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M Optical是一家意大利眼镜生产商,为各大眼镜品牌生产高性能眼镜和滑雪镜。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模型变化需求量不断增长、全球行业竞争的加剧,各种因素都在催促着LEM尽快向自动化转型。公司目前已经部署了四台优傲机器人,它们分别用于激光打标、点胶和管理注塑机。

▲意大利LEM Optical

挑战

LEM Optical需要面对接踵而来的不同的应用挑战,每道工艺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

激光镜片打标

在这种应用中,激光焦点和柱面镜片之间需要保持恒定的距离,激光束要随着镜片移动时插入,以确保在整个表面打标。

点水性胶

在滑雪镜的泡沫衬垫上施涂一定量的胶水,点胶时要沿着预设的轨迹施涂,并避开衬垫的某些区域。由于该应用需要安装在无法承载重型机械的夹层地板上,因此它还必须满足一系列重量/占地面积标准。

管理注塑机

需要让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任务实现自动化运转,进而缩短周期时间,提升运营效率。

解决方案

LEM Optical希望能将协作机器人集成到三道工艺中,实现自动化运营。

01

协同激光打标

在激光镜片打标应用中,两个相同的单元中安装了两台UR3协作机器人。协作机器人会先用LEM独家开发的真空机械手拿起镜片(已插入护目镜的镜架中)。然后,它会把镜片置于激光下,移动镜片,并保持镜片与焦点的距离不变,以便激光围绕镜片边缘打标。最后,等两只镜片都打标好(大约需要3分钟),机器人会将镜片和镜框放在镜架上。两个单元共享一只镜架,每只镜架中可放入20到40副眼镜。

3d眼镜自动生产线(UR助力眼镜生产厂自动化)(1)

3d眼镜自动生产线(UR助力眼镜生产厂自动化)(2)

3d眼镜自动生产线(UR助力眼镜生产厂自动化)(3)

LEM的总经理兼合伙人Stefano Lodigiani表示:“要不是有协作机器人,我们根本没法这么做。手动操作不可能让镜片与激光焦点保持恒定距离,协作机器人满足了我们对精度和可重复操作的要求,让我们出色地完成了这道工序。此外,由于两个单元共享了进料镜架,这一阶段已经完全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操作员只需要执行两个操作:大约每小时完成一次镜架进料,以及质量控制。这样一来,我们优化了员工配置,将员工分配到了附加值更高的工作岗位上,同时依然满足精密生产的精度要求。”

3d眼镜自动生产线(UR助力眼镜生产厂自动化)(4)

02

点胶

滑雪镜是LEM的一大主营产品。生产滑雪镜时,员工要在泡沫衬垫的特定区域上点胶,以便将衬垫粘到滑雪镜的镜框上。生产参数调整后,衬垫向镜框外突出了大约两毫米:这样胶水就只能涂在与镜框接触的衬垫上。Stefano Lodigiani解释说:“手动操作时,员工无法沿着相同的轨迹,以恒定的速率重复这种操作。因此,我们安装了一台UR5,它配备了一个由胶筒供胶的点胶器,该点胶器能沿着相同的路径,按照恒定速率将胶水分配到衬垫上。

UR5优化了产品质量,使产品更加稳定可靠。此外,由于这一阶段需要在我们工厂的夹层地板上完成,而且这里的空间和承重能力都有限,因此自动化必须满足特定的重量和占地面积条件。UR5不到20公斤重,我们轻轻松松就把它搬上了楼,安装起来也不难。”

3d眼镜自动生产线(UR助力眼镜生产厂自动化)(5)

03

管理注塑机

LEM开发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应用是注塑机。这台机器用于给滑雪镜的镜框注塑。UR10协作机器人将外模放置在机器内部,循环完成后会将其移除,并将其放置在转移区域,随后操作员负责将模具与成品镜框分离。协作机器人配备了一个4点拾取单元。两个点负责将两个孔的外模放入机器中;同时,另两个点负责将另外两个模连同模架一起取出。操作员将它们分开后,新一轮循环就又开始了。

3d眼镜自动生产线(UR助力眼镜生产厂自动化)(6)

Stefano Lodigiani解释道:“在这个应用中,协作机器人满足了我们的两大需求。它优化了成型站的人体工程学设计(每个模具重约1公斤,因此操作员需要每60/70秒搬运约4公斤重的物料),并提高了生产率。注塑成型时,周期时间对产品质量非常重要:协作机器人能确保应用以恒定的速率和压力进行。”

“没有协作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我们肯定顶不住业界的竞争压力,也无法为客户提供他们所需的定制服务。”

——CLAUDIO MARCASSA

LEM光学业务发展经理和合伙人

优势

眼镜行业的自动化程度仍然很低,许多工序依然依靠人工完成。LEM利用协作机器人提高了产量,优化了员工配置,满足了不少客户的定制化需求,这些目标靠人工都是无法完成的。协作机器人还优化了公司的部分战略流程,提高了产量和产品最终质量。

3d眼镜自动生产线(UR助力眼镜生产厂自动化)(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