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生涯乡韵乡音乡情之(3)三哥

知青的轶事之六(知青生涯乡韵乡音乡情之)(1)

  三哥家哥们多,哥五个姐两个,我没有见过老大,好像是老早地闯关东去了。

  我们下乡的时候三哥家哥们四个就都娶了媳妇,连大人带孩子爪子二十多口子在一起过,名副其实地吃大锅饭,老爷子眼照不大好,人称瞎大爷儿,无他,叫大爷儿就说明其辈儿大。

  以前的帖子“我的知青生涯(21)一年一个秋儿”说过,“念到三哥家时,“17XX、XX元”,三哥家是我们生产队乃至全公社的第一大户,虽然三哥家分钱多是大伙早已预料之中的事,大伙还是发出阵阵惊叹。那年月,盖起三间草房也就是1500元钱。要不三哥家的哥们说媳妇,那女方都嫌三哥家哥们多,不愿意嫁(三哥家二十多口子人在一起过日子,哥四个),三哥的老爸当家说了算:使劲儿拿钱砸!在当时彩礼钱200-300元钱的行情下,老爷子一人砸下600元钱彩礼钱,结果哥几个都说上了媳妇,这也是一种战略战术,集中力量猛攻一个山头。”三哥家族根深叶茂支系发达,可以说是我们生产大队乃至是全公社的第一大户。

三哥家二十多口人,挣工分儿得多吃饭的人也多,就有了专职的做饭的,老奶子二儿媳妇是专职的炊事员,无冬历夏,这俩人得保证全家吃上饭。特大的锅,转着圈儿的贴一圈儿贴饼子,还得在锅沿儿下横着贴一圈儿,不然不够吃,尤其是冬天得起挺大得早,有人说过:老李家的锅别看那么大,贴出棒子面儿来个个嘎渣匀乎没有糊过。这也是技术活,很不简单的。开饭了,各家拿着大海碗和“格挡”编的浅子与瓦盆去打饭,按平时的饭量分发,

  三哥的个子有一米八高,拿古代小说里讲的:长臂蜂腰面色黝黑铁塔一般,夏天男人都是不穿褂子的,三哥挺直的脊梁黝黑锃亮,免裆的黑裤子上边的白裤腰分外显眼,代替腰带的布带子随便地紮在腰间,松松垮垮的裤子好像随时能出溜下来,但是从来没有出溜下来过,可能是蜂腰的关系吧。

我们下乡的时候三哥是农业技术员,当年一般的生产队配一个农业技术员,我们生产队配了两个,为啥呢?三哥当农业技术员没问题,另一个人论农业技术不见得比三哥强,但是他能说会道,天天的三吹六哨有外面儿,所以也挂上农业技术员的称号。后来副队长没有人干,三哥就当了副队长兼着农业技术员。白天上工吹上工哨一般都是队长吹哨,早上出工搞早战都是三哥吹哨,当年绝大多数的人的人家都没有钟表,早上起来都是看星星,什么节气看什么星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有一次三哥早上起来准备吹哨,看看星星,觉得有点儿早,就回家又眯楞了一会儿,眯楞了一会儿,觉得差不多了又出来吹哨,这都是听三哥说的。要不说农村的生产队长也挺不容易的。

三哥三嫂子对我那是没说的,每次回去,冬天的话三嫂子就拿着一条口袋出去,回来的时候口袋里装着十几块冻豆腐,回头儿小米啥的装一小口袋,二哥就专门给拿豆腐片没拿过冻豆腐。

三哥六十岁出头儿的时候,三哥的一个朋友的儿子来找三哥,说三哥在社保局有三个月的社保金缴费记录,让三哥去找,当年三哥在公社的供销社打更好几年。三嫂子就去县社保局打听,跑了好些趟,终于找成了,补交了7万多块钱,三哥就能月月的开养老金了,虽然不多,每个月1500多块钱,好歹每月一个秋儿啊,架不住年年涨养老金,2020年7月的时候,每个月就能开2800多块钱了。在乡下,这些养老金足以肥吃肥喝了。

可惜三嫂子70多岁的时候因病去世,我在以前的文章“嫂子祭”里说过,后来有一次回去请二哥三哥五哥吃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五哥激动的说:“三嫂子的处世为人没说的,从公公婆婆到大伯子小叔子都维护得相当好”。我在乡下的时候就听人说,张素文处事谁也比不了。(三嫂子叫张素文)

三嫂子去世以后,三哥在二儿子家住,轮流在两个儿子家吃饭,一家吃一个月。有人给三哥张罗续弦,乡下丧偶有职工养老金的老头儿是抢手货,孤寡的老太太直往上生扑,介绍了好几个也没有说成一个,为啥呢?介绍的老婆子都是农村人儿,每人每个月只有105块钱养老金,这些老婆子一致要求:结婚以后工资折给她拿,就这一点就没戏,三哥的两个儿子是啥主儿啊,个个都精明强干,两个闺女一个个的都精豆儿一样,三哥续弦的事就胎死腹中。

后来这十余年见到三哥,三哥的腰弯得厉害,年轻时挺拔直溜的身子弯成小老头儿了,看着特别的难受。

2020年中秋节临近,三哥突发疾病,一天的功夫就没了,悲乎。

,