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乾隆年间后宫嫔妃都有谁(雍正名后钮祜禄氏)(1)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生于康熙三十年(1697),满洲镶黄族人四 品典仪官凌柱之女。13岁时入侍雍和宫邸,为雍王胤稹之侧福晋。

一次,雍王患时疫,病情严重,几乎丧命,钮祜禄氏侍奉殷勤,煎 汤熬药,无不周到。雍王康复后,对其尤有钟爱。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 日,生皇四子弘历于雍和宫邸。弘历12岁时随父雍王初侍康熙帝,宴于 牡丹台,康熙帝见皇孙弘历聪颖过人,十分喜爱,便接至皇宫去读书,亲 自抚养,并称弘历“是福过于予”;连声称钮祜禄氏是有福之人。为此, 钮祜禄氏更得雍王的恩宠。

雍王登基为雍正帝,先封钮祜禄氏为熹妃,进而晋为熹贵妃。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储,将弘历名字书写好,放于乾清宫“正大光 明”匾额之后。弘历25岁即帝位,根据雍正帝遗命,母以子为贵,封熹 贵妃为皇太后。

大清乾隆年间后宫嫔妃都有谁(雍正名后钮祜禄氏)(2)

乾隆帝视其为国母,有言必遵。有一次大后偶然提及顺天府东有废 寺当重修,乾隆帝立即遣员拨款修盖,并告诫宫监,今后有事应事先看 出,不应让太后劳神指派。乾隆在位期间3次南巡,3次东巡,3次巡幸 五台,1次巡幸中州,以及谒东陵,猎木兰,皆奉陪太后同行。平日与其 左右不离,遇万寿节必率诸王、大臣行礼庆贺,60、70、80庆典,一次 比一次隆重。特别是太后80大寿,年已60的皇帝还彩衣蹈舞,承欢膝下, 使太后享尽了人间的“福、禄、寿”。《裕陵神功圣德碑文》中言乾隆帝 “事孝圣宪皇后四十二年,晨昏问侍,扶掖安辇,极尊养之,隆祝厘让,善至于终身”。乾隆四十二年正月,86岁的太后驾薨,举国致哀,尊徽谥 号定为“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孝圣宪皇后”,葬于泰 东陵。

如果是普通平民百姓,他出生在什么地方,对家庭来说可能算是一 回事,但对民族、对国家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然而,乾隆皇帝却不同, 乾隆的出生地同他的生母是谁密切关联。大家为什么关心乾隆的生母是谁 呢?因为乾隆的母亲“出身名门”或“出身微贱”,会直接影响到乾隆及其接班人嘉庆的皇位、事业;如果乾隆的母亲是汉族人,则又关涉到更为

大清乾隆年间后宫嫔妃都有谁(雍正名后钮祜禄氏)(3)

复杂的政治问题和民族问题。乾隆的生母,正史记载为“原任四品典仪 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女Z野史传说则有多种说法,如热河宫女李金 桂、内务府包衣女子、傻大姐、村姑、海宁陈氏,等等。

成书于乾隆十七年(1752)的萧夹的《永宪录》卷二记载:雍正元 年十二月丁卯(二十二日)午刻,上御太和殿。遣使册立中宫那拉氏为皇 后。诏告天下,恩赦有差。封年氏为贵妃,李氏为齐妃,钱氏为熹妃,宋 氏为裕嫔,耿氏为懋嫔。

萧爽在这本书中还提出:“齐妃或云即今之崇庆皇太后。待考广就 是说,在当时就有人对乾隆的生母是谁提出了怀疑。

清朝政府有个规定,皇帝家族生儿育女,每3个月要上报一次,写明 出生时间和生母。每隔10年,根据出生和死亡记录的底稿,添写一次皇 室族谱,就是《玉牒》。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玉牒》和生卒记 录底稿上,都清楚地写着世宗宪皇帝(雍正)第四子高宗纯皇帝(乾隆), 于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由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凌柱之女诞生于 雍和宫。但是,这位钮祜禄氏究竟是何许人也?

