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演员于荣光正在筹备与成龙合作的新电影《新警察故事》。
中场休息时,于荣光看着手机里三弟的未接来电,拨通了三弟的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焦急的声音:“二哥,爸得重病了,你赶紧来看看吧。”
消息来得太突然,于荣光懵了一下,一向健康的父亲怎么突然就得病了?
没来得及细想,于荣光就赶快和剧组导演协商,随后坐上了回北京的飞机......
一、两瓶酒走上演艺路于荣光的父亲于鸣魁是京剧界的名角,他所主演的京剧《杨家将》曾经红极一时。
于鸣魁
而于荣光也在父亲的熏陶下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是于鸣魁最初并不认可于荣光,也因为这个,父子俩曾经一度存在误会和隔阂。
小时候的于荣光非常调皮,和其他兄弟姐妹不同,于荣光好动,喜欢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也正因如此,他经常在父亲练习唱念做打的时候在旁边偷偷学习,这一来二去,还真学到了一点本事。
但有一次,于荣光在院子里偷偷练习的时候,被父亲逮了个正着。
于鸣魁非常的生气,拍着桌子对于荣光喊道:“谁让你偷学京剧了!?”
说着拿起鸡毛掸子就要往于荣光身上打,一旁的母亲拦都拦不住。
于荣光很不解为什么父亲自己是京剧里的名角,但是却不让自己学京剧。
此后的于荣光便开始了叛逆期,处处和父亲作对,他觉得父亲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每次父亲让他好好念书,他就总是唱反调,偏不好好读书。
结果每次成绩下来都很不理想,又少不了父亲的一顿打。
可父子之间的感情往往就是如此别扭,于荣光是越打越叛逆,于鸣魁的教育方式显然并不适用。
于荣光
直到有一次于荣光听到父母亲的对话,才真正明白父亲的不让自己学戏的原因。
这天于荣光放学回来,路过父母房前,听见父亲说到自己的名字,出于好奇,于荣光便趴在门上悄悄地听着。
只听见母亲说:“你为什么不让老二学戏啊,他那么喜欢,想学就让他学嘛。”
于荣光
而于鸣魁叹了一口气说道:“不是我不让他学,我是不想让他偷学,好好跟我说说光明正大的学不行嘛?偏要躲在角落里偷偷看,哪里有光明磊落的男子汉气质!”
听到父亲的真正理由,于荣光很欣喜,原来父亲不是不让自己学,是想让自己主动提啊。
但是于鸣魁又继续说道:“而且,学戏是要下苦功夫的,台上10分钟,台下十年功,他能吃得起这个苦吗?”
这话让于荣光有些不服气了,怎么就吃不了苦了?父亲也太看不起自己了吧。
于是于荣光冲动之下推开门朝父亲喊道:“我怎么吃不了苦,我可以的!”
见到破门而入的儿子,于鸣魁夫妇有些诧异,于鸣魁说道:“好!你想学,我就带你学!”
而真正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学戏当中,于荣光才明白父亲所说的吃苦有多苦。
于荣光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被父亲拉起来吊嗓子,不论寒冬酷暑,一天也不能落下。
除了早起,于荣光还要练习各种腿脚功夫。
抱着石头蹲马步一个小时、头上顶着碗两个小时不能掉下来,这些都让于荣光觉得自己不是在练习唱戏,而是在耍杂技。
但也正是这些扎实的基本功为于荣光以后走上武打演员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转眼间,于荣光已经满18岁了,于鸣魁开始带着于荣光试戏。
1978年,于荣光主演京剧《三岔口》、《伐子都》,在北京和全国的京剧大赛中获得了多个奖项。
于荣光还进中南海给邓小平唱过戏,眼看着于荣光的京剧生涯开始风生水起,于荣光却中途放弃了京剧决定当一名演员,这可把于鸣魁气得不轻。
1982年,香港导演徐小明看了于荣光的京剧演出后,一下子就看中了这个小伙子。
徐小明认为于荣光不但基本功扎实,而且悟性特强、扮相不错,是一位难得的文武全才。
于是极力地劝说于荣光参演自己的新电影《木棉袈裟》。
