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菊次郎的夏天》这部电影有过两次误解,第一次是在年少时,久石让的同名音乐已经闻名遐迩,使我一直以为这仅仅是一首纯音乐;第二次误解是以为贯穿整个影片的小男主角正男就是菊次郎,直到片末,北野武扮演的大叔一句:“菊次郎,他妈的,滚吧!”这才知道原来这个邋里邋遢,游手好闲的大叔才是菊次郎。

菊次郎的夏天电影解说影评(豆瓣8.8菊次郎的夏天)(1)

菊次郎告诉正男自己的名字

《菊次郎的夏天》故事内核很简单,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夏天出发寻找母亲从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小男孩正男和婆婆一起生活,有一天偶然发现婆婆口中在遥远地方工作的母亲的地址,面临暑假小伙伴一一去海边度假的情况,正男决定独自一人前往丰桥寻找许久未见的母亲。

途中偶遇邻居夫妻,妻子让丈夫菊次郎护送正男去看望母亲。结果到了正男母亲写信的地址,正男发现母亲已经有了新的家庭,正男伤心失意。回程途中,偶遇之前遇见过的流浪艺术家和机车兄弟,一行人在野外度过了难忘的野营。

菊次郎的夏天电影解说影评(豆瓣8.8菊次郎的夏天)(2)

野营5人组

北野武这部违背他一贯以“暴力美学”风格著称的影片,实际上是和父亲的和解信号。据北野武在《北野武的小酒馆》中所述,菊次郎正是他父亲的名字,而影片中的菊次郎身上也有父亲的影子,爱喝酒,总是骂骂咧咧的……

其实不止菊次郎在影射北野武的父亲,途中遇见的流浪艺术家和机车兄弟,也折射出在家庭关系中不同的父亲角色。

如菊次郎一样独裁者式父亲角色,如流浪艺术家般的智者式父亲角色,以及机车兄弟这种朋友式父亲角色。

一、菊次郎——代表着独裁者式的父亲角色,不知道如何去做好一个父亲,但是内心很爱孩子。

父亲应该成为孩子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第一块绊脚石。

——北野武

网络上有一句话对父亲带孩子总结得非常准确又精辟。父亲带孩子,活着就好。

影片中的菊次郎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角色,因为带着正男,所以妻子给了他五万日元供两人开销。但是菊次郎拿到这笔钱带着正男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最终只余下一万块,靠蹭顺风车前往正男母亲所在的丰桥。

当着正男的面也是脏话连篇;带正男去撬别人的车胎;让正男利用小朋友容易引起同情心的特点,扮惨来搭顺风车。

菊次郎的夏天电影解说影评(豆瓣8.8菊次郎的夏天)(3)

菊次郎让正男扮惨

但正如大多数父亲不是不爱孩子,只是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去爱孩子。如若菊次郎只是一位有着如此多缺点的“父亲”,实在不必要为他着墨。

正男在公园差点被猥琐男猥亵之时,幸亏菊次郎及时出现制止了他,并且在正男离开后,又去教训了猥琐男。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菊次郎是在这件事情后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开始行使作为护送正男的“父亲”角色该有的担当。正男也是在这件事情后开始认识到,这个邋里邋遢、满嘴脏话的不靠谱大叔,有时还是可以依靠的。

正男见到母亲的重组家庭时,年龄再小的他也明白,母亲不来看他绝不是因为工作忙这种安慰之言。

一直以为菊次郎这种话都不会好好说的人肯定更加不知道如何去安慰人,所以此时已经认定菊次郎会懒理这些小孩情绪,就此走开。

没想到偶然看见机车兄弟车把上的天使铃,他强要来给正男,并告诉正男他这是已经搬走的妈妈留下的,只要摇铃天使就会来,借此安慰正男。

菊次郎的夏天电影解说影评(豆瓣8.8菊次郎的夏天)(4)

菊次郎安慰正男

在野营中更是想出多种游戏来哄正男开心,不再沉浸在被抛弃的失意感之内。

菊次郎这种独裁的父亲角色,总是别扭着。别扭的不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真正的关心和想法,总是担着别人误解的人设活着,需要长时间的接触和细腻的内心才能发现他真实的内心。

二、流浪艺术家——代表着领路人式的父亲角色,给孩子指引前路的方向,提出人生建议。

作为孩子,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孩子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

正男和菊次郎在回程的玉米地里再次偶遇流浪艺术家,这使得流浪艺术家不仅仅作为一个偶遇的顺风车主而出现。流浪艺术家的人设决定了他内心是柔软的,所以才会在了解正男的遭遇后,提出让菊次郎带着他去野营。