大清乾隆年间后宫嫔妃都有谁(雍正名后钮祜禄氏)(4)

《清高宗实录》说乾隆皇帝的生母钮祜禄氏是“原任四晶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之女”。近人唐邦治先生据《玉牒》撰写了《清皇室四 2谱》,其中进一步说:“钮祜禄氏,弘毅公额亦都曾孙女,四品典仪追封 妃一等承恩公凌柱女。”雍正元年(1723)十二月,刚即位的雍正皇帝册封 钮祜禄氏为熹妃的册文中也说:“咨尔格格钮祜禄氏,毓质名门,扬休令 日问。”这样,人们很容易得出乾隆生母钮祜禄氏出身名门的印象。如果单 从姓氏着眼,钮祜禄氏既然为清开国元勋弘毅公额亦都曾孙女,而额亦 虐 都后人又被公认为是满洲八大世家之一,说乾隆生母钮祜禄氏“毓质名 门”似乎也没有错。礼亲王昭琏在他所撰的《啸亭杂录》中对“八大家” 作了如下的解释:

“满洲氏族以瓜尔佳氏直义公(费英东)之后,钮祜禄氏宏毅公(额亦都) 之后,穆禄氏武勋王(扬古利)之后,纳兰氏金台吉之后,董鄂氏温顺公(何 和里)之后,辉发氏阿兰泰之后,乌喇氏卜占泰之后,伊尔根觉罗氏某之 后,马佳氏文襄公(图海)之后,为八大家云。凡尚主选婚,以及赏赐功臣 奴仆,皆以八族为最云。”

诚如昭糖所言,瓜尔佳氏、钮祜禄氏、纳兰氏(即纳拉氏)等满洲“八 大家”由于历史的原因,确实与清皇族爱新觉罗氏有着特殊密切的关系。 仅以清帝后妃而论,康熙皇帝的孝昭仁皇后姓钮祜禄氏,她的妹妹钮祜禄 氏也嫁给了康熙,谥温僖贵妃,雍正皇帝的熹妃,即乾隆生母姓钮祜禄 氏;乾隆妃嫔中有钮祜禄氏两位;嘉庆皇帝的孝和睿皇后姓钮祜禄氏, 另有恭顺皇贵妃亦姓钮祜禄氏,道光皇帝元后孝穆成皇后姓钮祜禄氏,继后孝全成皇后、成贵妃、祥妃皆姓钮祜禄氏;咸丰皇帝元后、即人们 熟悉的慈安皇太后姓钮祜禄氏……有人作过统计,以人数而论,清帝皇妃 中,姓钮祜禄氏者位居第一。

大清乾隆年间后宫嫔妃都有谁(雍正名后钮祜禄氏)(5)

高阳先生在论证乾隆真正生母时,说官书所载的钮祜禄氏必“出身 满洲八大贵族之一的钮祜禄”,所据者,就是“钮祜禄氏”被公认为“八 大家”之一:孟森教授从《清史稿》“外戚表”中查出乾隆生母钮祜禄氏 “祖额亦腾、则认为“腾”即“都”之异译,钮祜禄氏系弘毅公额亦都曾 孙女——这即是说,他们都是依据清朝官书,并且都是从姓氏上着眼,认 为姓钮祜禄氏者必为出身满洲名门的大家闺秀。其实,这是望文生义所犯的错误。

张采田先生则比较严谨,他在《清列朝后妃传稿》中是这样叙述乾 隆生母钮祜禄氏家系的:“父凌柱,原任四品典仪、内大臣,雍正十三年 十一月封一等承恩公。父吴禄。祖额亦腾,萨穆哈图子,额亦都从弟

这段平实的记录很重要,它告诉人们:

第一,额亦腾并非大名鼎鼎的清开国元勋额亦都,而是额亦都的“从 弟”,即叔伯兄弟。

严格地说,乾隆生母钮祜禄氏是额亦腾、而非额亦都的曾孙女。

第二,乾隆生母钮祜禄氏的祖父吴禄系一白丁。

大清乾隆年间后宫嫔妃都有谁(雍正名后钮祜禄氏)(6)