《木棉袈裟》剧照
而于荣光在徐小明的劝说下,也萌生了想要当武打演员的想法。
但是,于荣光刚把这个想法给父亲于鸣魁说,于鸣魁便大发雷霆。
在于鸣魁看来,于荣光三心二意,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如果没有坚定地选择京剧,就是丢了自己的脸。
于荣光也料到了父亲会发火,于是在此后的几天里,于荣光没有再提转型当演员的事。
但其实,于荣光早就已经谋划好了如何让父亲同意。
于鸣魁见儿子没在提当演员这事,以为自己说服了儿子。
但是,五天后,于荣光提着两瓶酒回到家里,想要爷俩喝两口。
于鸣魁平时就爱喝酒,现在看儿子愿意陪自己喝,自然高兴。
但是于鸣魁不知道这其实是于荣光给父亲下的“套”。
等到喝得正酣时,于荣光又一次向于鸣魁提出了自己想要拍电影的事情。
于鸣魁刚想发火,于荣光打断了于鸣魁想要脱口而出的话,开始给父亲讲自己以后的规划和人生。
于鸣魁最终被于荣光说服了,说道:“你想好了我就不拦着你了,好好干吧,好自为之。”
于是于荣光走上了电影演员的道路。
二、一壶酒隐瞒真实病情《木棉袈裟》上映后,于荣光一炮走红,成为当时红极一时的武打演员。
随后于荣光也接到越来越多的电影角色。
《古今大战秦俑情》、《联手替探》、《铁马馏》、《东方不败》、《超级计划》等等。
一个又一个银屏形象的树立,为于荣光以后的星路铺平了道路。
“我不能说命运之神对我有多么偏爱,今天自己有了一定的成绩,我总觉得这是生活对我的赐予。不过自己并没有因为有了知名度而固步自封,相反,我要用自己的全部热情来回报生活对我的厚爱。”
于荣光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道。
他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幸运儿。
非表演科班出身的他在演艺圈里打拼,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得到行内人的认可。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于荣光常年在外打拼,陪伴陪父亲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于鸣魁经常几个月甚至一年都见不到儿子。
没想到,父子俩再一次喝“酒”谈心已经是于鸣魁患病的时候。
2003年于荣光接到父亲身患重症的消息,便从香港赶到北京。
到了北京就直奔三弟所说的北京军区总医院。
于鸣魁的肿瘤是在一次按摩中发现的。
就在于荣光赶到北京的前几天,74岁的于鸣魁正在练功,一不小心扭到了腰。
于鸣魁的朋友中有位非常擅长按摩的人,于是于鸣魁就让朋友给自己按一按。
但是不按不知道,一按竟然查出毛病来。
于鸣魁的老朋友在给他按摩的时候,发现于鸣魁的腰间有肿块,赶紧告诉了于鸣魁的儿子。
这才带老爷子上医院检查,发现了肝部的肿瘤。
查到肿瘤时,已经是中晚期。
于荣光来到父亲的病房门前,透过玻璃窗看到病房里浑身上下插满管子的父亲,如鲠在喉。
两个弟弟见到于荣光焦急地问道:“二哥,咱爸这么要强,这该怎么开口啊。”
于荣光看着病床上的父亲,坚定地说道:“不能让咱爸知道他患的是绝症,咱们就只能瞒着,告诉他是小病。”
于荣光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走进了父亲的病房。
于鸣魁见于荣光来了,挣扎着要起身,于荣光赶紧让父亲躺下。
于鸣魁说:“荣光,你来了,他们都说我得的是小病,但是小病为啥这么大动干戈,你告诉爸实话,我只信你的。”
于荣光挤出笑容对父亲说:“爸,真的就是小病,没啥大问题的,你过几天就能出院了。”
于鸣魁半信半疑,但是也没再说话。
于荣光为了让老爷子完全相信,托朋友给自己捎了无醇的葡萄酒。
于荣光带着酒到医院看父亲,提着酒对父亲说道:“爸,你看我给你带什么了?”
于鸣魁见于荣光手里提的酒,顿时就来了精神,父子俩便开始喝酒谈心。
于荣光借机对父亲说:“你看我说什么来着,你这都是小病,就是为了效果好才这么大动干戈的,不然医生怎么可能让您喝酒呢?”
