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战友报缘 战友新报

2022-08-01 06:30 发表于北京

战友疗养重聚感言(战友新报诗苑百花)(1)

战友疗养重聚感言(战友新报诗苑百花)(2)

战友疗养重聚感言(战友新报诗苑百花)(3)

“八一”畅想

○程宝林

也许是把穿久的军装

当成了无法割舍的皮肤

也许是把听惯了的军号声

当作了激越铿锵的冲锋

也许是把枪炮舰艇

视为了捍卫岁月静好的盾牌

于是我对“八一”

有了一种生死依恋的约定

看到“八一”军旗风展

心儿总会有一种别样的驿动

每到“八一”这个特殊的日子

也总要与战友举樽吟唱抒发豪情

我站在现实的门槛踟躇

回望历史深处的“八一”

血色的步履有激昂也有沉重

战友疗养重聚感言(战友新报诗苑百花)(4)

想起了“八一”

我自然会想到南昌“英雄城”

唐代诗人王勃赞誉其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而南昌真正耀眼寰宇

则是因为周恩来朱德叶挺刘伯承

还有这些前辈率领的英雄士兵

那一天,他们把愤怒压进枪膛

喷发的火舌烧灼黑暗天空

冲锋号角唤醒愚昧的大众

烈士鲜血把“八一”战旗染红

那一天,我们党有了自己的枪杆子

革命者告别了赤手空拳的呐喊抗争

高举起镰刀斧头旗帜奋勇冲锋

在钢枪与子弹组合发出的吼声中

催醒出一个红彤彤的世界

迎来了一个崭新的黎明

从此,病入膏肓、命运多舛的祖国

才有了抬头挺胸、屹立世界的可能

战友疗养重聚感言(战友新报诗苑百花)(5)

想起了“八一”

我自然会想起人民军队的艰难启程

“三湾改编”、“古田会议”

这些载入史册的重大军事活动

泛黄的经典里闪耀着哲理的律动

“党指挥枪”军魂思想

“支部建在连上”组织原则

官兵平等的基层民主作风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纪律规定

实行政治建军

坚持思想建党

废除体罚肉刑

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从此,人民军队的性质

不再晦暗朦胧

从此,这支脱胎于旧军队的武装

一下子迎来脱胎换骨的新生

战友疗养重聚感言(战友新报诗苑百花)(6)

想起了“八一”

我自然会想起举世闻名的血色长征

反围剿斗争的失败

数个根据地的丧失

红军被迫战略大转移

飞夺泸定桥

翻越腊子口

血战湘江

两万五千里的英雄壮举

谱就的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史诗

将士们也在思索

人民军队向何处去

前进的方向在哪里

怎样走出失败的阴影

在贵州遵义城那个小楼里

八十多年前的那场会议交锋

将这支队伍的指挥棒

交给了英明领袖毛泽东

正是由于遵义会议的光芒

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

从此,将士们在血泊中重新站起

从此,这支军队在绝望中涅槃再生

忘不掉啊!湘江战役的血雨醒风

陈树湘率“绝命师”殊死断后

五万壮士喋血浪吼涛卷的湘江

红军的鲜血把江水染的通红通红

忘不掉啊!那些“洋马列”的水土不服

不懂国情的瞎指挥

差点将中国革命葬送

虽说数次从敌人围剿中侥幸突围

但红军将士付出的血色代价

真的让那几个“洋马列”无地自容

“主心骨”一换天下定

山沟里的“土马列”神灵威名

蒋介石的的铁箍围堵

竟被毛泽东的“四渡赤水”破阵失灵

爬雪山过草地如同九死一生

演绎出亘古未见的绝世豪情

战友疗养重聚感言(战友新报诗苑百花)(7)

想起了“八一”

我自然会想起陕北延安的土窑洞

这里的山沟沟盛产信天游

也盛产飞扬的黄土苍凉的寒风

但这也挡不住红军的浪漫豪情

那个叫梁大牙的红军排长

在邮公所收缴了几份《大公报》

其中一则陕北红军活动的消息

吸引了领袖毛泽东深邃的眼睛

这支走过了二万五千里的队伍

这群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士兵

从此,延安走进红军将士的眼中

从此,红军聚集到宝塔山下

从此,红军走进了南泥湾

从此,红军在这里扎寨安营

忘不掉啊!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领袖的帏幄匠心气闲神定

为这支军队争来了合法身份赢得了正名

国共的第二次握手

标志着抗日民族战线的形成

忘不掉啊!领袖虽偏隅一方炼狱

却也吟诵出众多经典的豪放诗情

他将雄伟苍劲的笔触

为前行的大幕画龙点睛

漫卷西风的红旗

缚住苍龙的长缨

荡涤如血的残阳

如铁的雄关漫道

在多娇的北国风光里

为中国革命指点迷津

雾霾重重的道路瞬间柳暗花明

忘不掉啊!枣园窑洞散发的光芒思想

岁月愈久愈可珍贵

《论持久战》

《反对党八股》

《实践论》

《为人民服务》

汩汩的哲思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涌动

凛寒的山坳凝化为烁古耀今的理论圣地

那几百篇镶嵌哲思的经典宏论

廓清了半封建半官僚社会的混沌迷雾

解开了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难解的方程

为了一个民族新生

绘制出最科学的方案最美丽的图形

战友疗养重聚感言(战友新报诗苑百花)(8)