第三,乾隆生母钮祜禄氏的父亲凌柱是雍正十三年十一月乾隆皇帝 刚即位尊生母为皇太后,推恩及于外祖父凌柱,才封“一等承恩公”的。

从上述记载中,可以大致推出乾隆生母虽姓钮祜禄氏,但不能说她 “毓质名门”。八旗社会中列入“八大家”的钮祜禄氏其实是弘毅公额亦都 一支的后人。额亦都有子16人。其中栉风沐雨,佐命开基而闻于当世者, 唯图尔格、车尔格、伊尔登、超哈尔、遏必隆5人而已。这五支之后,则 名臣迭出,指不胜屈。至于额亦腾及其后人,则直至乾隆生母崇庆皇太 后,无一人名于当世。乾隆生母钮祜禄氏之父凌柱的四品典仪、内大臣官 衔可能也是钮祜禄氏封熹妃后才被恩赏的。正所谓“朝廷还有三门子穷 亲戚,更何况弘毅公额亦都的从弟额亦腾的后人呢。

清制,皇子、皇孙的婚配要由皇帝亲自指定,而指婚的范围则限在 八旗世家中选定的“秀女,顺治年间规定,每隔3年举行一次选阅秀女, 届时由户部行文京中满洲、蒙汉军八旗共二十四都统,同时行文外省驻防 八旗及外任旗员,将应阅女子层层上报。到选看秀女之日,由秀女所在各旗官员及秀女的亲属送到大内神武门,按照排定的序列,听候内监传入宫 门,由户部及八旗官员共同阅视,凡记名者,准备再行选阅,未记名者, 本家就可以自行聘嫁了。在候选的秀女中,皇帝要遴选相貌和人品俱佳、 特别是出身名门的秀女,“指与某皇子或指与某皇孙”为福晋,同时还要 指配侧福晋2~4名,出身自然要等而下之了。皇子、皇孙分府成婚后, 府中还需侍女干些粗活,这类侍女有的也从八旗秀女中挑选、赏给,入府 后谈不到给予什么名号。她们一般出身于八旗寒素之家,如外任八旗下级 官吏,以至另户军士,闲散壮丁。在皇帝指婚时,最重视的当然是皇子的 嫡福晋,因为皇子若承继帝位,嫡福晋自然册立为皇后;其次则重视侧福 晋,如嫡福晋册立为皇后之后,不幸崩逝,侧福晋循资历而进,必继封为 皇后。至于赏给皇子的执贱役的女子,则并不过多地考虑出身。乾隆的生 母钮祜禄氏就是康熙皇帝未曾计较其出身,才将她赏给胤稹做丫环的。

大清乾隆年间后宫嫔妃都有谁(雍正名后钮祜禄氏)(7)

《清皇室四谱》载乾隆生母钮祜禄氏“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生,四十三年,年十三赐侍世宗(雍正)藩邸”,就是钮祜禄氏13岁时由康 熙赐给雍正作使女的冠冕堂皇的说法。这时雍正的爵号还是贝勒,所居府 邸,即今之雍和宫,那时还只称为“贝勒府”,或“四爷府”。“贝勒府” 中早已有出身名门的乌喇纳拉氏为嫡福晋,两位侧福晋年氏之父为湖北巡 抚年遐龄、李氏之父为知府李文婵。到了康熙四十九年(1710)冬,钮祜 禄氏偶尔得到了一次真正“入侍”已晋升为雍亲王的胤稹的机会,第二 年便生了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但钮祜禄氏在雍亲王府中的地位并未 得到显著的改善,仍然习惯地被人们称为“格格”。“格格”是满洲语,《清 文鉴》释为“姐姐”。“姐姐”这个略表敬意又含糊不清的名称加在为主人 生了儿子的丫头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此后钮祜禄氏被王府中人呼为“格 格”又持续了 10余年之久,直到雍正元年十二月被封为熹妃为止。