于鸣魁并不知道这酒是无醇的,信以为真。
由于于鸣魁年龄大了,治疗肝部肿瘤只能采取介入治疗的方式维持生命。
这种治疗方法最受罪,需要从大腿根部做静脉插管,一直到肝脏,利用药物将肿瘤钙化,直到消失。
但是疼痛和不适感也是不言而喻的,于鸣魁都坚持下来了。
因此他还转到了家里附近的社区医院接受介入治疗。
于鸣魁的气色慢慢的好了起来,全家人都因此而感到高兴,于荣光也可以安心的拍戏了。
但是由于父亲每年大大小小的手术就有好多。
为了方便照顾父亲,于荣光推掉了许多需要在各地拍摄的电影。
开始接在北京拍摄的电视剧,这样就能够离父亲近一点。
而于鸣魁也很担心儿子的身体。
由于常年都要拍武打戏,于荣光的身上到处是伤。
虽然他每次去看父亲的时候,总是会穿盖住伤口的衣服,但是作为京剧名角的父亲又怎能不知道这一行的辛苦。
每次于荣光在病床前此后于鸣魁,于鸣魁总是喘着粗气对儿子说:“你啊,年纪也大了,以后少接点武打戏。”
这个时候于荣光总说自己身体好着呢,让父亲不要过分担心,但是转头眼泪就已经挂在脸上。
父亲已经被病魔折腾得这么痛苦,却还想着自己过得好不好,于荣光实在不忍心。
有时候他会想,为了让父亲待在儿女身边久一点而让他深受药物治疗带来的痛苦和折磨会不会太自私了?
可是作为儿女,谁又不想让父母能够活得久一些,陪伴自己久一些呢?
家永远是避风的港湾,没有了父母的存在,以后就再也没有家了。
于荣光常常看到父亲在每一次手术后咬着牙都不愿意发出痛苦的呻吟。
不仅是儿女,父母也在努力地活着啊。
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于荣光的眼泪就止不住的往下掉。
一辈子要强的父亲有一天病倒了,看着他在病床上不能像从前一样教自己练功,于荣光的内心是说不出的复杂心情。
三、“永远活在我的心中”然而,父亲还是没能战胜病魔,在一次重感冒后,离开了人世。
2010年8月,于鸣魁已经和肿瘤抗争了7年,病床上的于鸣魁已经瘦得像个纸片人似的。
其实在那次病房喝酒谈心过去大概一年后,于鸣魁就已经知道自己的病是治不好的。
但是为了能够陪孩子们时间久一点,于鸣魁就陪着于荣光和弟弟们演完了这场早就已经知道结局的“戏”。
这天,于鸣魁突然得了感冒,病情一下子急转直下。
于荣光的弟弟立刻将父亲从社区医院转到了解放军总医院,随后通知了远在云南拍戏的于荣光。
于荣光赶到北京后,医生告诉他,肿瘤已经扩散,老爷子已经进入病危阶段了。
看着病床上呼吸困难的父亲,这一次于荣光决定好好的陪父亲走完最后的时光。
在父亲的病床前,于荣光给他讲过去的故事,自己的剧组的故事。
而于鸣魁则断断续续地讲述着自己曾经京剧名角的往事,并且怀念起自己曾经搭档的老朋友。
于荣光见父亲非常希望见到自己的老朋友们,于是到处搜集信息打电话,集齐了于鸣魁天南地北的京剧朋友。
朋友们闻讯纷纷来北京看望病重的于鸣魁。
这天于鸣魁再次见到自己的老朋友们,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眼泪哗哗地往下流。
和老朋友相见,他异常的精神,和他们谈起曾经的事,眼里满是怀念。
由于这次见面,于鸣魁的身体竟有些许好转,于荣光和弟弟们很高兴。
2010年9月底,于荣光回到剧组和导演商量拍摄的时间。
但是于荣光前脚刚走,于鸣魁后脚病情就恶化了。
在弟弟给于荣光打完电话不久,于鸣魁就离开了人世。
10月1日下午5点,当于荣光赶到解放军总医院时,终究还是没能和父亲见上最后一面。
于鸣魁在临走前,眼睛一直盯着病房门口。
但是于荣光却始终没有出现,于鸣魁慢慢地合上了眼睛,再也没有睁开。
于荣光拖着沉重的步伐来到太平间,看着父亲已经苍白的脸颊,抚摸着父亲已经略显僵硬的身体。
于荣光还是不愿意接受父亲已经去世的事实,他久久的坐在父亲的遗体旁边,细数着过往......
10月5日,于荣光和兄弟们在八宝山给父亲开了追悼会。
追悼会上,除了于荣光兄弟几个和母亲,再没有别人。
于鸣魁曾经叮嘱他们,自己死后不声张、不请客,而于荣光最终也尊重了父亲的遗愿,给了父亲一个安静的葬礼。
后来,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他这样说道:“父亲就如我心中的一棵大树,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