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始源于西周,是周王告诫官员的文书。如《尚书·周书》载有《大诰》、《汤诰》、《康王之诰》等。

汉代偶用之。唐代大赏罚时用“制诰”。

宋代开始,文武官员升迁,改秩,追赠、贬罚、追封其祖先,妻室等,都用诰命。

元代有宣命和敕牒两种。一至五品用宣命,六至九品用敕牒。

明代,封一品至五品官员时,称“诰”。

清沿明制,五品以上的官员的封赠命令,就称为“诰命”。六品以下的官员的封赠称为“敕命”。

诰命文书、敕命文书不同于一般文书,它是写在非常贵重的丝织物上的。

诰命夫人主要出现于唐朝、宋朝、明朝与清朝,一般来说,官员的母亲、祖母,嫡妻可以被授以诰命。

诰封的等级是对应官员的品级,一品至五品称为诰命,五品以下称为敕命。

诰命与敕命 形如画卷,轴端一品用玉,二品用犀,三品与四品用裹金,五品以下用角。

但事实上,“诰命夫人”只授予一品、二品官员的母亲,祖母、妻室。一品官员的称“一品诰命”,二品官员的称“二品诰命”“夫人”二字是对受封女性的尊称。

明清时代,身有诰命的女性,连地方官员也要尊敬礼让三分。

“诰命夫人”会有俸禄和赏赐。有代表身份和地位的冠服。还可以参加宫廷大典、进入后宫等。在世时叫封为 诰命夫人,死后叫追赠,但更多的还是一种身份荣誉的象征,无实际权力。

诰命夫人真实姓名(浅析诰命夫人)(1)

诰命夫人真实姓名(浅析诰命夫人)(2)

诰命夫人真实姓名(浅析诰命夫人)(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