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解放战争知识点(历史知识梳理之高中历史之通史版之新文化运动及新民主主义革命)(1)

一.新文化运动

(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辛亥革命失败后,黑暗重新笼罩中国大地。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使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另一方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人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新制度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由此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2)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锐意改革,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纷纷到北大任教,北大学术思想空前繁荣。同时《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这样,《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3)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陈独秀发表文章指出“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新文化人士宣传的民主思想,不仅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权力制衡等政治民主,也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观念。新文化人士所提倡的科学,主要指与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陈独秀号召青年以民主和科学并重.用以战胜恶社会。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树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下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厘清与扬弃。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他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随后.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史学革命南此开始。鲁迅写出《狂人日记》等小说.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4)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它促进人们更加迫切地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

1.五四运动(开端)

(1) 巴黎和中国外交的失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法国巴黎举行“和平会议”。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但是,英、美等国操纵会议.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2)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学生3000余人汇集天安门广场,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要求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不断遭到军阀政府的镇压。为了声援学生,上海工人举行大罢工。从此,工人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随后,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三罢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并波及全国。在人民群众的压力下,军阀政府罢免了曹、陆、章三人的职务,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喷薄欲出。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当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受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中国的一些新文化人士开始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在1918年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李大钊成为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一年,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其中.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各地建立。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10月,李大钊等人在北京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武昌、长沙、广州等地共产党早期组织也相继建立,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3)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周焘、刘仁静,湖南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的董必武、陈潭秋。山东的王尽美、邓恩铭,广东的陈公博、包惠僧、周佛海共13人.代表全国五十多名党员,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大会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大会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大会还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中国共产党”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 国共合作实现的背景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曾一度以为民族、民权主义已经实现,而只需专注于民生主义。可是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歧治专制与社会黑暗,以及二次革命、护国、护法斗争的相继失败,使他萌发“重新革命”的念头,开始寻找新的救国途径和力量。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风暴,使处于苦闷与彷徨中的孙中山看到了希望。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决定吸收共产党员加人国民党,改组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丁人运动中,也深感要战胜强大的赦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 国民党“一大”和新三民主义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民权主义是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选修4】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党敢郑重宣言,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当组织自由统一的中华民国。”“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与发展.是指导新时期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体现了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3) 黄埔军校建立

【选修4】经历了数次革命后,孙中山深感中国革命所以不能成功,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他决定筹建军校。1924年.在广州成立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由蒋介石担任校长,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并派许多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到军校学习。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

(4) 孙中山北上

【选修4】1924年秋,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并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共商国是。孙中山为了谋求国末和平统一.毅然抱病北上。在北上途中,他反复宣传召集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病在北京逝世。他在临终遗嘱中说: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厦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放,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5)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思考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他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4.北伐战争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国共合作后,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时,国民党内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代表的反动势力日益猖獗。1927年4月12口,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上海突然发动反革命政变.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7月15日,汪精卫也公开与共产党决裂,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