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英这个角色是杨家将小说中最受欢迎的角色,也是中国古代故事中四大巾帼英雄中的一位。解读杨家将的学者向来不会绕过穆桂英这样重要的人物,而她的历史原型也是杨家将粉丝关注的重点。然而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却没有在正史中找到对应穆桂英的人物,很多人认为穆桂英是凭空虚构的角色。后来有的研究学者发现了明代女将秦良玉身上有很多特质与穆桂英相仿,于是又有人提出秦良玉是穆桂英的原型。可是从我看到的历史文献上推测,穆桂英既不是虚构,更不是以秦良玉为原型塑造,而是真实存在的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将领。

杨门女将真实历史真相(大话杨门十八穆桂英原型不是女将秦良玉)(1)

最早的穆桂英虚构论是源于《宋史》中没有对这位女将军的记载,而作为穆桂英丈夫的杨宗保也部在史书之中,于是这两夫妻角色虚构的观点一度受到很多人的追捧。由于在明朝小说以前,南宋和元朝的戏剧评话中并无穆桂英的故事,直到明朝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发行的《杨家府演义》中才第一次提到了穆桂英。因此穆桂英虚构论有了很多的支持者,这个观点也一度被认为是定论。可是从当时中国历史文化小说创作的环境和方式看又违背客观历史条件,再加上穆桂英为全书后半部分的主角,全靠杜撰也没有切实的证据。

杨门女将真实历史真相(大话杨门十八穆桂英原型不是女将秦良玉)(2)

中国古人对小说的创作观点与现代人不同。现代人将小说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娱乐消费和休闲的载体。而古人是以稗官野史的态度来创作小说的,在他们看来小说是历史文献的补充和当时民意的反馈。以这种观点创作的小说必然立足于当时民间传说和历史原型,凭空杜撰历史是古代文人不屑为之和深恶痛绝的。因此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认定穆桂英这一角色是凭空杜撰,实际上就当时的文人看来是一种侮辱性质的观点。要戳破这个观点也很容易,只要找到穆桂英的原型,这个观点就不攻自破了。

杨门女将真实历史真相(大话杨门十八穆桂英原型不是女将秦良玉)(3)

由于穆桂英的人物故事在《杨家府演义》发行的1606年面世,于是在此时代之前出生的女将军都成为了穆桂英原型的参考对象。而在从这些女将军中,以明代女将秦良玉被认为是穆桂英的原型观点有着最广泛的群众基础,直到今天网络上很多帖子也在持有这个观点。这主要是源于秦良玉是唯一列入正史的中国古代女性将领。她代夫出征,战功显赫,封侯列传等历史事迹都与小说中的穆桂英高度相似。然而当我们翻开历史文献后,我们发现尽管秦良玉身上有着很多的穆桂英的特质,但是她不可能成为穆桂英的原型。

杨门女将真实历史真相(大话杨门十八穆桂英原型不是女将秦良玉)(4)

驳斥秦良玉就是穆桂英原型的第一大证据就是历史的时间线具有诸多疑点。《杨家府演义》是在1606年第一次发行,秦良玉生活的年代是1574年到1648年,两者似乎正好扯上关系。然而我们查阅秦良玉的生平,发现她在1613年之前都没有正式军职,只是作为丈夫马千乘的家属随军作战。由于没有正式的军职,在战争中秦良玉大多承担后勤职务,如代领辎重队押送粮草,与马千乘的副将共同守护大本营等等。在她军旅生涯的前期,由于不承担作战任务,所以并没有太大的功绩。再加上没有军职,偶尔立下的军功也没办法上报。

杨门女将真实历史真相(大话杨门十八穆桂英原型不是女将秦良玉)(5)

在这种情况下,秦良玉实际上是在明朝军队里面打白工,声名不显。1606连以前,《杨家府演义》的作者根本不可能知道有这么一个打白工的少数民族女将在七年后会声名鹊起的成为一代名将。1613年是秦良玉人生的转折点,她的丈夫马千乘被太监监军诬陷下狱,结果病死于狱中。然后秦良玉才替代了丈夫的军职,开始了她代夫从军的辉煌军事生涯。自此以后,秦家"白杆兵"才名震天下,成为明朝最后一支精锐部队,秦良玉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唯一女将领。话说在秦家的"白杆兵"面前,被某些人吹得没边的"关宁铁骑"简直弱爆了。

杨门女将真实历史真相(大话杨门十八穆桂英原型不是女将秦良玉)(6)

否定了秦良玉是穆桂英原型的观点后,寻找穆桂英的原型还是需要从历史文献上找证据。既然《宋史》这样的正史上没有资料,那作为正史辅助的地方志和墓志铭上是否有穆桂英的资料呢?后来我们在欧阳修为杨继业的侄孙杨琪写的墓志铭中发现杨琪的妻子是慕容氏,而保德州的地方志中也记载了杨文广的妻子也是慕容氏。再后来我们又发现佘太君的娘家兄弟,府州折家军的人也有不少妻子是慕容氏。这么多慕容氏与杨家和折家有关,那肯定不是巧合。慕容"和"穆"正好又有谐音的关系,因此有人怀疑这其中一位必然是穆桂英的原型。

杨门女将真实历史真相(大话杨门十八穆桂英原型不是女将秦良玉)(7)

众所周知慕容氏这个名字不是汉族人的姓,而是出自于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族。自隋唐以后,鲜卑族逐渐式微,与羌族等少数民族一同并入了中国西北的党项族。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记载,与府州折家和麟州杨家相邻的环州就是慕容家族的聚居地。这三家长期互相通婚,军事上以小集团形式互保,共同对抗不断南侵的辽军。因此在折家和杨家子弟中,他们的妻子都有慕容家的人。归顺宋朝后,这支环州慕容家就改称慕家,《资治通鉴》上著名的慕容家将领都以慕为姓。中国古代百姓无法分辨"慕"与"穆"的区别,因此穆桂英出于其中也就很有可能。

杨门女将真实历史真相(大话杨门十八穆桂英原型不是女将秦良玉)(8)

在明清时期杨家将的评书、戏剧中对穆桂英的表演中,很多给人一种"善战"和"智勇双全"的形象,这正好与党项族的女兵形象相吻合。西夏党项族人口稀少,在面临宋朝的军事威胁时往往老弱妇孺一起上,所以女兵也是西夏的重要战斗兵源。环州慕容家的女儿作为党项的分支,善于作战的传统是延续下来的,《保德州志》中也有记载杨文广的妻子慕容氏善于作战的描述。综上所述,穆桂英的原型应该是杨文广的妻子,来自于环州慕容氏的女人。她英勇善战,在战场上帮助丈夫立下了许多功勋,也留下了传奇故事,因而千百年来流传于民间,成为了杨家将故事中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这样算穆桂英和慕容复应该有亲戚关系,按辈分应该是慕容博的长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