乾隆生母钮祜禄氏何以初入侍雍正时未有嫡福晋、侧福晋名号?为 什么生育雍亲王第四子弘历后仍以“格格”名之?这些清官书不便解释的 事实自然会令人动疑,所以高阳先生才推断说,钮祜禄氏既出身于满洲八 大贵族,又于康熙五十年诞高宗,则不应不封福晋。但高阳进一步推断钮 祜禄氏并非乾隆生母则有欠稳妥。这里有一个清代官方史书有意加以讳饰 的事实,即乾隆生母钮祜禄氏虽有一高贵的姓氏,而其母家却早已渐渐衰 微了。晚清人王闿运说乾隆生母原居承德城中,“家贫无奴婢”,13岁入 京师,恰逢挑选秀女,遂同姐妹们入秀女10人之列,以“容体端顽中选”, 大分在雍亲王府邸。及雍亲王夏被时疾,王妃多不往,乾隆生母“奉妃命,旦夕服侍维谨,连五六旬,疾大愈,遂得留侍,生高宗”。这个说法虽有 妃 破绽,但称自己自幼家贫,13岁挑为秀女,分发到贝勒府邸作贱役,由 于一个偶然的机会留下侍奉雍亲王而生乾隆皇帝,应该是最接近乾隆生母 百家世的真相。然而,他的说法至今尚未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其实,清代 有的随笔、笔记很能道出许多历史疑案,况且王闿运作为一著名学者应 当不会信口开河。 ”

大清乾隆年间后宫嫔妃都有谁(雍正名后钮祜禄氏)(8)

在给予乾隆皇帝一生以深刻影响的屈指可数的几个人之中,乾隆生 母钮祜禄氏是不可忽视的一位。以往的研究者由于未能走出清代官方史书 所设下的迷阵,因而往往把她视为无足轻重的人物。其实,要深入了解乾 隆,要澄清康雍乾之际某些重大疑案,都离不开钮祜禄氏这个出身寒微而 福命最好的女人。

乾隆皇帝体格健壮,寿元高厚,在中国古代帝王群中是绝无仅有的, 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其母的遗传因素。乾隆的父亲雍正体弱多病,年58 而终。乾隆同父异母兄弟9人,年幼夭折的5人,其中雍正嫡福晋乌喇纳 拉氏所出者1,侧福晋年氏所出者3 (年氏所生3子全夭折),侧福晋李氏 所出者1;其他兄弟中“格格”耿氏所出,皇五弟弘昼活到60岁,寿数最高:唯独“格格”钮祜禄氏所生独子乾隆寿高80又9,这与钮祜禄氏 不能说没有关系。

有学者已经锐敏地揭示出乾隆体健、高寿与其生母之间的联系,庄 练先生在《中国历史上最具特色的皇帝》一书中说:“满清皇帝起家于关 外的游猎部族,习俗尚武,虽富贵不忘其世代相传的骑射之风,所以在 咸丰以前的各朝皇帝,不但他们自己都能驰骋鞍马,也以此教导他们的 儿子。木兰秋弥,乃是满清皇帝经常举行的狩猎活动,皇帝和皇子们一 起在山岭原野之间骑马驰突,射猎虎豹熊鹿之类的野兽,虽多危险,却 也是极好的武术训练。乾隆在这种生活环境中长大成人,当然能够得到 很多的训练机会,从而成为一名善于骑马征战的武士,雄伟壮健。但清 朝的皇帝皇子们虽多身体强健,却决无一人能如乾隆之寿至90,而且垂 老不衰,这就与各人的先天禀赋有关了。皇子们的先天禀赋,得自其母 后母妃的遗传。出身富贵之家的妃嫔,不可能有强健的身体,而唯独乾 隆例外,因为乾隆之生母并非一般出生于富贵之家的妃嫔,乾隆得天独 厚之处,就在这里。”

大清乾隆年间后宫嫔妃都有谁(雍正名后钮祜禄氏)(9)

