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简单的车况检查:

1. 检查仪表盘

开车前如何判断危险(图文详解开车前如何正确检查车况)(1)

原因:通过仪表盘检查车况是最简单,最容易的方式

原理:当今的汽车大都采用了大量的电子感应器去监测车辆状况,一旦电路或者电子数据方面出现异常(比如线路短路,感应器无法接收到相应的数据等等),就会通过仪表盘相应的指示灯提醒驾驶员和修理人员。

步骤:

a. 首先转动钥匙给车辆通电,但不要启动发动机。

b. 观察如上图,是否左右所有的图标灯都亮了。如果不清楚自己的车有多少图标,可以在汽车使用说明书里面找到。

c. 等待几秒之后,有些图标灯会自动熄灭,而有些图标灯需要启动引擎之后才会熄灭。

d. 启动引擎(建议每次启动引擎之前,在给车辆通电之后等待几秒再启动)。

原因:轮胎是车辆行驶安全最关键的部分之一,它的好坏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几率大小。

原理:轮胎并不是与地面垂直接触的,如上图右边所示,不同的车型都有拥有不同的角度,角度是根据车辆的性能,前后驱动方式等等设计元素不同,由厂家设定的。

开车前如何判断危险(图文详解开车前如何正确检查车况)(2)

如果长期行驶在不平坦的路面,或者多次经过路面的小坑之类的,再加上岁月的力量,这有可能会导致与轮胎相连的各个关节处的橡胶球形接头会出现破损或者松动的情况,因而改变四轮的角度,长期行驶轮胎就会出现上图左边的种种情况,其中也包括轮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之类的。

当轮胎的角度改变之后,就会出现吃胎的现象,简单讲就是单个轮胎外侧或者内侧的磨损大于另一侧,这样的情况发生后你会发现,轮胎有一侧看起来是新的,而另外一边快要被磨平了,如下图。这也是为什么要做四轮定位的最主要原因,如果你的轮胎没这个现象就没太大必要做四轮定位。

开车前如何判断危险(图文详解开车前如何正确检查车况)(3)

有时候轮胎也会出现鼓包的现象,一旦发现应尽快更换。

开车前如何判断危险(图文详解开车前如何正确检查车况)(4)

步骤:

a. 目测胎压。如果轮胎侧表面看起来太鼓,说明胎压过低(车身重量把它压得鼓起来了),如果轮胎胎面只有中间部分接触地面,说明胎压过高(轮胎自身气压强烈反抗车身压力的行为)。准确的胎压可以在汽车使用说明书中,或者相关网站找到。一般通常会在32psi左右。

b. 找到轮胎胎面指示器。它一般在轮胎的侧表面,接近轮胎胎面的地方由三角形或其它图形标记着。如下图

开车前如何判断危险(图文详解开车前如何正确检查车况)(5)

c. 顺着标记往胎面里面的找,在顺着车辆行驶方向的凹纹里面你会发现一个小凸物,如下图。如果胎面被磨损得几乎与它平行了,就说明轮胎该换了。不然会影响车辆的刹车性能,特别是湿润的路面。

开车前如何判断危险(图文详解开车前如何正确检查车况)(6)

d. 有些设计特别的轮胎需要轮胎转动的方向与车辆行驶的方向相同。这类轮胎在它的侧表面会标示出它转动的方向。如下图。更换新轮胎或者做完保养之后,最好自己也检查一下。就怕维修人员在更换轮胎的时候忽略了这一点。

开车前如何判断危险(图文详解开车前如何正确检查车况)(7)

e. 检查轮胎表面是否鼓包。

f. 确保两个前轮一定是四个轮胎中状况最好的两个,并且牌子要一样,型号也要一样。无论是前驱还是后驱,前轮是控制着车辆方向的,并且在刹车的时候,车辆重心和惯性都是向前的,承受的压力最大。因此轮胎的磨损程度,前轮大于后轮。

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四个轮胎的磨损程度都一样,并且都快要磨平了,此时不更换新胎,继续使用,那么前轮一定是先爆胎的。

再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比如前驱车:

如果前轮是磨平胎,后轮是新胎,几个月后爆胎的绝对是前轮。

如果前轮是新胎,后轮是磨平胎,几个月后磨损程度估计还和之前一样。

最完美的状况是:

定期做保养,将前轮和后轮在适当的时候调换位置,让四个轮胎的磨损保持一致,在该更换轮胎时将四个轮胎一起更换。

但是世界并不是那么完美,有时有吃胎现象,裂纹现象,轮胎侧表面无法补胎的现象等等导致四个轮胎的磨损程度很难保持一致,这时请自己思考,自己做选择。

3. 检查制动液贮存箱(刹车液)

开车前如何判断危险(图文详解开车前如何正确检查车况)(8)

