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BB姬”(bibiji300)

原创不易,喜欢我们就请多多关注吧~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1)

mikasa | 文

很多奇奇怪怪地方都有可能出现“FGNB”。

这本是个源于Dota2主播YYF的梗,但现在使用范围早就不限于刀圈了:漫展的留言板上,手机发布会的吐槽里,综艺节目的的弹幕里,又或是随便一张和YYF撞脸的图片的评论区...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2)

不过,我没想到,在B站看《哈利波特》的时候,也能看到FGNB。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演到三强争霸赛的第二场,比的是救人——几个参赛者的朋友被提前“放”在了水下,这时观众开始分析比赛的内幕,“罗恩和赫敏不听话,被峰哥沉江了!”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3)

随后,哈利为了应对比赛吃下了腮囊草,面部长出鱼的腮帮,弹幕又刷起“长腮了,不怕沉江了”,看到哈利畅快地在水中行动犹如“拥有了海底别墅”。比赛过程中,不停有FGNB飘过。如此串戏的玩梗,引起了不少其他观众的共鸣。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4)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来吹FG的。其实更让我着迷的是,这些弹幕和《哈利波特》之间奇妙的化学反应。

还是水下救人这一段,哈利被一群形似章鱼的卫兵团团围住,正当剧情和BGM都进入高潮,屏幕中心突然冒出一句:里面哪个是罗志祥演的?这种感觉就像正规考试卷子里,混进了一道脑急转弯。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5)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6)

罗志祥曾在电影《美人鱼》中饰演章鱼

前不久,B站买下了《哈利波特》系列八部电影的版权,80、90后惊呼“卧槽,牛逼”。但如果你决定开着弹幕重温旧梦,那么恭喜见证一个船新版本的《哈利波特》。

倒不是说B站对影片内容进行了多少删改,而是因为弹幕“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7)

比如第一部赫敏、罗恩、哈利三人先后分完学院,满屏都是“格兰芬多喜提扣分三巨头”。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8)

而在小少爷马尔福分院时,弹幕大神急着下达判决书:“去阿兹卡班吧”(指监狱)。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9)

第二部开头,哈利和罗恩坐着韦斯莱家的飞天小汽车追赶霍格沃兹火车,时隔这么多年,大家终于知道他们坐的是“哈罗单车”(哈利 罗恩)。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10)

似乎每个哈利波特的粉丝,都对片中的交通工具有着“得不到,所以来调侃下”的怨念。第三部结尾,小天狼星和哈利告别后,坐着巴克比克扬长而去,伴随着悠长的音乐,弹幕又来破坏气氛了,“看星巴克逃了”(小天狼星 巴克比克)。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11)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12)

要是把B站《哈利波特》中的有趣弹幕分类,那么除了针对剧情的冷静吐槽,肯定也少不了脑洞清奇的串台玩梗。

第一部结尾,哈利徒手将反派“融化”,邓布利多告诉哈利这是他母亲的保护咒起了作用,这个咒语被弹幕改名成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13)

凤凰社那部,霍格沃兹空降了魔法部的干部,哈利只能偷偷组织学生学习自卫魔法,在招募成员时需要每个人签字,这一幕让弹幕联想到了联产承包制的源头“安徽凤阳小岗村”。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14)

弹幕大神对法律和历史知识点的理解令人印象深刻,更难得可贵的是,他们游戏应该也玩得不错。

第一部开场,哈利跟着姨妈一家去动物园游玩,哈利略施小计将表哥达力关进了橱窗,不知道哪个鬼才总结了一句:无法触碰的掌心。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15)

哈利第一次进入九又四分之三车站的画面堪称经典,但对于游戏玩家来说,经典之处更在于:育碧来看看,这里怎么有个穿墙BUG?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16)

为格兰芬多宿舍把门的宿管阿姨原来是“乔碧萝殿下”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17)

海格孵化出来的龙是“骁龙855”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18)

被哈利失手打开的禁书是“Facebook”...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19)

涉及剧透这里就不多举例子了,但像上面这些灵光乍现的点子,在每部两个多小时的《哈利波特》中随处可见,你迟早会被其中一句击中,笑得前仰后合。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20)

事实上,在B站播放的影视作品中,弹幕狂欢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很少有像《哈利波特》这样,每时每刻都能激发用户的创作热情的。为什么它能做到呢?

不得不提的是,B站在引进《哈利波特》时就花足了心思:

挪动进度条的小点变成了金色飞贼;

每次角色释放的咒语都有特别的效果,比如石化就是石头字体,火焰魔法就是火焰特效,水里的魔法会闪水波;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21)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22)

原片中没有特别翻译的文字,这次都加上了中文注释...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23)

这些精良的翻译、特效,不但与剧情完美融合,还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进而激起了观众的共情。最明显的一幕是,最后一部决战前,赫敏用咒语抹去父母的记忆,这里的特效配上赫敏从家庭照片中逐渐消失,虐心值上升了一个台阶。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24)

但更有说服力的原因,或许还在于作品本身——《哈利波特》系列寄托着许多过时而又不那么羞耻的幻想。

在补完八部电影后,我发现弹幕总会在哈利进入一个神奇的地方,或者学习到新技能时,上演一场戏精大赛。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25)

他们会说附和着剧里的对话,跟着回答“这里我来过”,“我的魔杖也是这里买的”,“我当年的扫把是XX型号”,“这个我吃过,太难吃了”——都装成自己在霍格沃兹读过书,但最后,这些大言不惭的臆想总会被“但凡吃点下酒菜也不会喝成你们这样”终结。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26)

换句话说,那一代人谁没有在学龄到来时,期待有猫头鹰给自己送来录取通知书呢?虽然这个梦醒的很早,但《哈利波特》通过十年塑造的魔法世界,仍然不显过时,令人向往。

老粉丝回来找情怀不难理解,那么新观众也能感受到这个系列的魅力吗?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27)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28)

我作证,另一根在凤凰传奇手里

从这个角度看,《哈利波特》在B站,反而更像是一座桥梁。原本哈利波特的落幕和B站的诞生,前脚后脚,正好错开了一个身位。

2011年哈利波特电影正式完结时,B站还不成气候;根据百度指数显示,哈利波特IP的用户有30%处于30-40岁的区间,而B站的服务对象以Z世代、95后为主。

但看似有着隔阂的两个群体,却擦出了意外的火花,而连接两者的功臣就是弹幕了。8、90后就着弹幕重温已经看烂了的剧情,00后新观众也能在边入门,边在弹幕玩梗里找到乐趣。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29)

你是我最喜欢的法师,加油,faker!

或许,《哈利波特》没办法像圣诞老人一样成为每个时代共通的梦,但至少在今天,它还能让我们获得足够的快乐。说不定哪一天,禁用魔法咒语的学校又会多起来呢。

哈利波特b站停服(在B站的哈利波特里)(30)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