伤心的时候,最适合的是通过转移注意力来排解。

在影片中,流浪艺术家是除了菊次郎陪伴正男时长最久的人。正男和流浪艺术家相处时应当是最开心的,因为流浪艺术家懂得克制,不像菊次郎般粗鲁,也不似机车兄弟般无厘头。

他会陪着正男玩藏石头这种小游戏,然后将石头变成糖果来拉近和正男的关系;也会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正男讲解北斗七星背后的故事,他并不采用天文学上晦涩难懂的词句让正男去理解,而是因材施教,通过讲述故事去引起正男的兴趣,加深记忆。

这些都是正男此前没有的,婆婆忙于工作,无法辅导正男,同龄人自身知识储备不足,难以担当此任。

菊次郎的夏天电影解说影评(豆瓣8.8菊次郎的夏天)(5)

流浪艺术家讲述北斗七星的故事

正男给流浪艺术家的称呼是好人先生,足以说明他在正男心中的定位。流浪艺术家的父亲角色正如生活中的指路明灯式父亲,他们有睿智的大脑和丰富的人生经验,在孩子遇见困难和曲折之时,用这些人生储藏为孩子答疑解惑。

在野营中,流浪艺术家其实是最不引人注意的。他不像菊次郎一般积极提出新的游戏建议,也不像机车兄弟抛开一切通过“扮丑角”使正男开心。

可是他的存在如山一般可靠,在正男身边嘴角带笑看着他玩笑打闹,就像一位父亲始终是孩子的后盾。使孩子在遇见困难时也更加有底气,因为无论何时,父亲总会为他托底,让他解决困难时少走弯路。

三、机车兄弟——代表着朋友式的父亲角色,不因为父子关系而自觉威严,将孩子视为一个独立人格。

父亲,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

——狄更斯

机车兄弟在影片中呈现的是一个朋友式的父亲角色,毫无长者自带的威严感和距离感,很快就能和正男关系变得亲切。

在野营地和菊次郎与流浪艺术家一起治愈失意的正男,他们不因为自己的长者身份而矜持,愿意为了让正男开心,加入野营。

在野营中,扮外星人,自己一人苦练外星人对正男打招呼的方式,久等不来,回到营地发现大家已经睡得正酣,也不生气;

扮西瓜棒球,一人埋在土里只余一个头在土堆外面,让正男蒙着眼当做棒球敲打;

扮章鱼,两个人在脸上画着奇怪的颜料,沉在水底,随时准备逗弄正男。

这些角色都是他们,这种扮丑角的牺牲精神与彩衣娱亲有异曲同工之妙。

机车兄弟给人的第一观感其实并不太好,穿着皮夹克,骑着摩托车无所事事的两人,很容易让人产生他们就是两个游手好闲的没出息的青年人。

可是在治愈失意的正男这方面,头功应该是算他们两个的,没有他们豁出去的牺牲精神,自然换不回正男的童真笑颜。

菊次郎的夏天电影解说影评(豆瓣8.8菊次郎的夏天)(6)

机车兄弟之一扮演西瓜棒球

机车兄弟朋友的身份不同于正男同龄的朋友,两位长者将自己放在平等的位置来对待正男。因为他们的目标是使正男开心,所以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带着一些讨好的意味,这种感受对于正男来说绝对是具有新鲜感的。

机车兄弟虽然在菊次郎面前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但是在正男面前却是绝对的平等,这不是他们的懦弱,这是他们把正男当做朋友来相处。

正如生活中朋友般的父亲角色,和孩子平等相处,没有隔阂,不因为天然的父亲角色就用强权压制孩子,而是作为朋友没有距离的相处。

写在最后

这三种父亲角色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在家庭关系中权看当事人如何处理亲子关系。

全片最治愈的片段应该是片末那段野营时光,几人忘记时间,忘记身份,每天都沉浸在如何逗弄失意的正男开心,甚至不顾形象的扮丑也无所畏惧。

而影片中最令人感动的却是,无论菊次郎妻子让丈夫护送正男的本意,还是正男和菊次郎途中几次坐到顺风车的经历,或是流浪艺术家和机车兄弟陪伴正男的原因,都是相同的出发点。

为了孩子。

菊次郎的夏天电影解说影评(豆瓣8.8菊次郎的夏天)(7)

菊次郎和机车兄弟

这是整个社会对孩子的善,也是在凸显家庭关系中对孩子的呵护。

《菊次郎的夏天》这部影片因为人文精神的内核,虽然在拍夏天,但是却毫无夏季的躁郁之感,只留下心灵的治愈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