的苏轼,也就不会在妻子去世后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般的深情的诗句。若没有年轻时的踌躇满志,便不会写出“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这般气势磅礴的雄心壮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