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之梦如何反映了做梦者的深层心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三国解谜第三关?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国解谜第三关(三国解谜31)

三国解谜第三关

三国人物之梦如何反映了做梦者的深层心理?

根据西方现代心理学家佛罗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来认识三国人物的梦情景,整理了《三国演义》中的全部人物之梦,在前次的剖论之后继续分析其他梦境,同样能比较清晰的看到做梦人当时的深层心理。

曹操欲连结东吴攻取荆州,孔明和刘备商议后让驻守荆州的关羽主动出击曹操,关羽起兵前躺在床上,忽见一猪,其大如牛,浑身黑色,奔入帐中,径咬自己之足。关羽大怒,急拔剑斩之,声如裂帛,霎然惊觉,乃是一梦。这一梦中包含的深层含义有二:第一,他驻守荆州,两面受敌,这次要主动去攻击曹兵,因而心底有怯。他召手下人解梦时说:“吾大丈夫年近六旬,即死何憾!”(第七十三回)这表明了他对这次出兵的危险性的估计。刚矜的性格决定了他不愿意向成都方面提出增兵的要求,也不愿意向别人亮出怯敌的心理,甚至意识中不承认怯敌,但潜意识却通过做梦将怯敌心理表达为:如果能免除大难,即使足上受些轻伤,也是好的,他的梦完全实现了这种愿望。关羽为什么恰好梦见猪伤害自己呢?原来,关羽善于用不同特点的动物作为不同人物的象征,孙权曾想把他的女儿娉为儿媳,关羽拒婚时回答:“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这里,他把自己比作虎,把孙权比作犬;同样的道理,他一定在潜意识中把曹操比作猪,这个猪占居中原,体形浑木,长满肥肉,等蜀国有力量时一定要将其吞食掉。但自己现在力量不足,却要宰杀这头大猪,难免要受其伤害。第二,关羽是一位不甘失败的将军,他无法忍受别人的伤害,于是在梦中当猪咬了自己的足后,他勃然大怒,急忙拔剑去砍,这是一种自然的心理防御手段,是对伤害者的报复。可见,他的梦是对自己怯敌心理和报复心理的反映,联系关羽北伐曹操的结局,可以看到指挥员战前情绪和心理对战役结局的影响。

曹操临终病危时,有一天问贾诩说:“孤昨宵复梦三马同槽。”(第七十八回)曹操梦中的三马,其实是司马懿及其二子的替代符号,司马懿深有谋略,又很年轻,是魏国的后起之秀。曹操很早就想选拔有才者托付后事,他佩服司马懿的才干,要利用他,但平时对他有一种不信任的态度,操曾对心腹人士华歆讲:“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第九十一回)这种对司马懿的矛盾态度渗透于潜意识中,又通过梦的形式表达出来。梦见三马同槽而食,有两个隐义:其一,他佩服司马懿及其二子司马师、司马昭的才干,希望他们能顺服地为主子所利用,于是在梦中三马驯服地站在槽边而没有乱踢乱咬的行为。其二,曹操喜欢用“供食”来表达自己对谋士的养育之情,比如他和谋士荀彧闹矛盾后给荀彧送去一盒饮食,等荀彧打开后里面并无一物,他以此表示不白养活人,荀彧会意自杀。对司马懿父子,曹操一定在心里对他们说:“不管怎样,我还是愿意供养你们的,你们可不要忘记了我的恩情,他希望司马父子怀着知恩报恩的思想来接受他的供养。于是在梦中三马在槽边吃食。曹操的梦反映了他对接班问题的重视和对司马父子的期望,从这里可以看到曹操对一种特殊的人事问题的思考和处理态度。

孔明在祁山前线临终时,魏延在本寨中梦见自己头上突然生出二角。赵直背过魏延把此梦解释为:“角之字形,乃‘刀’下‘用’也。今头上用刀,其凶甚矣!”(第一百四回)事实上魏延在蜀军中立有大功,但在孔明的手下受到莫大的压抑和伤害。头上长角的动物常用角抵触侵害之物,保护自己。魏延的梦表达了长期受压抑而产生的反抗心理。

孔明在前线病危时,蜀主刘禅闻迅大惊,寝食不安,夜晚他梦见成都锦屏山崩倒。孔明是蜀国的栋梁,也是刘禅作皇帝的心理支柱。孔明病危了,刘禅十分惊恐,入睡后他意识几乎休眠了,而潜意识的惊恐并未消除,一想到孔明之死,尚且觉醒的那部分意识就会立即压抑这种念头,这是意识所不愿意想象的,于是潜意识的惊恐就以山崩的形式在梦中表达。山崩表明了心理支柱的崩倒但又避开了孔明之死,潜意识使自己高悬着的惊恐之心落下,求得了瞬间的安宁。刘禅的梦表现了一个无能的领导人临事前必然发生的惊慌。

魏国大将邓艾在陇西接到伐蜀之诏的当晚,梦见自己登高山,望汉水。汉水在汉中腹地,邓艾在梦中已使自己临近汉水,实现了他夺取汉中的愿望。邓艾作为一名将领,临行前已对伐蜀的胜利充满信心。

钟会率兵伐蜀,进至一山,向导告诉他:“此乃定军山,昔日夏侯渊殁于此处。”他闻之怅然不乐,转过山坡又逢狂风大作,旋风卷起,许多众将跌损面目,失掉头盔。钟会听说定军山有诸葛亮之墓,心中惊疑,遂亲至墓前致祭。这天晚上睡下后,忽见一阵清风,随后有一人纶巾羽扇,步入帐中,钟会起身问道:“公何人也?”那人回答:“今早重承见顾,吾有片言相告:虽汉祚已衰,天命难违,然两川生灵,横罹兵革,诚可怜悯。汝入境之后,万勿妄杀生灵。”(第一百十六回)言罢拂袖而去。钟会欲待挽留,忽然惊醒,却是一梦。他断定是孔明之灵,不胜惊异。钟会这天听到夏侯渊殁于此的旧闻,即心中不悦,使他内心产生了恐惧。其后又遇狂风,这些现象触发了他的迷信观念,他以为这是孔明之灵在与自己作对,于是前往拜祭,他希望自己的伐蜀能不受到孔明在天之灵的阻挠,以便取得成功。晚上他在梦中实现了自己的多重愿望:第一,他的伐蜀得到了孔明的许诺,孔明提出的条件只是入境后不要妄杀生灵,这对钟会是不言自明的道理。第二,孔明告诉他汉祚已衰,天命难违,让他入川后怜悯生灵,这实际上是向他披露了伐蜀必定成功的天意。可见,钟会将他自己的愿望在梦中通过孔明之灵的告诫表达了出来。他在白天心中惊疑之时祭拜孔明之墓,希望能产生效果,晚上的梦完全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从这里可以看到钟会伐蜀前准备收买蜀国民心的既定策略和对伐蜀胜利的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