原因:没有了制动液就没有了刹车,通过它也可以估算刹车片消耗了多少(百分比)。

原理:简单的讲就是驾驶员踩刹车,其实是推动制动液,液体再推动刹车装置里面的活塞,最后活塞推动刹车片,刹车片再刹住制动盘完成整个刹车动作。随着刹车不断地使用,刹车片会被磨损至其需要更换。在刹车片被磨损的同时,气缸不会回到最开始的位置,它会紧贴刹车片,因此贮存箱里面制动液液面就会下降。

步骤:

a. 找到制动液贮存箱。它一般在引擎的后面,并且在驾驶员那一侧。通常该箱后面会有一个大大黑色圆鼓体。

b. 在制动液贮存箱上都用英文标记着maximum(液面最高度)和minimum(液面最低度),制动液必须在此区间之内。

c. 用电筒照射箱子一侧,轻轻摇动或者拍打箱子你会看到液面高度。注意液面高度是否在这个区间之内。

d. 新车的液面一般与液面最高度一样高。随着长时间的使用,这个液面会随着刹车片的厚度变少而降低。

e. 有时候做完保养,维修人员会补充液体至最高度,而刹车片没有更换,因此在估算刹车片消耗了多少时也要考虑此因素,不一定满的制动液就说明刹车片是新的。

f. 如果液面过低,而你感觉不正常,说明制动液有潜在的泄露可能,如果没有了制动液,就没有刹车。

g. 制动液有使用期限,如果年限到了需要更换,液体肮脏也需更换。打开盖子前应先用湿布清洗箱子表面,防止打开盖子时灰尘进入里面,影响其液体质量。

h. 不要往箱子里面加水,制动液是特殊液体,型号标记在盖子上,有DOT3和DOT4之分,或者数字更大。只有要求加DOT3的液体可以加DOT4的液体,而DOT5的液体不适用于DOT3和4

注意:

a. 刹车片磨损到一定程度之后会触碰刹车片更换指示器,当驾驶员刹车时会发出刺耳的连续的噪音,提醒驾驶员检查刹车片是否需要更换。

b. 刹车噪音也有可能是因为制动盘经历长期刹车导致其表面不光滑造成,这时候就需要更换制动盘或者打磨制动盘。极度不光滑的时候,当刹车时你会感觉到整个刹车踩踏器在抖动。

4. 检查发动机冷却液贮存箱和水箱

开车前如何判断危险(图文详解开车前如何正确检查车况)(9)

原因:如果冷却系统存在漏水,水箱里面的冷却液不够了,贮存箱里面的冷却液就会抽取至水箱,两个地方的冷却液足够才更安全。如果整个系统中的冷却液不够了,发动机就得不到降温,就会过热,会对车各个系统包括发动机造成一系列的损伤。

原理:发动机冷却液是帮助引擎降温的液体,一般老车,其冷却液经过的地方多多少少会出现液体泄漏的情况,如果冷却液泄漏到一定程度,冷却效果就会减低,引擎就会过热,损坏引擎。如果泄漏量不大,而车主又不想花钱修理,就需要随时检查其液面高度是否保持在规定区间(跟制动液道理一样)。不过建议尽快找到泄漏原因,以免造成更昂贵的维修费用。

补充:答主漏掉一点,防冻液除冷却作用外还有防沸防腐润滑水道的作用,所以请不要随便加水稀释,因为会降低冰点,沸点,过量稀释还会腐蚀水泵水箱等,除非防冻液上标明可以稀释。另,必须要加水的情况下请加蒸馏水或矿泉水等,并尽快彻底换掉。

答主之前没搞明白,市面上的冷却液有两种,一种是纯的(需要自己加蒸馏水勾兑,或者补充冷却液),另一种是厂家将冷却液和蒸馏水1:1混合好的。

步骤:

a. 找到冷却液贮存箱,一般在散热器附近(水箱),靠近车头的地方。盖子上会标记有engine coolant字样。

b. 检查液面高度是否在规定区间,跟制动液贮存箱有类似的标记。如果不够,可以自行加入自来水,但不能加满超过MAX。冷却用的液体是特殊的冷却液和水混合组成的,到达规定年限后,冷却液需要更换和清洗。

c.找到水箱,在冷车的情况下,打开水箱盖,看见有液体说明水箱的水足够,如下图,没看见液体需要加满,再盖上水箱盖。

开车前如何判断危险(图文详解开车前如何正确检查车况)(10)

d. 自行加入蒸馏水一定要在引擎不热的情况下,缓慢地打开其盖子,再加入蒸馏水。

注意:

a. 一般使用多年之后的车会出现引擎达到其工作温度(水温表到达平常行车温度)的时间比平日长,或者引擎过热,如果冷却液没有泄露,很有可能是因为其恒温器(thermostat)工作不正常,需要更换。

b. 有些车的设计是无法检查水箱里面的水有多少的。

c. 水箱里面的水体现的是整个冷却系统的水是否足够。一般情况下打开盖子之后都能见到里面有水,如果没有,说明很有可能系统中有地方漏水,需要加压测试。

d. 冷却液贮存箱里的水,大部分设计是用来当水箱水不够时做备用的。

e. 有些冷却液是厂家已经按一定比例将防冻液和蒸馏水按一定比例混合了,而有些防冻液则需要自己加水调合。

5. 检查发动机机油油尺(当然现在很多都是新能源电动汽车了,这个就可以忽略了)

