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0日下午,武侠泰斗金庸先生辞世,享年94岁。金庸去世后,有记者前往他的海宁老家采访,见到了金庸的弟弟查良楠。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1)

根据查良楠的表述,金庸去世的消息,他还是从女婿那里听到的,而女婿则是刷手机看到的新闻。消息传到查良楠耳中时,已是傍晚6点多,也就是说,金庸辞世的消息,亲弟弟查良楠知道得比大多数网友还要晚。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2)

查良楠比金庸小了近20岁,他们同父不同母,由于金庸13岁读初中后即很少回家,所以查良楠与金庸虽是亲兄弟,人生交集却少得可怜。

金庸去世后,查良楠面对媒体一边抹泪一边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见哥哥一面,但这个愿意再也实现不了了。”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3)

查良楠最后一次见金庸是1946年,当时他才不到4岁。此后的72年间,他一直守着查家祖宅苦等金庸归来,却一直未能如愿,于是就有人说,金庸太狠心了,居然连亲弟弟的面都不见,然而真是这样吗?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4)

这就得说到另一个人了,他叫查良钰,也是金庸的亲弟弟,对于这个弟弟,金庸非但不狠心,也不冷血,甚至还很热情,完完全全尽到了做哥哥的责任。

金庸亲弟弟查良钰:没有哥哥帮助就活不下来

上面提到的查良楠和查良钰都是金庸的亲弟弟,前者与金庸同父异母,后者则与金庸同父同母。

金庸出自著名旺族海宁查家,在清代,这个家族有过“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的荣耀,即使近代,也出了金庸(原名查良镛)和穆旦(原名查良铮)等名人。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5)

金庸的父亲结过两次婚,第一任妻子徐禄生了5子2女,其中老二就是金庸,老五则是查良钰,值得一提的是,查良钰经历过唐山大地震,而且还是拯救了1000多名工人的“逃生功臣”。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6)

第二任妻子顾秀英(本是徐禄从娘家带过来的丫鬟)生了4子2女,其中查良楠排行第二。

经过这么一梳理,相信大家应该能明白金庸和查良钰以及查良楠分别是什么关系了吧。

金庸的祖父查文清当过县令,在海宁老家建有大宅子“赫山房”,这座宅子现在已经被列为重点文物,并被挂上了“金庸旧居”的名号。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7)

一直留守在老家的弟弟查良楠则与妻子长期住在赫山房,直到上世纪90年代金庸出资几万块,替其修建了一栋两层楼房。

海宁查家在清代很显赫,近代则逐渐衰落,尤其是金庸的父亲查枢卿去世后,大房的7个子女(包括金庸在内)各奔东西,老家也就不复往日的热闹了。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8)

金庸的五弟查良钰,1951年北上抚顺求学,后来又在北京矿业大学就读,尔后又去了河北的唐山市工作,晚年则定居安徽淮南市。他一生颠簸不断,却始终没有回到浙江老家,这一点跟二哥金庸非常像。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9)

查良钰去抚顺的同一年,父亲查枢卿去世。父亲的死,据推测是金庸几十年不愿踏进祖宅的重要因素,也是查良楠始终未能见到哥哥的根本原因。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10)

由于父亲新丧,家里拿不出钱给查良钰做学费,金庸知道后,就赶紧给他汇来100元,正是这100元,让查良钰得以继续上学。

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每到要交学费时,金庸都会按时把钱汇给弟弟。可以说,查良钰能够读完大学,多亏了二哥金庸的资助。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11)

有人可能会说,金庸那么有钱,给亲弟弟资助点学费又怎么了?这样想就错了,因为在那个时候,金庸并不像后来那样发达,甚至还一度陷入人生低谷。

金庸结过3次婚,第一任太太杜治芬与其性格不合,还背着他出轨,两人于1953年离婚。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12)

1956年,金庸与第二任妻子朱玫结婚,次年长子查传侠出生。

而金庸的第一本长篇武侠《书剑恩仇录》1955年才开始连载,金庸人生中另一大事业成就《明报》则是1959年创办的,所以资助弟弟查良钰的时候,金庸自己也混得不怎么样,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倾尽所能让弟弟完成学业,这样的哥哥又到哪里去找呢?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13)

事实上,金庸对查良钰的资助还远不止这些。从1956年开始,查良钰在北京矿业大学就读,那时他已经结婚,6年本科期间,妻子为他生下了6个孩子(其中有两对双胞胎)。

查良钰当时还是学生,没有稳定收入,当时又正好处于困难年代,别说养活6个孩子了,就算养活自己和妻子都够呛。

所幸他有一个好二哥,相隔千里的金庸听闻弟弟查良钰家不断添丁,就赶紧汇钱过去,还细心地买了许多小孩的衣物、奶粉、零食等寄了过去。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14)

许多年以后,查良钰回忆往事,还会动情地说:“没有哥哥的帮助,我们一家子活不下来。”

上世纪50年代的金庸,刚刚开始武侠写作,传媒事业也处于起步阶段,他能够拿出一部分钱来资助查良钰,绝没有外人想象得那么轻松,可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如果不是兄弟情深,那又是为了什么呢?