这一段关于皇子们身体素质得自于其母后或母妃的遗传的论述大体 是能成立的。名门闺秀多是弱不禁风的女子,而皇帝给皇子指婚时偏偏要 从门弟着眼,忽略了其身体条件。雍正皇帝的嫡福晋和两位侧福晋都称得 上富贵之家的仕女,而所生子女多夭折;乾隆皇帝为皇子时,雍正指八旗 大姓富察氏为嫡福晋,富察氏37岁病逝,她生的2个儿子先她而夭折,另 外一名侧福晋高佳氏出身内务府世家,也是中年而亡,且终生都没有生 育,再一名侧福晋乌拉那拉氏母家也是八旗官员,她生的2个儿子、1个 女儿都寿命不长。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乾隆生母钮祜禄氏出身寒微, 以王府粗使丫头而上升为熹妃,幼时家境的贫苦却造就了钮钻禄氏强健的 体魄,去世的前一年还在乾隆奉侍下登泰山,游幸避暑山庄,乾隆四十二 年(1777)正月以86岁高龄辞世。人的寿命长短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别是在科学不昌明的古代,皇子也概莫能外。但一般说来,后妃身体素质 好的,所生皇子多高寿;而后妃的身体素质如何,又与出身门第有一定联系,富贵之家鲜有健硕之女,而出身寒微者倒有可能体格坚韧。康 熙皇帝相看过乾隆生母钮祜禄氏后连连说:“有福之人。”传世的《慈宁燕 喜图》有乾隆为其母祝寿的画面,钮祜禄氏方面大耳,看上去完全是一副 雍容华贵的老太太模样,但长得并不美。由此推测,乾隆生母身材高大、 面目端正。乾隆皇帝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声如洪钟,这些显性的遗传特 征大多得自子他的出身寒微的生母钮祜禄氏。其实从一些自然生理上来解 释许多事情,反而更通人情。

大清乾隆年间后宫嫔妃都有谁(雍正名后钮祜禄氏)(10)

现在似乎没有史料可以证明乾隆的性格受到了其生母的哪些遗传影 响,但钮祜禄氏在雍邸中的微贱地位显然给乾隆幼小的心灵打上了深刻的 烙印。

钮祜禄氏13岁时入雍邸为侍女,7年后生下乾隆,而又过了十余年, 才被刚即位的雍正册封为熹妃,其名位仍在皇后乌喇纳拉氏、贵妃年氏和 齐妃李氏之后。这时,乾隆已十二三岁了,自己生母在雍亲王府中的“格 格”身份、由此而连带的自己为侍女所出的卑下处境,不能不给这个天生 傲骨的少年以深深的刺激。有人曾取笑乾隆是个“立嫡迷”,却不真正了 解乾隆内心的苦衷。乾隆从自己的痛苦经历中深深体味出,尽管是金枝玉叶,若生母卑贱,在王子群中仍要备受白眼和欺凌;他无论如何不想使密 定的皇太子重复自己走过的一段苦难经历,因而一再坚持立元后嫡子为太 子,直至初底绝望才罢手。

在乾隆皇帝中年以后病态般的聚敛无厌心态中,似乎也隐隐看到其 生母影响的影子。诚然,乾隆生在帝王之家,但他并不完全等同于富贵人 家的纨绮子弟。他确实挥金如土,铺张浪费,以最大限度地显示富有四海 的太平天子气象;但他更注重敛财,在他内心深处有一种囊括天下财宝 于一身的强烈欲望。人们可以举出许多种理由对此作出解释,不过幼年时 期的乾隆因生母贫贱而留下的种种不可磨灭的印象,致使他对拥有财富无 止境的追求,是不应被忽略的一个因素。总之,乾隆的铺张粉饰也好,对 财富的狂热追求也好,其中难免让人感到有一种暴发户的味道在内。

大清乾隆年间后宫嫔妃都有谁(雍正名后钮祜禄氏)(11)