想起了“八一”

我自然会想起西柏坡

这个太行山下不起眼的山村

迎来了一支陌生而又熟悉的队伍

他们从黄土高坡东渡而来

他们从宝塔山下到这里聚集

“五大书记”坐阵中军帐

在世界上这个最小最简陋的作战室

却拨动了小小寰球

下注了一盘举世皆惊的大棋

运筹于帷幄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如同秋风扫落叶

彻底结束了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

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迎来了一个共和国的新生

战友疗养重聚感言(战友新报诗苑百花)(9)

想起了“八一”

我自然会想起抗美援朝那场伟大斗争

其时新生的共和国百废待兴

长期的战争还没来得及医治伤痛

饱经多难的人民亟需休息养生

可战火已引燃到祖国边境

炸弹不时在家门口示威逞凶

打,无疑是“以卵击石”

完败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打,就难以真正立国

和平发展只能是“黄粱一梦”

在世人难以置信的目光中

伟人的大手有力一挥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超人的智慧和冲天豪情

单挑16个凶煞恶凶

用近乎冷兵器似的装备

与热兵器装备决一雌雄

以“气多钢少”的气慨

让“钢多气少”的敌人认怂

松骨峰、长津湖、上甘岭······

让世界重新认识了站起来的新中国

无所畏惧,铁骨铮铮

战友疗养重聚感言(战友新报诗苑百花)(10)

想起了“八一”

我自然会想起1949年以来不平凡的历程

人民军队中流砥柱

被人民誉为“钢铁长城”

崇高的评价彰显着无坚不摧

令任何敌人不敢造次胆战心惊

曾几何时

这一淬火的“钢铁”啊

风吹雨淋曝晒氧化

开始有了锈迹的斑点污渍

“长城”的”缺口”愈来愈大

优质的“钢材”

被“堕落的焊接工”肆意玩弄

点焊腐蚀的“长城”

随时有“坍塌”的可能

这不是街谈巷议的危言耸听

真是苍天有眼祖国有幸

一双纠偏的大手

严惩了那些不合格的焊接工

“新古田会议”去劣除锈扶危定倾

初心使命匡正回归

“钢铁长城”再次重现伟岸雄风

战友疗养重聚感言(战友新报诗苑百花)(11)

想起了“八一”

我的心情总是难以平静

每到这一天

脑海不时浮现历历往事

那些坎坷崎岖

那些曾经的伤痛

那些锥扎的呻吟

仿佛一直在耳际轰鸣

让历史告诉未来

让伤疤敲响警钟

蕴含初心的来路

仍布满诸多陷阱

培根与毁根的较量

铸魂与蛀魂的斗争

始终是浪急涛涌

唯有高举领袖旗帜

赓续血洗的优良传统

军队才能永葆性质本色

焕发胆魂血性

其实,我深知自己人微言轻

但我是一个赤子

也是一名老兵

位卑未敢忘忧“军”

谨以我的铮铮之言

祝愿“八一”军徽光采熠熠

祝福“八一”军旗代代鲜红

注释:文中的梁大牙,系指梁兴初,江西吉安人,铁匠出身,因门牙突出得此雅号,抗美援朝时期任38军军长,后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

战友疗养重聚感言(战友新报诗苑百花)(12)

战友疗养重聚感言(战友新报诗苑百花)(13)

【诗人简介】程宝林,河北邯郸人,1980年10月入伍,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历任原北京军区第一通信总站战士、技师、组织干事、宣传干事、组织股长,军区司令部直属工作部组织干事,司令部办公室秘书、司令部直属工作部组织处长、司令部副师职研究员、华北宾馆党委书记、司令部直属工作部副部长、中部战区联合参谋部直属工作局副局长等职,大校军衔。曾被《解放军生活》《军队党的生活》聘为特约记者,发表新闻、文学、摄影和学术作品500余篇,散见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法治日报》《北京日报》《战友报》《解放军文艺》《解放军生活》《军队党的生活》等刊物。被军区评为优秀政治机关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指导基层建设优秀机关干部,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战友新报」编委会

总编辑 任东升

助理 张大帅

顾问 孟祖眉

编审 程宝林 刘国震

编务 吕红军 崔吉盛

专栏主编

李国江《诗苑百花》 石城《长城风景线》 李化民《小说连载》 骆立言《行走中国》 春 晓《红色文化》 李玉银《健康兵法》 续慧龙《艺术天地》

张福荣《法院人法院事》

能 戈《纪实连载》

梁陆涛《币说故事》

美术总监 刘轩逸

经营总监 张峻峰

本期主编 李国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