弟弟患病,金庸请来40多位专家

1981年,金庸受邀来到大陆访问,他立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查良钰,兄弟俩时隔多年也终于见上了一面。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15)

金庸担心弟弟负担不起路费,还贴心地将路费随电报一同发过来,当时受邀的除查良钰外,还有大房所生的其他几名健在子女,留守老家的查良楠与金庸并非一母同胞,他没有得到邀请。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16)

比金庸小一岁的妹妹查良琇曾说过:“二哥很细致,许多事情你没想到,他早就帮你想到了。”邀请兄弟姐妹相聚还不忘补贴路费,这正是做事细致的一种表现。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17)

自80年代以来,金庸经常来大陆访问、游玩,查良钰也因此跟二哥相聚过好几回。但大多数相聚,都是金庸先有了日程安排,然后再通知弟弟前来,唯有一次是例外,那一次,金庸是专程为弟弟查良钰而来到内地的。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18)

1996年的一天,查良钰突然呕吐不止,还浑身抽搐,家人赶紧把他送到医院。

可去遍了淮南大大小小的医院,都查不出病因,医生们束手无策。无奈之下,家人只好赶紧联系金庸。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19)

金庸听闻弟弟患病,立刻抛下手中的一切事务,并动用自己的人脉把查良钰安排进了杭州的邵逸夫医院。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20)

大医院就是不一样,查良钰的病因很快有了结果,原来是脑部的一个瘤子出血了,暂时还不致命,但如果不立刻动手术,后果则不堪设想。

收到结果后,金庸立刻委托院方将全浙江最有名的脑科专家都请了过来,一共多达40余位。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21)

这40名专家前后为查良钰会诊4次,最终定下了手术方案。会诊期间,金庸仍不时地同专家们保持联系,他还提出了一个要求:手术要尽量避免破坏面部美观。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22)

换做一般人,亲人患病时早就手忙脚乱了,金庸居然仍能想到“手术不能破坏面部美观”这么细节的问题,足见他就像妹妹查良琇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做事很细致的人。

知名医院外加众多的知名专家,查良钰的手术做得很成功。金庸得知后,心里也非常高兴,但他仍然放心不下弟弟,一面鼓励查良钰在杭州安心养病,一面又着手准备去杭州的行程。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23)

当时从香港直接去杭州不太方便,为了尽快见到查良钰,金庸选择绕远路,先飞到北京,然后再从北京转道杭州。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24)

可惜飞机抵达北京时正好碰上大雾,金庸只得在机场又等了一天,第三天才赶到杭州见到刚刚经历过脑部手术,尚在恢复期的五弟查良钰。

那一年金庸已经是72岁的老人了,可他一见到弟弟,却立刻飞奔过去,也不顾自己舟车劳顿没有休息,扶着弟弟就帮他做起了康复训练。

弟弟是唐山大地震“逃生功臣”

金庸的12个兄弟姐妹都是普通人,其中有许多还是普通农民,比如留守老家的弟弟查良楠,随女儿住在临安乡下的妹妹查良琇。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25)

在一众手足中,真要说起来,查良钰倒是除金庸之外最“有名”的一个,这跟他的工作经历有关。

1976年,查良钰在唐山工作,那一年唐山发生了什么事,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吧。

没错,查良钰经历了唐山大地震,而且地震发生时,他正处于最危险的煤矿矿井里。但幸运的是,查良钰逃过了一劫,不仅如此,他还带领着1060名井下工人顺利逃生。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26)

单凭这一件事,查良钰就足以被评为“大英雄”了,但是那场灾难实在是太大了,而像查良钰这样的英雄事迹在那场灾难中并不罕见,所以直到今天,也没多少人知道金庸有个亲弟弟居然是唐山大地震的“逃生功臣”。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27)

可惜的是,查良钰虽然带着一千多名工友从地震中顺利逃生,他的妻子却没能躲过这一劫,当时正在家中的她,成了大地震几十万遇难同胞中的一员。

1996年手术成功后,查良钰恢复得还不错,但这次凶险的经历还是给他的身体留下了巨大隐患。

2002年,查良钰又一次突发脑出血,这次却没能抢救成功。

得知弟弟去世的消息时,78岁的金庸泪流满面,五弟查良钰这一走,同母的兄弟姐妹就再也不剩几个了。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28)

随着2018年金庸的离世,大房徐禄所生的7个儿女中,则只剩下93岁的查良琇,以及住在上海、同样90多岁的五弟查良浩。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29)

金庸对留守老家的异母弟弟查良楠或许不够热情,但对同母的几个手足,却是尽到了做哥哥的责任的。这当然不奇怪,能够写出那种“侠骨柔情”的人,又怎么可能是冷血生物呢?

查良镛武侠(金庸弟弟查良钰)(30)

至于他为什么70多年不愿回老家看看,不愿见弟弟查良楠一面,肯定是另有隐情的,或许正如大家推测的那样:跟他父亲查枢卿的死有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