而乾隆对自己的这位贫贱的母亲也有着浓厚的报恩心理,在这方面 它可真是儒家孝子的典范。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崩逝,当 即开示遗诏,以宝亲王、皇四子弘历即位。弘历于当天降谕尊“母妃”钮 祜禄氏为皇太后,随后上皇太后尊号“崇庆”,在命礼部准备上皇太后尊 号的典仪时,乾隆特别说皇太后“诞毓朕躬,恩深鞠育工钮祜禄氏以诞 育皇帝而被尊为皇太后,按宫中制度,乾隆称其母为“圣母皇太后”,有 时亦称“圣母”。

从名分上讲,乌喇纳拉氏是乾隆的嫡母,但皇子时代的乾隆似乎和 她没有建立起亲密的母子之情,现在能够见到乾隆写给她的唯一一首诗题为“恭祝皇母圣寿”: 蓬莱晓日照金扉, 觞捧六宫趋彩仗, 琼筵恭进仙人膳, 叨沐恩勤逢令节,

诗中虽有“春晖,“恩勤”的字样,但缺乏感人的亲情,完全是应 景文章。至于皇贵妃年氏、齐妃李氏这两位对乾隆来说也是母亲辈分的妇 人,乾隆则从未提及。钮祜禄氏被尊为崇庆皇太后时已44岁了,她膝下只有乾隆一子,而她老人家又是十分喜欢热闹的人,因此逢年过节,乾隆 总是想办法让太后能开怀行乐。每年新正,先在重华宫中举行家宴,乾隆 二十五年“新正重华宫侍皇太后” 一诗写宫中天伦之乐甚详:

凤辈临龙阁,新年第一样。

彤庭增喜气,绿野遍春光。

欣答初韶伞,钦称万寿觞。

粉棕兰百和,胜帖燕双翔。

浮服孙曾绕,遐龄日月长。

宫中行乐养,欲以化群方。

对比前面那首诗,即可看出乾隆对两皇太后的感情了吧!

大清乾隆年间后宫嫔妃都有谁(雍正名后钮祜禄氏)(12)

重华宫家宴之后,乾隆即奉皇太后从严素所居的畅春园移驻于圆明 园的长春仙馆,随后庆贺新春的节目联翩而至,正月十三日开始放灯,圆 明园中灯光辉煌,如天上仙境,至正月十五日,欢庆气氛达到高潮。入夜 放烟火之前,皇上已陪皇太后在“山高水长”楼上坐定,观看类似今天大 型团体操的舞灯表演,在楼前舞灯者有3000人,他们各执彩灯,口唱“太 平歌”,随着乐曲的节奏,循环进止,并依照带队人的指挥,一旋转则3000人排成一 “太”字,再转成“平”字,以次作“万”、作“岁”字,以次 合成“太平万岁” 4字,取的是“太平万岁字当中”的吉利。舞罢,则烟 火大发,其声如雷霆,火光照亮半边天空,但见红鱼奋起,跳跃于云海之 内,令人叹为观止。

乾隆侍候母至孝,他知道母亲熬个皇太后太不容易。在太后60大寿 时,打算尽量铺张,以承母欢。他改清漪园(今颐和园)之瓮山为“万寿山”, 在园内修“大报恩延寿寺”(今排云殿)、佛香阁。在皇太后60大寿之前, 乾隆还命将大内的慈宁宫重加修葺,增加了前殿的重檐,新修了花园和佛 堂,以供太后在城里居住时生活更舒适。皇太后的寿辰在十一月二十五 日,往年到了这时节,京师多风雪,寒侵肌骨,但乾隆十六年自十一月初 至二十五日竟无一丝风,无一丝雨,晴和暄暖,如春三月光景。十九日这 天,皇上已奉太后畅游万寿山,二十四日皇太后銮舆自郊园进城,至西直 门外高梁桥停跳,皇太后御大安辇进城,卤簿前导,乾隆亲骑于辇前恭 引“云集北京的文武千官,以至大臣命妇、京师士女,簪缨冠帔,跪伏在 大街两旁。为了烘托喜庆气氛,万寿山至西直门路旁由内务府备办各种景 点,高梁桥至大内西华门,则由在京王公大臣和各省督抚分段布置,目击 者对其盛况有如下精彩描述:

