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老子说的“道”和“德”,分别指的是什么?欢迎点击关注,一起交流、分享好玩有趣的国学文化。

《道德经》,又名《老子》,分为《道经》和《德经》上下篇,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被誉为“万经之王”。

对于老子口中的”道德“,到底指的是什么,古今不少名人学者众说纷纭;这个道德跟我们日常所说的伦理道德是一回事吗?或许,我们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解读一下能够得到耳目一新的解释。

老子思想跟其他诸子百家有什么不一样?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老子的思想主张跟其他诸子百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诸子百家生活的历史时代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周朝式微,群雄崛起的时代。不但国与国之间正在发生吞并兼并,国家之中权臣也在把持朝政,甚至推翻国君自立为王。在这个背景下,诸子百家的思想几乎都带着这样那样的政治主张,例如儒家主张维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法家主张国君利用权术控制大臣,纵横家则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主张外交、战争活动,而墨家则主张“兼爱非攻”。

无论什么主张,总的来说,诸子百家中绝大多数的思想都是偏世俗化的,即都是在指导实际的社会活动的,例如政治、伦理、教育、技术等等。

而老子思想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并非研究世俗化的问题,而是在形而上的角度研究宇宙自然法则,用西方哲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追究终极”。

老子的“道论”,回答了宇宙运行法则、自然演化规律,也即他的宇宙观、自然观。

老子的“德论”,回答的是在“道论”的指导下的人生观、社会观。

老子无为的道德经讲的是什么(道德经老子说的)(1)

“道”就是马路的意思那么简单吗?

要表达哲学思想,就要用一套独特的哲学语言和概念,老子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名词来表述他所说的宇宙运行规律、自然法则,所以他借用了“道”这个字。

老子自己也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 在天地万物诞生之前,有一个浑然天成的东西就存在了,它悄然无声息,空阔无边际,不依赖于任何外物而永恒存在,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地运行,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大”,表字为“道”。

那为什么老子要用“道”这个字来指代他所说的先天地生的规律呢?我们先来看看古文中的“道”字是怎样的:

老子无为的道德经讲的是什么(道德经老子说的)(2)

“道”字的古文演变

在金文里,“道”字由四部分组成,左边是表示道路的“辶chuò” ,右边中间是表示鼻子的“自”,上面是表示头发的一撇,下面是表示行走的“止”。

在周朝的时候,道和路是有区别的,道专门指人为修建的、笔直而坚实的大道,也专指周朝京都附近那条官路。而路则是自然形成的、人踩出来的小路。

因为道是笔直的,所以走在大道上,你可以清晰地看到对面来人的脸。“道”字的古人造字原初构想就是这个意思。

老子用“道”来指代他口中所说的宇宙运行规则,出发点就是说,道是笔直的,一眼可以看清去路的,而非歪门邪路,岔道旁路,而自然之道也是这样,简单而直接,只不过人类文明化之后把事情搞复杂了,走到小路上去了。

遵道而行为之“德”

“道”是指自然法则、宇宙规律,而“德”就是遵行这个规律的行为法则。我们照样先来看看古文的“德”字是怎样的:

老子无为的道德经讲的是什么(道德经老子说的)(3)

“德”字德古文演变

在金文里,“德”字的左边同样是表示道路的“辶”,右边的中间是一只眼睛,眼睛上面是一个直出符号,表示往前,眼睛下面是一个心脏。组合起来,理解为:顺着大道,眼看前方,一心一意往前走。

《道德经》里老子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孔”在甲骨文里是一个婴儿吸取乳汁的形象,“孔德”的意思就是“德”是像母亲的乳房流出乳汁那么的自然的,因为它是顺从了“道”。

老子又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这一段类似绕口令的话,意思是说,真正的大德,是不需要整天去找德的,这才叫有德;而下德,失去德的才会整天喊着德,整天要去找德,所以是无德的。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认为,只有赤子才是最有德的。什么是赤子?出生一周以内的初生儿才叫赤子。所以老子的意思就是说,文明化之后的人类都是“无德”的。缺什么喊什么,整天说德的反而是失德的。

失道而后德

总而言之,在老子的思想里,道是世界观、宇宙观、自然观,德是人生观、社会观,是方法论。

道是宇宙运行规律,是自然法则,它是先天存在的,自然状态下的事物、生命,是自然而然地顺从“道”的,而文明化之后的人类,失去了“道”,所以才要追求“德”,用“德”来遵从“道”。

所以老子才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缺失了上一等级的东西,只好寻求下一等级的东西来替代。道、德、仁、义、礼,是一个比一个低级的,最后的“礼”,已经沦落到具体的制度的东西上了。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整个哲学思想是反文明化的,他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意思就是说“道”的运行方向是往后的,是回归到原始状态的;要实现道的方法就是柔弱,弱化自己,把文明化的东西都去掉,回归到顺从“道”的自然状态中去,也就是以下的田园景象: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不就是活生生的原始氏族社会的状况吗?

上文说过,老子生活的时代是春秋初期,但也开始周朝式微、诸侯相争了。老子看到文明化后的人类竞争的惨烈状态,所以发出了要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氏族社会的呼吁。

老子看到了问题,看到了文明化是远离“道”的原因,但是他提出的解决方法却是错的,往前加速发展也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不可能回头,所以老子的思想虽然很有哲学趣味,但是在世俗社会中得不到普遍推行的原因。

不过,作为我们现代人,有时候停下步伐,时不时往回看一看,或许才能走得更好。

我是@大湾区老程,如果你对文章内容有兴趣,欢迎点击“关注”,就可以继续免费看到我分享的内容了;也欢迎点赞、评论,您的每一个互动都是我前进的动力。

老子无为的道德经讲的是什么(道德经老子说的)(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