开车前如何判断危险(图文详解开车前如何正确检查车况)(11)

原理:机油有给发动机内部原件润滑和降温的作用。如果机油量不够就会影响润滑作用,引擎寿命会大大减少。如果机油量过多,引擎内部工作阻力过大,压力过大,会造成引擎乏力,或者机油渗漏。引擎使用过久之后也会出现烧机油现象,因此对于老车,定期检查机油量是很有必要的。

步骤:

a. 找到机油油尺,一般在发动机附近,不同车其位置也不同,实在找不到查看汽车使用说明书。

b. 将车停放在平坦的路面。

c. 在引擎不工作的情况下拔出油尺。

d. 先用抹布把油尺擦干净。然后插入重新插入,一定要插到底,再将其拔出。拔出的过程要保持油尺向下,而且防止其甩动。

e. 检查油尺上的机油量

开车前如何判断危险(图文详解开车前如何正确检查车况)(12)

f. 如上图所示,油尺上有网状标记(不同车不一样),机油应该在此区间内。靠近底部的标记为最低度,靠近F(Full满的意思)为最高度。上图左边的情况是引擎长期未保养,有漏机油或者烧机油现象,黑是因为长期使用发动机内积碳过多,建议用引擎清洗剂清洗。右边的情况是,机油清澈(通常是才更换完机油),状况良好(有些引擎长期未保养,更换机油之后,机油颜色会深一些,因为新油和残留的老油混合的效果)。

g. 发动机机油最好选择合成机油,简单地讲合成油的分子结构是一样的,这样有助于引擎内部原件工作更顺畅,而且减少积碳的生成,和引擎内部漆面的生成。再多提一下漆面方面,漆面是油和碳在高温和高压下混合附着在引擎内部原件表面,它会阻碍原件之间的工作效率,并且降低引擎散热的效果。当然如果没有涡轮增压,可以选择半合成油。

开车前如何判断危险(图文详解开车前如何正确检查车况)(13)

合成油分子结构

开车前如何判断危险(图文详解开车前如何正确检查车况)(14)

矿物油分子结构

由于长期未保养的引擎内部

开车前如何判断危险(图文详解开车前如何正确检查车况)(15)

由于长期未保养的引擎内部

6. 检查车灯(其实这个很多人会忽略,小编觉得非常有必要,开车前都试试就好了)

原因:车灯属于汽车的言语,车灯无法工作,就意味着你的车无法跟其他人和车交流,我要左转,要右转,要刹车等等,告知他人你要做什么,别人才能提前预判,准备,避免潜在的危险发生。

步骤:

1. 甲坐在车里,启动电源

2. 乙站在车前

3. 甲开灯,并告知乙自己开的是什么灯

4. 乙检查相应的车灯是否工作正常

前驻车灯

近光灯

远光灯

雾灯

前转向灯

后驻车灯

后转向灯

后牌照灯

刹车灯

倒车灯

上高速前检查车况:

1、备胎

只检查使用中的四个轮胎是不够的,长途自驾难免会遇到各种情况,一但一个轮胎扎了胎,备胎的重要性这时就显现出来了,备胎要保证胎压正常且无任何损伤,一定要保证备胎能随时安全使用。

2、电瓶

汽车蓄电池也是我们容易忽略的地方,电瓶的工况十分重要,如果电瓶出现问题,说不定长途自驾中,放一晚上汽车第二天就无法启动了,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情。电瓶工况比较容易检查,一般电瓶都有状况观察孔,观察孔是绿色的说明电瓶使用情况良好;如果观察孔是黑色的,说明电瓶亏电或存在其他问题,一定要重视起来。

开车前如何判断危险(图文详解开车前如何正确检查车况)(16)

3、备用工具

严格意义来说,这不叫汽车状况检查,但小编认为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故加了这一项。很好理解,即便我们认真检查过汽车车况,但也很难保证不会百密一疏,同时,突发事件谁也无法保证。像一些有用的工具我们还是要准备齐,如各种板手、钳子、千斤顶、车载三角警示牌等工具;灭火器、电瓶搭火线、便携式充气泵、拖车绳子及各种桶(可以装些备用汽油或机油)等可能会用的着的工具;一些急救物资,如消毒液、创可贴、绷带、一些药品等。

其实很多时候,大家都不会挨个都检查一遍,但不管是日常城市驾驶还是高速驾驶,轮胎、灯光、刹车系统仪表盘检查是否有异常提示等这些还是都必须要检查的,另外再简单看看底盘。尤其是轮胎。

开车前如何判断危险(图文详解开车前如何正确检查车况)(17)


下一篇我们将会重点说汽车姿势系列之汽车轮胎的正确检查姿势)。

开车前如何判断危险(图文详解开车前如何正确检查车况)(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