大清乾隆年间后宫嫔妃都有谁(雍正名后钮祜禄氏)(13)

“十余里中,各有分地,张设灯彩,结撰楼阁。天街本广阔,两旁遂 不见市尘。锦绣山河,金银宫阙,剪彩为花,铺锦为屋,九华之灯,七宝 之座,丹碧相映,不可名状。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 乐,倔童妙伎,歌扇舞衫,后部未歇,前部已迎,左顾方惊,右盼复眩, 游者如入蓬莱仙岛,在琼楼玉宇中,听霓裳曲,观羽衣舞也。其景物之 工,亦有巧于点缀而不甚费者。或以色绢为山岳形,锡箔为波涛纹,甚至 有一蟠桃大数间屋,此皆粗略不足道。浙省出湖镜,则为广榭,中以大圆 镜嵌藻井之上,四旁则小镜数万,鳞砌成墙,人一入其中,即一身化千百 亿身,如左慈之无处不在,真天下奇观也J

这一切,在王公大臣、各省督抚不过为讨皇上的好以固宠,而乾 隆则不过为博圣母一笑。乾隆以为母亲看了一定高兴,结果大出所料,崇 庆皇太后却嫌搞得过于铺张奢华了「甫入宫即命撤去”。这些自然可以说 是乾隆好大喜功,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其孝顺之心。以后再为太后举办寿 典时,乾隆便不再那么铺张了。这也反映出钮枯禄氏出身微卑,半生劳 作,进而养成了不好奢华的品质。

大清乾隆年间后宫嫔妃都有谁(雍正名后钮祜禄氏)(14)

崇庆皇太后身体康强,性又好动,乾隆每次巡幸都奉母同行。太后 去世前乾隆曾4次南巡,太后每次必往;太后信佛,曾三游五台,三幸 泰山,又曾至嵩山拈香,至于塞外的避暑山庄,自乾隆六年皇帝首举木 兰秋弥大典,即奉太后同行,此后每次大多同行。太后出身贫寒,迷信 因果,巡幸途中多行善事,施舍老弱。据说一次乾隆奉太后南巡,御舟 行至山东境,济宁知州颜希深因事外出,而地方受灾急需赈恤,颜母何 氏即令发官仓救济百姓,山东巡抚却以颜母违制上章弹劾。皇太后得悉 此事,则以颜母有仁爱之心,不让皇帝给予处分,还召见何氏于御舟之上,赐以匾额,褒奖备至。正赶上济南知府出缺,颜希深被提升为济南 知府,没过几年,又擢拔为河南巡抚。崇庆皇太后虽然深知皇上孝敬自 己,确也行事谨慎,恪守祖上所传下来母后不得干政的家法。

大清乾隆年间后宫嫔妃都有谁(雍正名后钮祜禄氏)(15)

乾隆四十二年(1777)正月,崇庆皇太后钮枯禄氏去世。九月,乾 隆发布上谕,决定明年秋间东巡祖陵。上谕还明示途中不围猎,不游 玩,不摆筵宴,仅仅祭陵而已。东巡时果真如上谕所言,队伍虽然仍 很壮观,但却鸦雀无声,默默赶路。途中虽有迎驾官员,也仅仅“赐 茶”。由于一路未搞活动,二十几日便达永陵。68岁的乾隆一到陵园, 还未达碑亭,便下舆恸哭失声。步人启运,至宝城前行礼,已哭得弓腰曲背,难能站立了。皇帝一哭,随行臣、文武百官也都得随着大哭, 哭声遂震动山野。

而乾隆前两次东巡谒陵,不仅未哭,而且还得意洋洋,壮志满怀。然 而后两次东巡谒陵,他却大失常态,有了哭陵的哀状。由此可见乾隆对其 母的孝顺。崇庆皇太后钮枯禄氏虽然出生贫贱,但真可谓洪福齐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