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最神秘的青铜器(看珐琅器前世今生)(1)

华夏最神秘的青铜器(看珐琅器前世今生)(2)

华夏最神秘的青铜器(看珐琅器前世今生)(3)

华夏最神秘的青铜器(看珐琅器前世今生)(4)

日前,晚报小记者团走进青岛铭史堂工匠艺术博物馆,在馆长的带领下,了解柱础、瓷凳、屏风、景泰蓝等镌刻着中华文明的古物知识,近距离感受其中极致的工匠精神,领略古物背后的奇闻趣事,了解精致工艺品的制作原理,体验在“神秘展厅”探险的乐趣。

陶醉:置身其中感受历史

首先映入小记者们眼帘的是一排具有岁月气息的柱础,这些饱经沧桑的“老者”奠定了本次研学的古朴基调。展馆以柱础为核心,纵跨柱础起源到发展至今的整个历史演绎过程,对柱础的文化背景、功能作用、造型形式、雕刻纹样、制作工序和地域风格等做了详细展示。馆长在文物讲解中引用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小记者们细细聆听讲解,并伸手去感受柱础的雕花纹路。古色古香的屏风,通透细腻。工匠艺术的气息藏于馆内,小记者们从琳琅满目的艺术品中,感受置身历史长河中的奇妙氛围。

有趣:区分“海兽”和“神兽”

大家围在展馆中间的两个景泰蓝缸旁观赏,“这两个缸叫做铜胎掐丝珐琅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景泰蓝。 ”馆长介绍,这对《山海经》景泰蓝缸的直径约120厘米,其上运用掐丝工艺绘制了栩栩如生的海兽。 “老师,缸上绘制的图案从外观来看,像极了牛、马等陆地生物,为何称它们为海兽呢? ”一位小记者提出了问题。馆长耐心解释道:“身上有鱼鳞是海兽,有羽毛或者业火则是神兽的象征,《山海经》中的其他生物也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分类。 ”于是,小记者们饶有兴趣地在景泰蓝缸上寻找各种不同的海兽。

揭秘:珐琅器的前世今生

穿过一片别致的休息区,一个全新的空间进入小记者们的视野,这里陈列着大量精美绝伦的珐琅器,在灯光下散发出历经岁月沉淀的气息。“在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时俘虏了一批阿拉伯的工匠,使得珐琅器的制作工艺传入我国。从明代开始,珐琅器经过了漫长的波浪式发展过程,最终在清代发展到鼎盛,当时在位的皇帝具有极高的审美能力。 ”这时,小记者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是乾隆帝。”馆长继续娓娓道来珐琅器的前世今生。

体验:寻找“猴子”和“凤凰”

到了“探险”环节,小记者们更是充满了热情。馆长一说“开始”,小记者们便瞬间冲进光线较暗的探险区域,化身为“小探险家”,寻找着未知的宝藏。大家需要借助手电筒和灯笼,才能看见两边的藏品,目标是找出雕刻的猴子和凤凰。蹲下,起来,左看,右看,为了寻找蛛丝马迹,大家连墙面都不放过。经过一一排查,反复确认,小记者们纷纷喊出自己的寻找结果。随后,馆长公布了正确答案:3只猴子,5只凤凰。探秘之旅结束后,大家依依不舍地合影留念。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张译心 摄影宋新华实习生赵琳唐莎小记者王浚哲王紫毓徐言渝董丛恺 许琪文 周敬雅 肖淳元 李俊毅刘璐菡 李云乔 高天一 王淑恩 张智程 吴梦钰刘瑞琦邵静好

小记者手记选登

入古色,品古香

青大附中初一十班徐言渝

“人类从蒙昧走进文明,其留存的器物是最好的见证。 ”时过境迁,美景常驻,一些珍贵古物被收集起来,珍藏在安静而厚重的一隅。今天,我走进铭史堂工匠艺术博物馆,去欣赏了雕刻着中华文明的古物。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感觉像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不是喧闹的城市,不是人来人往的吵闹之处,一股诗情画意的情调自然流淌在心际,各色各样的纸灯笼,大大小小的珐琅器,盘旋在柱子上的雕梁画栋……种种物件汇聚成了一方古色古香的房间。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做工奇巧的珐琅器了,我的目光停留在“山海经景泰蓝缸”上。细细端详,这是一个很大的水缸,外侧刻画了翻滚着滔滔波浪的江水。在浪中,随浪而舞的龙栩栩如生,且看它们有的瞪着双目,不怒自威;有的张牙舞爪,气势汹汹;有的耀武扬威,得意洋洋。除了龙,还有存在于《山海经》中牛头鱼身的奇异动物。千奇百怪的异兽在水间穿梭着,汇聚成了一幅妙不可言的画卷。

铭史承志,修身爱国

福州路小学二年级五班王浚哲

这个博物馆里陈列着景泰蓝珐琅器、砖雕、木雕、水烟壶等上千种器物。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了珐琅器的做法,用又细又软的铜丝掐成各种图案花纹,粘在铜胎上,天然矿石磨成粉填充,然后烧制成器物。由于制作工艺十分复杂,珐琅器是尊贵地位的象征,也是作为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的国礼。在展厅中,“清末山海经成对景泰蓝缸”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这口大缸大概需要三个同学伸开胳膊才能环绕抱住,色彩鲜艳,花纹精致,上面栩栩如生地画着《山海经》怪兽,有夔龙、夔牛、麒麟等。通过今天的参观,我感受到中国传统工匠的精湛技艺,特别是景泰蓝珐琅器,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我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十分自豪。

工匠艺术博物馆游记

洛阳路第二小学五年级二班王淑恩

柱础是古代建筑中承受屋柱压力的奠基石。古人真是太聪明了,用它们承接柱子的压力,结实防潮还美观。它们默默无闻,却承受着整个房屋的重量。看了这些,我更明白了为什么在学习中要打牢基础。因为基础不牢,房子就会倒掉。在这些展品中,我最喜欢的是山海经成对景泰蓝缸。它以蓝色为主调,两端有大狮子口的金色把手。在这个缸上,还画了许多古代的怪兽:棕色的上半身像牛,下半身像龙的怪物;像龙却长着肉色牛角的黑色巨兽;长得像鹿却又有鱼鳞的怪东西,形似龙头却写着“王”的庞然大物等等。古人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更了不起的是铸造这些展品的工匠,把这么美丽的想象呈现出来。

工匠艺术体验之旅

浮山路小学五年级四班王紫毓

大厅里有两排瓷凳,在古代没有降温的工具,夏天屋里非常热,但是坐在瓷凳上就会觉得很凉快。我还看见一个石猴,捂着嘴,听说原先有三个这样的猴子,现在只剩下一个了,它们代表着《论语》里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这里面的每一件馆藏品,无论材质还是装饰造型,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工匠的精湛技艺,我通过这些物品感受到,古代人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的!

来源: 青岛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